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70篇
农学   239篇
基础科学   166篇
  165篇
综合类   948篇
农作物   133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428篇
园艺   116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雨季明显,是我国竹类植物的主产省区之一,也是竹类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区之一。为探明贵州省分布的竹类植物现状,文章结合《中国竹类图志》《中国植物志》《贵州植物志》及竹类植物研究者统计的贵州省竹种资源,确认了贵州省分布的竹类植物有19属、76种、3变种、6变型,共85种(不包括引种)。研究结果可以为贵州竹资源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82.
1966-2017年贵州省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贵州省1966—2017年降雨侵蚀力R值的时空演变规律,为评估该地区降雨对土壤侵蚀的防治、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及农业生产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贵州省33个气象站点1966—2017年的日降雨资料,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对贵州省52 a的降雨侵蚀力R值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①EOF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解释降水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其前两个特征向量累计贡献率达52%,揭示了贵州省降雨侵蚀力全局型和东西反向型两种典型的分布模态。分析特征向量所对应的时间系数可得,贵州省的降水侵蚀力主要表现为全省全年偏大、全省全年偏小、东大西小、东小西大4种类型;②贵州省降雨侵蚀力R值年内主要受汛期降雨影响,全省各县市汛期降雨侵蚀力R值均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③在年际变化上,降雨侵蚀力R值存在多突变的现象,1971—1981年突变频率最为频繁。通过周期检验发现其变化主周期为28 a,次周期分别为12 a和6 a。[结论] 贵州省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与降雨量的时空分布趋势近似,整体呈现南部大北部小,夏季大冬季小的趋势,在未来几年内降雨侵蚀力R值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3.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侵蚀和石漠化严重影响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防治该地区的土壤侵蚀,利用径流小区观测法,通过布设经济林地(梨树)、水保林地(香樟、柏树)、坡耕地(农作物)和裸地(对照)5种径流小区,对该地区不同地类坡面产流产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度为13°的坡耕地和经济林地减流减沙效果显著,产流量分别减少了47.5%和25.8%,产沙量分别减少了78.5%和58.9%,香樟、柏树减流效果不明显,但产沙量分别减少了44.7%和79.3%;坡度为18°时,经济林地(梨树)、水保林地(香障)、水保林地(柏树)、坡耕地(农作物)4种地类的产流量减少45.8%,4.9%,3.8%,16.6%,产沙量分别减少了91.3%,81.1%,77.4%,61.6%。25°的坡耕地产沙量是对照的8.9倍,土壤侵蚀量大幅度增加。产流产沙量与降雨量(P)、最大30min雨强(I30)和坡度(s)均呈幂函数关系,产沙量与产流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4.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专性血液寄生生物———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红细胞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临床症状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一般情况下多呈隐性感染而较少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极易被人们忽视。1932年,Doyle首次在印度报道了附红细胞体病。1950年,Splitter首次发现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Suis)。在我国,许耀成等(1982)首次在江苏南部红皮病猪血液中检查到猪附红细胞体(E.Suis)。2005年,徐洪忠等首次报道了贵州省猪附红细胞体病。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了猪附红细胞体病,我国…  相似文献   
85.
正安县是全省40个优质肉牛基地之一,实施好优质肉牛基地建设,是我县认真贯彻《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3]14号文件)精神,把我县建设成为优质肉牛基地县建设目标的重大举措。我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这一项目,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该项目的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养殖积极性。项目的实施为农户增加收入、企业获取利润、财政开辟税源闯出一条新路。我县肉牛生产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下面几个方面的政策措施。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准确定位,措…  相似文献   
86.
"金优785"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金23A与恢复系黔恢785组配而成的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稻2010002号).为了在确保种子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制种产量,增加制种农户收益,降低生产成本,特对"金优785"的高产制种配套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7.
李旭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712-7716
根据贵州省1978~2007年的统计资料,运用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其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之间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贵州耕地数量与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及GDP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及GDP是耕地数量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②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及GDP增长是其耕地减少的重要驱动力,尤其与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走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键在于控制人口数量,并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强耕地质量保护,集约利用土地以提高耕地的经济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88.
1基本情况 青山界天然草场位于贵州省锦屏县西南部的河口、固本乡境内,平均海拔900~1250m;土层厚度为20~90cm,土壤pH值为5~6;草场内山塘众多,泉眼遍布全境,10亩以上山塘水(水库)6个,总水面134亩,常年蓄水量47.6万m3;  相似文献   
89.
贵州省云台山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保证采样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采集混合样和土壤剖面(0~60 cm)样品,并对样品土壤性状特征及颗粒态有机碳和黑碳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地和草地土壤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自然林地土壤的平均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土壤毛管持水量变化为自然林地>草地>次生林地>耕地.土壤有机质表现为自然林地>耕地>草地>次生林地;不同林下土壤平均碱解氮含量表现为耕地>自然林地>草地>次生林地;速效磷的含量表现为耕地>草地>次生林地>自然林地.土壤中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值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颗粒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耕地土壤明显低于林地土壤.  相似文献   
90.
冉辉  梅杰  禹真  张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99-200
2011年7月16~22日,对贵州省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的蛇类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经鉴定,标本号为R201107001的个体是龙胜小头蛇(Oligodon lungshenensis),为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蛇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