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54篇
林业   61篇
农学   507篇
基础科学   2篇
  40篇
综合类   1525篇
农作物   62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10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选用4个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恢复系及2个非转化对照与5个不育系,按5×6NCⅡ交配设计对转基因杂交稻组合12个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单株粒重和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等性状以加性效应占主导作用,结实率、整精米率和糊化温度等性状则以非加性效应为主.②转基因恢复系不同性状间及与非转化对照同一性状间的一般配合力都存在差异,E32的转基因后代主要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变差,而主要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变好,七丝软占的转基因后代则表现相反.③亲本中以转基因恢复系EF38和不育系310S的一般配合力的表现为优,转基因组合中则以培矮64S/EF84、珍汕97A/EF29的多数性状特殊配合力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2.
甘蔗光合性状的遗传分析和高光效亲本评价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作物光合作用遗传研究是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和研究方向 ,在水稻、玉米、烟草、大豆等作物上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近年来 ,由于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对甘蔗 F1 代庞大的变异群体在田间快速正确地进行活体测定成为可能。本试验利用 CI-30 1 PS便携式 CO2 气体分析系统活体测量净光合速率 ( Pn)等光合参数 ,探讨甘蔗不同杂交组合的光合遗传特性 ,以评价亲本和指导组合选配 ,为甘蔗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设计以 YN73-2 0 4、CP67-4 1 2和 CP72 -1 2 1 0为母本 ( P1 ) ,Ya71…  相似文献   
73.
水稻杂种后代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较相近的6个粳稻品种,采用Grifing双列杂交方法四,再结合直链淀粉含量的单粒测定方法,对亲本在F1、F2代植株上结实的F2、F3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配合力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GCA和SCA方差均极显著,表明在本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二个世代的gcaMs/scaMs值大于1或显著,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这一比值又明显增加,因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在F2的胚乳表现中基因非加性效应的作用很大,随着世代的增加,加性基因的作用越显重要。在总的遗传变异中,F2种子主要以非加性变异为主,F3种子主要以加性变异为主,但非加性变异仍然占很大比重。配合力效应两世代间相关不显著,亲本稻米直链淀含量的高低与一般配合力的高低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74.
普通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杂交主要籽粒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和6个02玉米自交系进行双列杂交,分析了参试自交系的单株产量、300粒重、容重和收获时籽粒含水量4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SA),并对这4个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了估算。配合力分析表明,同一亲本的不同性状GSA有很大差异,同一籽粒性状在不同亲本间GSA也有很大差异。根据自交系各性状GSA和GSA方差,筛选出3个优良亲本,并获得5个较好组合。籽粒容重和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在遗传上主要受加性基  相似文献   
75.
杂交水稻蛋白质含量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选用11个不育系、13个恢复系以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设计,进行杂交水稻组合的蛋白质含量测定及配合力、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水稻不育系、恢复系蛋白质含量的σgca和σsca均达极显著,且受加性和非加性的多基因控制,非加性基因效应大于加怀基因效应,育种值较小,即亲本的高蛋白质含量难于通过杂交遗传下去。杂交组合的SCA效应值绝大多数为负值、非加性基因效应小,难于显示杂种优势。参配的不育系中,091A、Ⅱ  相似文献   
76.
选用 6个籼型光 (温 )敏核不育系 ,5个籼型父本 ,按 6× 5NCⅡ设计 ,共配 30个组合 ,对亲本一般配合力 (GCA)及杂种的特殊配合力 (SCA)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 :(1)筛选了一批优良的两系亲本材料 ,不育系中籼型以X0 7S、3418S为好 ,父本中紫恢10 0、明恢 6 3、2 346配合力为好。 (2 )在本研究中播始历期和结实率SCA与GCA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 ,籼杂中株高、穗实粒 ,有一定的联系 ,高特殊配合力的组合 ,一般至少有一方亲本的一般配合力高。 (3)初步筛选了 3418S/2 346、3418S/明恢 6 3、X0 7S/2 346、X0 7S/紫恢 10 0等强优组合 ,在本试验中单株产量均显著超过汕优 6 3。文中对供试不育系和初步筛选的强优组合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7.
冀东生态区夏玉米自交系的差异遗传改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冀东生态区两个时期选育应用的主要夏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农艺、光合、经济性状的比较 ,应用 6× 10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 ,对各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与 70年代末 80年代初的玉米自交系在光合速率、叶绿素、单株叶面积、生物产量、单株粒重等性状得到了显著改良 ,农艺穗部性状、穗粗、穗行数、收获指数、结实率、空杆率也有部分改良效果 同时 ,单株叶面积、叶向值、叶片保绿度、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及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显著提高 部分经济性状 ,如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重、穗长等一般配合力也十分显著 除此之外 ,虽然有些自交系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有所下降或不明显 ,如 :收获指数、雄穗长度 ,但综合起来这些改良和配合力的变化 ,除了对自交系的光合生理 ,农艺、经济等性状有积极作用 ,还对提高自交系产量、增强抗逆性、降低成本有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认为 ,冀东生态区的夏玉米育种 ,应当在重视产量、抗病性、抗倒性等传统性状的基础上 ,更加重视光合生理性状的改善和配合力的提高 ,尤其是秃尖度配合力效应值增加 ,更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此外 ,在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和选育方法要有创新 ,要和光合生理等性状改良综合起来 ,才是冀东夏玉米育种的  相似文献   
78.
平菇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个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杂交组合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等15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具有不同的遗传差异和基因效应。通过配合力效应值估算,得出了8个亲本中的2个优良亲本。同时,根据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初步评选出了理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79.
采用7×9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63个籼粳杂种F1,相关分析表明,杂种一代的生育期与中亲值呈极显著著正相关;有效穗与籼,粳稻亲本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籼稻亲本和中亲值均呈极著正相关。配合力分析表明:籼稻恢复系的几个主要性状的一般 配合力效应明显好于保持系。早稻恢复系,浙恢3号和R118可作为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的配组亲本,广亲和轮回422,02428,台R130和感光弱的粳恢  相似文献   
80.
甘蔗5×4不完全双列杂交后代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甘蔗株高,茎径,有效茎数,节间长,单茎重,出汁率,锤度和盆产糖量8个性状的抗盐遗传主要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的,而盆产蔗量,重力纯度,蔗法蔗糖分和甘蔗蔗糖分4个性状的抗盐遗传则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民控制,怦状 父本gca方差多数大于母本gca方差,说明甘蔗抗盐育种中父本选择的重要性。品质状性的h^2B多在60%以上,暗示它们在早期阶段选择效果较好。研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