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44篇
农学   52篇
  11篇
综合类   281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309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全雄奥利亚罗非鱼的制种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全雄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对WZ♀-ZZ♂类型的奥利亚罗非鱼采用原系(ZZ♂)与转化系(ZZ△♀)二系配套技术,控制遗传全雄鱼的性别。根据泄殖器特征对转化后的实验鱼进行性別鉴定,确定性别。对实验鱼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进行生物学描述。统计并观察实验鱼的雄性率、生长和发育状况。总结全雄奥利亚罗非鱼在应用中的优势,以期为奥利亚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2.
罗非鱼 (Oreochromisspp )的雄鱼比雌鱼长得快、长得大 (叶冀雄 ,1983) [1] 。有两种方法可生产全雄或超雄罗非鱼用作商品鱼 :其一是激素法(马仲波 ,1984 ;胡逸农等 ,1979) [2 ,3] ,在鱼苗开始吃食时人工哺拌有甲基睾丸酮的饲料以促使雌鱼雄性化 ,但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质疑 ;另一种是通过杂交法产生 (江山 ,1984 ) [4 ] ,如奥利亚雄鱼 (性染色体组成是ZZ)与尼罗罗非鱼雌鱼 (性染色体组成是XX)杂交 ,由于染色体Z的雄性性别决定基因强于X染色体上的雌性基因 ,所以其子代鱼应该全是ZX型雄鱼 ,但如果其它染色体…  相似文献   
23.
香螺雄性生殖系统的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岩  侯林 《水产科学》2004,23(1):10-13
香螺雌雄异体。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和生殖导管构成,生殖导管可根据各段的形态和功能分为贮精囊、输精管和阴茎。生精小管内有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由生殖腺排入生殖导管的,不具有活动能力。输精管壁有丰富的腺细胞构成,起前列腺的作用.为精子提供营养。精于由头部和尾部构成,具有较长的中段,螺旋线粒体鞘内中央为9 2型轴丝,末段糖原颗粒包围中央轴丝。  相似文献   
24.
在我国的银鲫中,除2体倍外,还有3倍体和4倍体。这一事实,小林等人第一次作了报告。之后,由于观察受精过程中的精核和卵核的行为,以及用其它种或其它亚种的精子,使卵受精,而产生的仔鱼,并观察这些仔鱼的形态,明确了8倍体银鲫的繁殖,是由雌核发育(gynogenesis)而来。  相似文献   
25.
采用性腺组织染色压片镜检法对不同规格罗非鱼苗种进行雄性率检测,经生物统计学卡方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性腺组织染色压片镜检法检测的苗种雄性率与实际苗种无显著差异,对检测早期罗非鱼苗种雄性率准确可靠,所需设备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为了探讨茶多酚对F-2毒素致雄性生殖系统损伤拮抗作用,在试验中取20日龄50只随机分成(Ⅰ)对照组,(Ⅱ)毒素组,(Ⅲ)茶多酚低剂量组,(Ⅳ)茶多酚中剂量组,(Ⅴ)茶多酚高剂量组,每组10只。第十一天解剖取睾丸进行实验,测定S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实验测量组与对照组的SOD活性及MDA含量差异极显著。茶多酚对雄性小鼠F-2毒素中毒有抑制作用,且茶多酚中剂量组(100mg/ml)及低剂量(50mg/ml)的防护与抑制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27.
芝麻隐性核不育材料0176A、54-8A等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芝麻隐性核不育材料0176A、54-8A等利用研究,探寻芝麻雄性不育育性遗传机制,创建隐性核不育高效恢保系统,选育强优杂交种。初步的遗传分析、配合力鉴定、杂交制种试验和F1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芝麻不育系0176A、54-8A等雄性不育性状除受细胞核内主效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外,可能还受一组微效修饰基因影响;对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不育系、6份恢复系及其配组的48个测交F1进行配合力分析,有3份不育系g.c.a>0,17个杂交组合F1s.c.a >0,其中优良组合0176A×0222、54-8A×0221双亲g.c.a及F1s.c.a均较高; 0176A×0222制种最高产量达到640.5kg/hm2;皖杂芝1号(0176A×0222)和合杂芝1号(54-8A×0221)分别于2005年、2006年参加安徽省芝麻新品种区域鉴定试验,平均产量1477.05 kg/hm2和1678.95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8.36%和25.61%,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和第二个芝麻杂交种。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三氯生(TCS)对于硬骨鱼类的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雄性斑马鱼(Danio Rerio)为试验动物,采用半静态水体接触染毒法,将斑马鱼分别置于质量浓度为17、34和68μg/L的TCS溶液中,并设计空白对照组,42 d后,对鳃组织进行采样,利用普通PCR和RT-qPCR技术分析雄性斑马鱼鳃组织凋亡基因Bcl-2、Bax、MDM2、p53的表达量。研究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ax和p53基因在TCS处理组中的表达量都出现了下调趋势,且在68μg/L的TCS处理组中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cl-2在各TCS处理组中无显著变化;MDM2基因在34μg/L和68μg/L TCS处理浓度组中表现为极显著上调。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TCS对雄性斑马鱼鳃组织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亚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252条10-mer随机引物对遗传背景相似的可育株和不育株亚麻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在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寻找DNA的多态性差异带,结果发现,在252条随机引物中有2条引物(即S62和S135)可分别得到1个与显性核不育的雄性基因有关的RAPD分子标记为S62-500和S135-350。  相似文献   
30.
为了揭示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利用K型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其同型保持系TSP3314B,以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其同型保持系3314B为对照,分别对其叶片和穗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中SOD,POD及CAT活性变化与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酶活性变化一致,K型非1B/1R类型雄性不育小麦叶片和穗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期则较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后期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后期较高。说明二者的雄性败育生化机制基本一致,但前者比后者败育的时期较晚。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雄性育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