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21篇
  免费   797篇
  国内免费   1507篇
林业   1781篇
农学   1756篇
基础科学   389篇
  386篇
综合类   22734篇
农作物   1455篇
水产渔业   5590篇
畜牧兽医   55692篇
园艺   4568篇
植物保护   2474篇
  2024年   228篇
  2023年   836篇
  2022年   875篇
  2021年   1057篇
  2020年   1223篇
  2019年   1609篇
  2018年   522篇
  2017年   1078篇
  2016年   1521篇
  2015年   1893篇
  2014年   4222篇
  2013年   3584篇
  2012年   5293篇
  2011年   5512篇
  2010年   5172篇
  2009年   5567篇
  2008年   5559篇
  2007年   4671篇
  2006年   4362篇
  2005年   4411篇
  2004年   3333篇
  2003年   3248篇
  2002年   2890篇
  2001年   2754篇
  2000年   1757篇
  1999年   1441篇
  1998年   2381篇
  1997年   3624篇
  1996年   3061篇
  1995年   2679篇
  1994年   2577篇
  1993年   3040篇
  1992年   1474篇
  1991年   1146篇
  1990年   846篇
  1989年   882篇
  1988年   119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4年   15篇
  1965年   12篇
  1957年   18篇
  195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虽然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是隐性带菌猪的存在导致健康猪群反复感染,反复发病,使得养殖场的饲料利用率显著下降。笔者主要结合一起实际病例分析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2.
对腹状镰刀菌引起的橡胶树茎基腐病的治疗试验表明,刮除病灶,涂杀菌剂,用治疡灵涂封伤口的措施均降低了参试病树的病情级别,疗效显著,与只刮除病灶的对照相比,相对防效为69.6%。  相似文献   
23.
为探索微型薯繁育过程中马铃薯疮痂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了发病蛭石基质中的疮痂病原菌,并进行了生防菌ZWQ-1水剂+化学药剂的协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辽宁本溪微型薯苗床的疮痂病原菌为普通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在29种测试药剂中筛选到了8种对S.scabies有抑菌效果的药剂,其中适乐时0.1 g/L处理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41 mm。微型薯苗床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化学药剂适乐时+ZWQ-1水剂、福美双+ZWQ-1水剂2个组合对微型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72.60%和57.92%,且福美双+ZWQ-1水剂处理可显著促进植株生长。说明利用菌药协同防治疮痂病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25.
疫霉属( Phytophthora)卵菌引致马铃薯晚疫病等作物灾难性病害,严重威胁作物的可持续生产。由于病菌毒性变异,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问题突出。因此,挖掘植物广谱和持久抗病基因,并探索其在抗病育种中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1(GSNOR1)是植物氮信号通路中高度保守的关键还原酶,其参与调节r基因介导的植物抗性和非寄主抗性。然而, GSNOR1参与抗疫霉菌的免疫功能和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中,借助拟南芥与寄生疫霉菌互作的模式体系,首先发现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 gsnor1-3对寄生疫霉菌呈现感病表型。进一步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降低烟草叶片中 GSNOR1同源基因的表达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抗病表型分析以及一系列抗性相关功能的检测,结果表明,沉默本氏烟草 GSNOR1同源基因能够在寄生疫霉菌侵染植物的过程中削弱植物体内的活性氧(ROS)迸发、病程相关基因(PR genes)的诱导表达以及MAPK信号转导,从而增强了植物对疫霉菌的感病性。本研究揭示了植物 GSNOR1对疫霉菌具有高度保守的抗性功能,并初步解析了 GSNOR1正调控植物抗疫霉菌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探索 GSNOR1在马铃薯抗晚疫病中的功能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有效利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 基础。  相似文献   
26.
试验采用3个种衣剂配方,对感茎腐病玉米品种瑞丰168的种子进行了包衣处理,田间种植并做接菌处理,全生育期调查记载了相关的农艺性状,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用精甲霜灵+咯菌腈种衣剂处理后对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有一定效果,最高抗性可提高11.94%;种衣剂处理对玉米出苗期有一定影响,出苗推迟0.33~1 d;对出苗率基本没有影响(-0.88%~0.52%);药剂处理种子后有一定增产作用,增产效果为1.60%~3.29%;无论是提高抗性还是增加产量,配方一都是最好,因此配方一为本试验条件下提高瑞丰168茎腐病抗性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7.
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常引起肺炎,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引起肺炎的致病菌之一。2019年2月,福州某动物诊所接诊1例比熊犬。临床检查该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体温偏高,精神沉郁。血常规化验结果表明,该患犬身体患有炎症,并有轻微脱水;CRP检查结果表明,该患病犬体内有严重的细菌感染;X光片结果显示,肺部有均匀一致的大片密度增高阴影;该患病犬气管狭窄、患肺炎;取鼻腔分泌物姬姆萨染色镜检观察视野内有蓝色、两端钝圆的短杆状细菌;PCR扩增出目的条带,确诊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通过对该患病犬对因治疗,结果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28.
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广泛存在于羊场的养殖环境中,7日龄以内羔羊感染后死亡率可达60%以上。本文结合某大型山羊养殖场防控该病的成功案例,介绍羊产气荚膜梭菌病的发病特点、症状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9.
《畜禽业》2017,(12):80-81
主要就一例蛋鸡安卡拉病做了简单剖析,简介其发病情况,及确诊后的治疗方法,大范围的讨论该病的致病源,从而给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中国马铃薯》2017,(5):296-301
为筛选可有效防治马铃薯坏疽病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坏疽病病菌的抑菌作用,并对入选杀菌剂对坏疽病病菌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3种供试杀菌剂中有6种能有效抑制坏疽病病菌,但这6种杀菌剂毒力差异较大。EC50值由小到大依次为10%苯醚甲环唑ME3%甲霜·噁霉灵(秀苗)AS40%溴菌腈·多菌灵·福美双(炭息)WP62.5 g/L精甲·咯菌腈(亮盾)FS68%精甲霜·锰锌(金雷)WP80%代森锰锌(大生M-45)WP,其中10%苯醚甲环唑ME、3%甲霜·噁霉灵(秀苗)AS、40%溴菌腈·多菌灵·福美双(炭息)WP的EC50值均小于1μg/m L,说明病原菌对这3种杀菌剂更为敏感。该试验为田间防治马铃薯坏疽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