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7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草地家畜放牧系统草畜平衡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划区轮牧是提高草地家畜系统产出和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放牧制度。放牧管理的方针是把草层高度(草地牧草生物量)保持在最利于草地生长、草地质量和家畜采食的范围内。饲料计划依据不同的时期和管理层次分为饲料概算、饲料预算和放牧计划三个水平。饲料供给由草地牧草生长速度、草地生物量和补饲确定,而饲料需求由牧场家畜数量及其生产指标水平决定。实行季节畜牧业的经营管理策略,使草地供给和家畜需求达到季节和全年的动态平衡。系统管理和效益的三个关键是划区围栏、畜群结构和载畜量。  相似文献   
72.
亚高山草甸冬夏季牧场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轮牧制度下亚高山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方法】2008年5-10月采用手捡法、干漏斗(Tullgren)和湿漏斗(Baermann)法对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北红原县亚高山草甸冬季牧场(WP)和夏季牧场(SP)春夏秋季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46 746个,分别隶属6门9纲16目61类群;其中WP中22 092个,隶属6门9纲15目42类群;SP中24 654个,隶属6门8纲15目46类群。2种生境中均以线虫为优势类群。轮牧制度下的亚高山土壤动物群落,其个体数量变化趋势是:春季SP>WP,夏季和秋季WP>SP;类群数变化趋势是:春季和秋季SP>WP,夏季WP>SP。2种生境中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随季节变化,从春季到秋季SP中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均随土深增加而降低,WP中土壤动物类群数表聚性明显;WP中密度随季节更替表聚性越来越弱,到秋季反而随土深增加而增大。春季WP中所有多样性指数均高于SP,但差异不显著;夏季WP中Margalef指数高于SP,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SP,但Pielou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低于SP;而到秋季WP中只有Simpson指数高于SP,且2种生境中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与其它区域相比,亚高山冬夏季牧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较简单,但土壤动物密度更高。轮牧对亚高山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有明显影响,但冬夏季牧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相似。  相似文献   
73.
放牧强度和放牧制度影响牧草贮藏养分及草地早春生产力。全年禁牧、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牧草贮藏养分及草地早春生产力较高;重度放牧两者均最低;夏秋季节放牧较冬春季节放牧低。划区轮牧与同等放牧强度的中度放牧相比牧草可贮藏更多的养分,而且草地具有较高的早春生产力。  相似文献   
74.
玉树州作为三江源高寒生态屏障区以牧为主农牧业结合发展的核心地区,草畜平衡不仅关系生态屏障安全,也对实现科学的畜牧业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探究高寒生态屏障区天然草地的草畜平衡变化为目的,选择玉树州为研究区,利用2014-2019年MOD13A1 NDVI产品数据和MOD17A3H NPP产品数据、统计数据、植被类型数据,在划分县域冷暖两季放牧区的基础上,以“木桶效应”确定了各县(市)天然草地的合理载畜量并对其草畜平衡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按照理论上的自然轮牧规律,参考固定面积比例和年内NDVI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的玉树州各县(市)冷季放牧区分布于较温暖的沟谷地区,暖季放牧区处于高寒区域,且冷季放牧区产草量大于暖季放牧区。2)年际间冷暖季放牧区干草产量均呈波动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均在3.00%以上且暖季放牧区年产草量增长率大于冷季放牧区。3) 2014-2019年玉树州整体的草畜平衡状态由临界超载和超载波动转为平衡,但各县(市)草畜平衡状态存在差异,推测可能是因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生态工程支持的空间范围差异引起的。本研究对进一步修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75.
为了定量描述放牧日期和频率对草原砂芦和砂生须芒草总有机物贮藏量的影响,从1988年起至1992年进行了5年试验研究。处理包括8种月中放牧期。各处理季节放牧率相等,并均分于各个放牧期内,在连续4年期间,各放牧处理均在相同草场饲喂一龄牛,且放牧时间均为4-7d。到第5年黄化初春生长产生分蘖技的平均重量可用来估测其有机质总贮备量。试验结果表明,当放牧率与本研究相同时,为避免6月份放牧导致这两种草贮备物的  相似文献   
76.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群落植物种群有性繁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进行了放牧制度对主要植物种群有性繁殖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制度对群落植物种群的有效繁殖能力有影响;与自由放牧相比、轮牧有利于群落种群实生苗的存活和成丛,但不及禁牧的效果好,种群的有效繁殖与水分因子关系密切,降水充沛,有性繁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77.
我国为何要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施禁牧休牧轮牧制度的背景我国拥有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7%,约占全球草原面积的13%。草原是我国国土的主体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  相似文献   
78.
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对不同轮牧时间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放牧时间各轮牧小区主要植物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群种短花针茅的高度在晚放牧的小区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碱韭的盖度和密度表现最佳。与早放牧小区相比,晚放牧小区短花针茅、碱韭、无芒隐子草以及栉叶蒿地上现存量较高。各主要植物种群尽管在高度、盖度和密度对不同放牧时间的响应不一致,但晚放牧能够有效地提高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现存量。  相似文献   
79.
选健康羔羊60只,分四个组(第四组为对照)在亚高山草甸类草地进行划区轮牧试验。三个试验组的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证明轮牧可提高增重40%-50%。4个月放牧期用来肥育当年羔羊,每只有草地0.09-0.13hm^2已足够。划区轮牧还可大大减少草地的退化。  相似文献   
80.
对放牧绵羊自然棘豆中毒羊群采用补饲、"轮牧法”和应用棘豆中毒预防药物"棘防A号”、"棘防B号”和"棘防E号”综合措施预防绵羊棘豆中毒,使羊群因棘豆中毒引起的死亡和淘汰羊明显减少,所产羔羊数及繁活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