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6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0篇
  18篇
综合类   15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出发菌株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而获得的酿酒酵母(S.cerevisiae)菌株HU-TY-1A与糖化酵母(S.diastaticus)菌株5206-1B的不同核倍性融合株.经对其生长速率、生物量、耐渗性、耐酒精能力以及发酵力等的测定,表明均不同于原双亲株HU-TY-1A和5206-1B;同时发现两株性状优异的四倍体菌株:4AB2-60和4BA1-3.在30℃培养时,其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略高于亲株或与之相当,40℃时明显高于双亲株,耐高渗、耐酒精能力高于5206-1B,与HU-TY-1A相当;30℃淀粉发酵与5206-1B接近,40℃时则优于5206-1B;30℃葡萄糖发酵,4BA1-3低于5206-1B,高于HU-TY-1A,4AB2-60则优于双亲株,40℃时,4AB2-60和4BA1-3均优于双亲株.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倍性的同株融合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表达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不同酿酒酵母细胞壁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科宝肉鸡60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空白对照1组饲喂基础日粮,2组饲喂基础日粮+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A,3组饲喂基础日粮+25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B,4组饲喂基础日粮+1000 g/t酿酒...  相似文献   
33.
布拉酵母菌冻干保护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 Ces boulardii)是在印尼荔枝中分离得到的.是酿酒酵母的亚种,曾被广泛应用于人类抗击腹泻的药物中鲫。其制剂应用于畜牧业,可有效降低病原菌和有关毒素的浓度问.并能加强微生态平衡.刺激免疫系统.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已得到包括中国、欧盟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可。但是.其制剂在存放及运输过程中.布拉酵母菌体易死亡,以致影响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4.
以可可鲜豆为原料,选取酿酒曲増香高产型、葡萄酒/果酒专用型、32762、1425、1557、葡萄酒/果酒高活性型、1793共7种酿酒酵母进行发酵,利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7种可可果酒不同发酵阶段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发酵2周时,酒液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分别为41、47、37、39、36、50、35种,其中葡萄酒/果酒高活性型酿制的果酒中香气成分种类较多;可可果酒中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酯类为主,主要的酯类成分为辛酸乙酯、癸酸乙酯、苯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醇类中乙醇和苯乙醇存在较多,其中苯乙醇为呈香成分,这些特征香气成分赋予了可可果酒独特的风味。通过仪器测定和嗅闻感官综合判断,葡萄酒/果酒专用型、葡萄酒/果酒高活性型发酵的可可果酒香气和口感较好,适宜大众口味。  相似文献   
35.
酿酒酵母为研究材料,采用酵母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缺失(sod1Δ)对酵母细胞应答真菌细胞壁抑制剂钙荧光白(CFW)全基因组转录表达谱的影响,为揭示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调控机制以及植物抗真菌基因工程改造提供新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CFW(10μg/m L)处理1 h后,与野生型酵母细胞相比,sod1Δ酵母细胞中211个基因发生了显著差异表达(97个基因表达上调、114个基因表达下调)。随机选取5个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芯片分析结果一致。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壁、细胞代谢、蛋白质合成、细胞防御以及大量功能未知蛋白。以上结果表明,SOD1基因缺失可显著改变酵母细胞应答真菌细胞壁抑制剂CFW胁迫的全基因组转录表达谱。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葡萄汁中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s,包括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同时变化对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胞内脂肪酸成分和酿酒香气的影响,为提高葡萄酒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美乐’葡萄(Vitis vinifera L.)汁为培养基,试验设置对照组(不添加UFAs,CK)、低浓度UFAs添加组(LFG)和高浓度UFAs添加组(HFG),比较葡萄酒酒精发酵过程中3个处理组间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C1118)生长(OD600)、细胞内脂肪酸成分以及酿酒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提高UFAs浓度能够促进酵母细胞生长以及对UFAs的吸收,使胞内UFAs含量迅速增加,但抑制饱和脂肪酸(C4:0-C24:0)的合成。分析UFAs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发现,高浓度UFAs能够促进酵母高级醇和乙醇酯类(包括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香气的产生,但抑制了中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C4:0-C12:0)的产生,对来源于葡萄果实的醛类、单萜和降异戊二烯香气的影响较小。【结论】提高葡萄汁初始UFAs含量能够促进细胞生长,提高葡萄酒发酵速度,有利于乙醇酯类香气物质的合成,从而增强葡萄酒的果香、花香和甜香特征。因此,调控葡萄或葡萄汁中不饱和脂肪酸浓度可以作为调控葡萄酒香气品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7.
吕孟琪  张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4):267-273
山东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运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合作社运营机制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了解运营机制各个部分对合作社运营机制整体的影响程度。为了评价农机合作社运营机制各个部分对整体的影响,通过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将合作社的运营机制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并具体划分了12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研究各个指标对目标层权重的影响,然后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内部运营机制相对于外部运营机制而言对农机合作社运营机制的影响要重要的多,其中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最为重要,在外部运营机制中合作社与市场的联结机制这一指标最为重要。通过试验研究得出要优化农机合作社的运营机制,最重要的是对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治理机制、和管理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38.
以具有强降酸及耐高浓度酒精能力的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研究荔枝酿酒过程中同步代谢挥发醋酸的机制。结果表明:酿酒酵母代谢醋酸的量随着起始醋酸浓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在初始醋酸浓度为1.5 g/L时,酿酒酵母对醋酸的代谢率最大达48.0%,发酵结束时醋酸含量为0.78 g/L。酿酒酵母代谢醋酸的最快速度是在对数期。醋酸对酿酒酵母主要代谢产物的影响表现为酿造过程中产生了较少的甘油、较高的乙醛和乙醇。丙酮酸脱羧酶(PDC)、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及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酶比活性的变化与乙醇、甘油、乙醛及醋酸含量的变化相一致。酿造过程中存在过量醋酸时,酿酒酵母ACS酶比活性进一步增强,说明过量醋酸的代谢与通过调节酿酒酵母提高其ACS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9.
为了有效合理地开发甘蔗尾叶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价值,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本试验以新鲜的甘蔗尾叶和菜粕为原料,进行微生物发酵及菜粕混合发酵对甘蔗尾叶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试验分 6个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IV组、试验V组,每组设 3 个重复。40d 后测定各组青贮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和现场感官评定。结果表明:(1)试验Ⅱ、Ⅲ、IV、V粗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试验Ⅱ组、Ⅲ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75.04%、153.95%,试验Ⅲ组较试验1组提高95.70%,试验IV组较试验Ⅱ组提高78.65%,试验IV组较试验Ⅲ组提高33.94%。(2)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Ⅲ组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2.97%,11.66%,11.49%。(3)生物制剂组的pH 值在3.85-3.97,自然发酵组pH 值在3.95-4.12。(4)添加发酵菌剂和不同梯度的菜粕,都不同程度的提高甘蔗尾叶的 CP,降低甘蔗尾叶的 CF。其中以试验Ⅲ组效果最好,甘蔗尾叶发酵后粗蛋白提高了153.95%,粗纤维降低了12.97%。  相似文献   
40.
酿酒酵母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出编码成熟5-氨基酮戊酸合酶(第一个氨基酸残基为Asn63)的基因hem1,将其克隆到pMAL-2x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在0.5 mmol·L-1的IPTG诱导下,SDS-PAGE显示分子量约为49 kD的特异条带.重组菌在紫外灯下显示红色荧光,表明酶在大肠杆菌体内活性表达.体外反应表明,在浓度超过0.1 mmol·L-1的IPTG诱导下,酶活力下降,培养基的初始pH值约为6.5,5-氨基酮戊酸产量达最大,且主要分泌到胞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