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8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篇
  66篇
综合类   168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目的】评估泛素激活酶(E1)对猪精子获能、膜重构和体外受精的影响。【方法】选取5头长白猪采集精液,以硫醇酯法评估泛素激活酶(ubiquitin activating enzyme, E1)抑制剂(TAK-243)对精子中泛素(ubiquitin, Ub)与E1结合的影响;将精子分为鲜精组(Fresh)、DMSO组(DMSO)、获能组(Capacitated)及2.4、4.8和7.2 nmol/L TAK-243组,鲜精组用2 mL PBS重悬精子沉淀;获能组用2 mL获能液重悬精子沉淀;DMSO组及2.4、4.8和7.2 nmol/L TAK-243组分别用2 mL含0.07%DMSO及2.4、4.8和7.2 nmol/L TAK-243的获能液重悬精子沉淀,使用微生物动(静)态图像检测系统检测精子的动力学参数;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精子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Zn2+荧光探针检测精子的Zn2+含量;花生凝集素染色检测精子的顶体膜重构;免疫荧光法检测顶体表面精子黏附蛋白(AQN-1、AWN)的表达;体外受精法检测TAK-243...  相似文献   
62.
环氧虫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新烟碱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本文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环氧虫啶对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的毒力,结果表明,三种盲蝽对环氧虫啶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中黑盲蝽的敏感性最高,LD_(50)值为2.03ng/头,其次为苜蓿盲蝽和三点盲蝽,LD_(50)分别为3.12和3.34ng/头。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能明显增加环氧虫啶对三种盲蝽的毒力,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只在中黑盲蝽上对环氧虫啶表现出增效作用,而羧酸酯酶抑制剂TPP未显示增效作用。这说明,环氧虫啶具有防治苜蓿盲蝽属三种害虫的应用潜力,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可能在环氧虫啶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为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添加氮素抑制剂是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大田试验,在减氮10%的条件下,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氢醌(HQ)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双氰胺(DCD)对小麦产量、土壤肥料、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尿素对照相比,DCD、DMPP、NBPT和HQ氮肥抑制剂均增加了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DMPP处理的小麦产量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且均增加了土壤pH,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影响不大,其中硝化抑制剂DCD、DMPP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脲酶抑制剂NBPT和HQ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DMPP和HQ增加了小麦植株氮、磷含量,DCD和NBPT降低了小麦植株氮、磷含量,4个氮肥抑制剂均降低了小麦植株钾含量。总之,DMPP和HQ的减肥增效效果最理想,能够有效增加小麦产量,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缓解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64.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氨(NH3)挥发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主要集中于施肥后1周,峰值发生在第1~3 d。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量的效应显著。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稻季NH3挥发净损失率较一次性施用处理显著降低24.6%。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剂CP处理显著提高田面水NH+4-N峰值和NH3挥发速率峰值,增加稻田NH3挥发损失量;脲酶抑制剂NBPT/NPPT或配施CP处理明显延缓尿素水解,降低NH3挥发速率峰值,减少稻田NH3挥发损失量。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稻田NH3挥发动态变化与NBPT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稻田NH3挥发速率与田面水NH+4-N浓度和pH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气温、土温和土壤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总之,生化抑制剂组合与适宜的运筹相结合更能有效减少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65.
为了筛选适宜于甜菜品种纯度鉴定的DAMD引物,笔者利用12 个不同的甜菜品种分别对26 条DAMD引物进行扩增,并分别采用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从26 条DAMD引物中筛选出16 条扩增清晰的引物,这16 条引物共扩增出139 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22 条,多态性百分比为87.7%,这16 条引物可以作为甜菜品种纯度和真实性鉴定的核心引物,同时发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检测结果差异不大,而琼脂糖凝胶具有制作方便、检测简单以及不使用任何有毒药剂等优点,推荐甜菜DAMD扩增产物的检测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  相似文献   
66.
脲酶抑制剂不同用量对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在红壤双季稻田脲酶抑制剂适宜的添加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的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双季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本文设置NBPT的施用量为尿素的0. 5%、0. 75%、1. 0%、1. 25%、1. 5%5个水平。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单施尿素N 135 kg/hm~2)处理相比,NBPT与尿素的比例1. 0%时,对早、晚稻的产量与氮素回收率均无显著影响,当NBPT添加比例为1. 0%、1. 25%、1. 5%时,早、晚稻的产量以及氮素回收率均显著提高,且添加量在1. 0%与1. 5%的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大于1. 0%时,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在分蘖期显著降低,铵态氮含量在孕穗期显著升高,而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始终无明显差异,孕穗期的脲酶活性也无显著差异;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明显影响,由此可知,添加NBPT可保持孕穗期较高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可能是其增产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原因,NBPT在稻田的适宜添加量为尿素用量的1. 0%以上。  相似文献   
67.
为明确山东省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了泰安、聊城和东营3个田间种群及1个敏感种群对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磷酸三苯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增效醚(PBO)3种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泰安棉蚜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抗性倍数为16.95,处于中等抗性水平,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69和9.5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噻虫胺、噻虫嗪和噻虫啉的抗性倍数均小于3.0,仍较敏感;聊城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8.51、25.88和18.16,属中等抗性水平,对噻虫啉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01和6.3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烯啶虫胺仍处于敏感阶段;东营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95、21.52和12.95,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对噻虫啉、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07、6.38和4.75,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和羧酸酯酶抑制剂TPP对6种供试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明显,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对这6种药剂也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研究表明,山东省泰安等3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可能在棉蚜对该类杀虫剂的抗性中起主要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能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正>乙氧磺隆为分支链氨基酸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杂草根及叶吸收,并传导至全株,阻断杂草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从而阻止杂草细胞分裂和生长。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对水稻安全,适用于水稻田(移栽田、抛秧田、秧田、直播田)防除多种阔叶杂草和莎草,如水苋菜、眼子菜、节  相似文献   
69.
DNA甲基化酶抑制剂对体细胞染色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动物的体细胞克隆过程中,供体细胞的细胞核要由高度甲基化状态转变为胚胎细胞的非甲基化状态,从而实现全能性的重新获得。试验利用DNA甲基化酶(5-aza-dc)抑制剂处理供体细胞,尝试建立一种既不影响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又能降低供体细胞细胞核的甲基化状态的最适浓度和方法,从而提供一种提高体细胞克隆动物效率的方法。在试验中,用不同浓度的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dc)处理奶牛成纤维细胞72 h,通过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制备染色体分裂相,检测其染色体数目、结构等的改变,结果显示,低浓度的甲基化酶抑制剂(0.005和0.01 μmol/L)处理,染色体没有发生明显的畸变(P>0.05),染色体能够保持正常的形态,高浓度(0.03与0.05 μmol/L)处理导致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加(P<0.05),而0.1 μmol/L的5-aza-dc处理后染色体畸形率增加更为明显(P<0.01)。总之,此试验的结果说明在对供体细胞做甲基化处理时用0.005和0.01 μmol/L的5-aza-dc处理不会影响细胞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但是高浓度处理则会导致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加,不能用于体细胞克隆动物生产。  相似文献   
70.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菌株显著增加,成为预防和控制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障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它能水解氧氨基头孢菌素和氨曲南,但也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ESBLs产生的细菌,不仅对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