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9篇
  13篇
综合类   5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草坪植物的新资源苔--草属植物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马万里  韩烈保  罗菊春 《草业科学》2001,18(2):43-45,56
苔草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多,且具有草坪植物的许多优良品种。例如1.返青早,色泽好,生长持续时间长。2.有极强的营养繁殖能力,地下根茎发达,耐践踏性强。3.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具有生理整合作用,并能实现风险分摊。所以,苔草属植物作为一类新的草坪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模拟增温效应对黑褐苔草(Carex alrofusca)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典型矮蒿草草甸上,按大小梯度设置温棚(由小到大依次为A、B、C、D、E)进行模拟增温效应对黑褐苔草(Carex alrofusca)的分蘖数、叶片数和高度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地表温度和地温)随温室的减小而升高,其中,温室A内地表温度和地温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35℃和2.13℃.温室D的分蘖数增幅最大,温室D与温室A间分蘖数变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温室A至D中黑褐苔草的分蘖数变异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P地表<0.05;P地温<0.01);叶片数的变化趋势与分蘖数基本一致;黑褐苔草平均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温室A与对照间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处理黑褐苔草高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03.
采用自然湿地人工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状态下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漂筏苔草(C arex p seu-d ocura ica)无性株地上茎粗和节间长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漂筏苔草地上茎的茎粗随着土壤含水量和淹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5~9月份,不同水分状态下漂筏苔草茎粗的增幅为干旱状态(S1和S2)<浅水状态(S3,S4和S5)<深水状态(S6);同株漂筏苔草地上茎粗变化为茎基部1~3节变化较大,中部较稳定一致,靠近生长点的1~3节又变细;一般茎基部1~2个节间(S6除外)和靠近顶端生长点1~2个节间较短,多数水分状态下从第3节以后的中部茎节间较长,且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和水位的加深而加长,其规律为S1相似文献   
104.
不同处理方法对青藏扁蓿豆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热水浸泡处理、磨擦种皮结合热水浸泡处理及98%浓硫酸处理青藏扁蓿豆种子,结果表明以磨擦种皮结合60℃热水浸泡30min处理对提高青藏扁蓿豆种子发芽率具有明显的效果,可达到74%,比对照提高3.3倍;其次是磨破种皮后用室温自来水浸泡处理;单纯用热水浸种处理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浙江省温州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根据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筛选、采集了一部分较具观赏性与抗性的野生地被植物进行引种栽培驯化,并对它们的观赏特性、抗逆性、耐践踏性、繁殖能力及其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进一步明确值得开发的优良种及其他的园林地被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鄱阳湖湿地灰化苔草草甸群落特征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是鄱阳湖湿地草甸的主要建群种,对鄱阳湖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于2010年采用样方法对吴城地区鄱阳湖湿地灰化苔草草甸3个样地的植被组成、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群落组成简单,植物种类比较贫乏,主要植物种仅8种,优势种为灰化苔草。3个样地中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88、1.35和0.65,最低分别为0.46、0.46和0.23。相关分析表明,苔草草甸群落物种多样性更多地受丰富度的影响。苔草群落盖度为63.27%~100%,高度为4.25~14.12 cm,地上生物量为1 377~3 080 kg·hm-2,均低于以往调查数据。水位的变化和放牧干扰可能是影响鄱阳湖苔草草甸群落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7.
108.
采用定位样方调查法和牧草收割法对五台山蓝花棘豆-苔草草甸和白羊草草丛的群落学特征、生物量和优势种的株高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表现出明显差异,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为7282.98和4184.68g/m2,其中地上部分(茎、叶、花)生物量分别为1018.34和890.08g/m2,地下部分(细根、中根、粗根)生物量分别为6264.64和3294.6g/m2。此外,对2个群落的优势种蓝花棘豆、苔草、白羊草和黄背草从返青期到开花期的株高动态采用Logistic拟合,经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而在成熟期和枯萎期,蓝花棘豆和苔草的株高由于种子脱落或顶端茎秆干枯折断而迅速降低,不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109.
孙彦  党卫玲  杨春华  邸超  周禾 《草地学报》2011,19(6):1030-1035
白颖苔草(Carex rigescens(Franch.)V.Krecz.)的热激转录因子基因是重要的耐热候选基因。通过序列多重比对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出白颖苔草的热击转录因子基因cDNA的中间片断,并在此基础上利用RACE技术得到3′端cDNA片段和5′端cDNA片段。结果表明:通过序列拼接获得该基因的全长cDNA(1226bp),命名为CrHSF。序列分析表明其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103~1023bp),编码蛋白质含有30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8.75kDa,等电点为5.85。CrHSF的氨基酸序列与OsHSF的同源性为59%,与已知的其他热激转录因子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CrHSF的氨基酸序列中没有预测到信号肽以及跨膜区域,但是具有多种翻译后修饰的加工位点。  相似文献   
110.
利用盆栽模拟试验和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2种典型湿地——小叶章湿草甸和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沼泽CO2排放通量进行观测,探讨不同植株密度下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的变化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高密度植株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CO2排放通量没有表现为随植株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湿地植物地上部分暗呼吸速率与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呼吸速率与微生物量碳含量呈乘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