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精子形成季节性变化和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 arom)在精巢和附睾中的免疫位置。黄鼠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精巢大小、重量、生精小管直径存在显著差异;黄鼠繁殖期精巢中存在从精原细胞到有尾精子各期生殖细胞,非繁殖期精巢中只存在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另外,繁殖期黄鼠附睾管中存在大量有尾精子,而非繁殖期附睾中未见精子存在。繁殖期P450 arom在黄鼠精巢的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精子细胞和附睾头部输出小管上皮细胞都有发现,而在非繁殖期没有发现它的活力。这些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精子形成、成熟是伴随着精巢复发和退行呈现显著季节性变化,雌激素在精子形成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2.
肝素和羊血清对绵羊附睾精子体外获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体外受精试验检验了肝素和羊血清有绵羊附睾精子体外获能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获能液SOFM+0.6%牛血清白蛋白(BSA)中加入5、15、25、50IU/ml肝素不能有效诱导精子获能,所得卵裂率(16.1%,11.2%,14.5%,15.8%)与不加肝素的对照组(10.0%)相比,差异不显著;获能液SOFM+20%羊血清(SS)对精子获能效果优于SOFM+0.6%BSA+肝素,二者卵裂率差异显  相似文献   
123.
非编码小RNA(sncRNA)主要通过抑制性调控靶基因发挥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sncRNA在哺乳动物附睾的各个部位均有表达,并且在调控附睾不同节段的基因表达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附睾上皮细胞中sncRNA的多样性及其表达水平的时空差异会影响很多潜在的靶基因,从而调节附睾的生理功能,另外,这些sncRNA还可以通过附睾小体传递给精子,对精子产生一系列的调控作用。综述了附睾中sncRNA表达、sncRNA对附睾附睾中精子功能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探究sncRNA对雄性生殖细胞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体外培养的绵羊附睾上皮细胞(EE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EECs,利用免疫荧光检测角蛋白18(CK18)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用CCK-8法测定EGF的最佳作用质量浓度,用RT-PCR检测EECs中附睾分子标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5(GPX5)和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EGF对EECs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将P_4代EECs分别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Gefitini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和DMSO(对照组)处理后,再用EGF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将P_4代EECs分别用EGF(-)、EGF、EGF+Gefitinib和EGF+LY294002处理后,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GFR、AKT和叉头盒蛋白O1(FOXO1)磷酸化水平。【结果】分离培养的EECs可表达CK18,细胞纯度较好;EGF对EECs增殖促进效应呈浓度依赖性,用含50 ng/mL EGF培养基培养的EECs具有最高的增殖潜能,且不同传代EECs细胞均可正常表达GPX5和AR;EGF处理S期EECs细胞比例极显著升高(P0.01),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Gefitinib组S期EECs细胞比例极显著降低(P0.01),LY294002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Gefitinib组EECs细胞的凋亡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而LY294002组EECs细胞的凋亡指数无显著变化。EGF组中EECs细胞的EGFR、AKT和FOXO1磷酸化水平较高;与EGF组相比,EGF+Gefitinib组中EECs细胞的EGFR、AKT和FOXO1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而EGF+LY294002组中EECs细胞的AKT和FOXO1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EGF可增强绵羊EECs体外生长活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EGF通过介导EGFR和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了FOXO1的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5.
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在哺乳动物生殖机能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对犏牛BMP4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进行克隆,分析BMP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附睾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犏牛BMP4基因CDS区片段长1 371 bp,编码456个氨基酸;BMP4蛋白存在一层跨膜结构,肽链中亲水性氨基酸的数量显著高于疏水性氨基酸,表明具有亲水性;组成犏牛BMP4蛋白的456个氨基酸中,100个氨基酸位于α螺旋区,占氨基酸总数的21.93%,82个氨基酸位于延伸链区,占总数的17.98%,14个氨基酸位于β转角区,占总数的3.07%,260个氨基酸以无规则状态存在,占总数的57.02%;犏牛BMP4氨基酸序列与牦牛、绵羊等物种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9.3%。qPCR分析结果显示:犏牛BMP4基因在附睾体部的表达显著高于头部和尾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犏牛精子成熟机制及BMP4基因在犏牛附睾不同部位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6.
旨在研究1,25(OH)2D3是否通过VDR途径调节山羊附睾头上皮细胞β防御素基因表达。本试验选取3只6月龄太行黑山羊,分别采集附睾头组织。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山羊附睾头上皮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鉴定上皮细胞纯度。添加100 nmol·L-1 1,25(OH)2D3处理附睾头上皮细胞以及筛选出敲除效率最高的pCas9/gRNA1质粒载体进行细胞转染,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孔。附睾头上皮细胞经1,25(OH)2D3处理以及VDR基因敲除后,分别用qRT-PCR检测VDR和17种β防御素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VDR蛋白和3种β防御素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25(OH)2D3能极显著提高VDR、gBD124、gBD126和gBD104a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同时极显著提高gBD104、gBD109tr1、gBD109tr2、gBD113...  相似文献   
127.
夏翠  宫新城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3,(13):126-129+136
为了研究“消暑促精散”对高温环境中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试验将45只8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温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养于室温环境中;高温组及治疗组饲养于33℃恒温培养箱中,在小鼠耐受的情况下每5 d增加1℃,从33℃开始一直增加至38℃;治疗组每天饲喂含2%消暑促精散的鼠粮,其余两组饲喂基础日粮,每日观察小鼠的采食和死亡情况。从正式试验开始每5 d为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最后1 d晚上将10只发情雌鼠放入雄鼠笼中2 h,记录雄鼠爬跨情况,试验期为30 d,第31天剖杀,检测血清睾酮含量,取睾丸、附睾制备切片,进行H.E.染色并观察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治疗组死亡数低于高温组;出现爬跨行为的小鼠数量高于高温组,高温组和治疗组雄性小鼠外周血清中睾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温组和治疗组小鼠体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间睾丸指数差异显著(P<0.05),高温组和治疗组的双侧附睾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温组睾丸组织中部分曲细精管管腔较大,管腔中精子数量少且呈无序排列,各级精母细胞排列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