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阐明树鼩精子中是否存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γ2(PP1γ2)及其在附睾精子中的存在形式,进而探究PP1γ2对精子成熟和运动性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树鼩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PP1γ2的存在形式和磷酸化程度,探讨了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或Ca2+对树鼩精子中PP1γ2磷酸化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A)和花萼海绵诱癌素A (calyculin A,CA)对树鼩精子中PP1γ2磷酸化程度的影响及其对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运动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均存在PP1γ2,且在等量的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蛋白中,PP1γ2在附睾尾精子的磷酸化程度远高于附睾头精子;db-cAMP、IBMX或Ca2+不改变PP1γ2的磷酸化水平;磷酸酶抑制剂OA和CA能明显提高附睾头和附睾尾中PP1γ2磷酸化的程度,且能显著提高精子(尤其是附睾头精子)的运动度(P<0.05),OA和CA的最佳作用浓度分别为1 μmol/L和10 nmol/L,最佳作用时间分别为15、20 min。本研究结果表明,蛋白磷酸酶PP1γ2对树鼩精子成熟及运动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主要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变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2.
《山西农业科学》2017,(5):746-748
SO_2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前期的研究发现,SO_2可以影响生殖系统,但是SO_2是否对生殖系统中的附睾组织形态产生影响,是不清楚的。以雄性大鼠为试验模型,通过显微镜观察附睾组织切片来探究SO_2对附睾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SO_2可以引起附睾管内精子的数量减少,使精子运动能力消失;精子的排列方式由正常生理状况下的分散于整个附睾管变成集中于附睾管一端;SO_2还会使附睾管内的主细胞数量减少并使主细胞发生破裂。说明SO_2可以影响附睾的组织形态,影响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33.
《畜牧与兽医》2016,(6):35-40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5、104、300和1140日龄建昌黑山羊睾丸、附睾头和附睾尾中促卵泡素受体(FSHR)和孕酮受体(PGR)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表明:FSHR和PGR在建昌黑山羊的睾丸和附睾中均有表达,而且在睾丸和附睾的表达水平与发育日龄有关。  相似文献   
34.
野生梅花鹿附睾尾精子冷冻保存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海道野生梅花鹿(Cervus nippon yesoensis)的附睾为材料,初步探讨不同降温处理方法,即急速降温处理法(降温速度为4.20℃/min)与缓慢降温处理法(降温速度为0.21℃/min)对附睾尾部精子冷冻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降温处理方法对附睾尾精子降温、平衡及冷冻解冻后的精子活率、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等指标的影响无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5.
本篇就附睾注药绝育对公牛血清中睾酮含量和育肥增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 ,现总结报道如下。1 材料方法1.1 附睾尾注药绝育公牛血清中睾酮含量测定1.1.1 供试牛的选择和分组 选择无病 ,生长发育正常 15~2 4月龄的奶公牛 2 4头。按月龄 ,体质量随机分成 3组 (各试验组牛的月龄、体质量经过生物统计处理均差异不显著 )。附睾尾注药绝育组 (第Ⅰ组 ,8头 ) :按前述小剂量药物注射方法进行 ;完全去势组 (第Ⅱ组 ,8头 ) :采用睾丸摘除去势法 ;对照组 (第Ⅲ组 ,8头 ) :不做任何处理。1.1.2 试验仪器和药品 J - 2 10 1型双道液体闪烁仪 :西安二…  相似文献   
36.
山羊睾丸附睾卵巢和子宫的淋巴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林、王云祥、Fabian等对胎儿、婴儿和鼠等生殖器官的淋巴流向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而有关山羊内脏器官的淋巴系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张玉龙、肖传斌等对山羊心脏和胃的淋巴系作了较系统研究。关于山羊睾丸、附睾和卵巢、子宫淋巴系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鉴于生殖器官肿瘤的  相似文献   
37.
38.
为研究褪黑素受体1(MT1)在不同年龄绵羊附睾中的表达模式,选用幼龄绵羊(2~3月龄)、青年绵羊(6~8月龄)和成年绵羊(2~3岁)的附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年龄绵羊附睾各部位MT1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MT1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幼龄绵羊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附睾头和附睾体(P<0.01);青年绵羊附睾体和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附睾头(P<0.05);成年绵羊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附睾头和附睾体(P<0.05),附睾各部位MT1基因的转录水平随年龄增长呈明显降低趋势;定位结果显示,MT1在各年龄组绵羊附睾的各个部位均有分布,且主要分布在附睾上皮细胞中。综合上述结果,不同年龄绵羊附睾的不同部位均有MT1表达和分布,并随年龄增长各部位的表达量降低,相同年龄绵羊附睾尾MT1的表达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39.
旨在研究山羊β防御素124(goat beta-defensin 124,gBD124)沉默对p38MAPK/AP1通路及下游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设计的3条gBD124-shRNAs载入LV10-U6/RFP&Puro质粒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转染到293T细胞中,用梯度稀释法测定病毒原液的滴度;将构建的3个LV10-gBD124和LV10-gBD124-NC载体转染到山羊附睾头细胞中,筛选有效沉默载体;然后用有效沉默载体联合转染附睾头细胞,设置了空白细胞对照组、LV10-NC组、有效沉默载体组,用2 μg·mL-1嘌呤霉素筛选后分别收集细胞和培养液,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gBD124、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本研究构建了gBD124沉默慢病毒载体,筛选出LV10-gBD124-51和LV10-gBD124-161两个有效载体,并成功构建了gBD124沉默稳定转染的附睾头细胞株。与NC对照组相比,gBD124沉默显著降低了山羊附睾头细胞MAPK通路中MAPK1以及AP1的两个亚型c-JUNc-FOS基因表达(P<0.05),显著增加了RASA1基因表达(P<0.05);gBD124沉默显著降低了总p38MAPK、总c-JUN和总c-FOS蛋白表达,以及磷酸化p38MAPK和c-JUN蛋白表达(P<0.05);gBD124沉默显著上调了MAPK通路下游IL-1β及其受体IL-1R2、IL-8和趋化因子CCL6和CCL21基因表达(P<0.05),下调了CCL5和IL-1α基因表达(P<0.05);gBD124沉默显著降低了细胞培养液中CCL5浓度(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BD124沉默显著增加了培养液中IL-1β和IL-8浓度,降低了IL-1α浓度(P<0.05)。gBD124基因沉默通过抑制p38MAPK/AP1信号通路调控附睾头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40.
T1R1和T1R3在从江香猪附睾发育中的表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味觉受体第一家族亚型1(T1R1)和3(T1R3)在从江香猪附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探讨味觉受体在哺乳动物雄性生殖机能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潜在医学价值,本试验以从江香猪附睾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附睾发育4个关键时期:初情前(15 d)、初情时(30 d)、初情后(60 d)和性成熟期(180 d)T1R1与T1R3的差异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IHC)和Western blot检测两个味觉受体在不同日龄从江香猪附睾组织中转录、翻译水平的变化及其分布情况。RT-qPCR结果表明:TAS1R1与TAS1R3 mRNA在从江香猪附睾初情前(15 d)至性成熟期(180 d)表达量逐渐增加,且任意两个时期间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1R1/T1R3蛋白在180 d表达量最高,在15 d表达量最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平均表达丰度依次为180 d > 30 d > 60 d > 15 d。IHC结果显示,T1R1和T1R3蛋白在各日龄组从江香猪附睾组织均有分布,其中T1R1蛋白主要在上皮细胞膜上,尤其是基细胞和窄细胞;而T1R3蛋白主要在微绒毛、环状空泡和精子呈强阳性表达。综上,本研究发现不同日龄从江香猪附睾的T1R1/T1R3表达从15 d逐渐增加,至性成熟达到峰值,这一表达变化与附睾上皮基细胞和窄细胞及微绒毛的T1R1/T1R3的差异表达有关,这些特殊的表达模式与附睾生理功能存在时间关联,故推测T1R1和T1R3参与附睾内精子成熟和储存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