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7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32篇
园艺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51.
琉璃金刚鹦鹉人工饲养与繁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琉璃金刚鹦鹉(Ara ararauna)又名蓝黄金刚鹦鹉,属大型攀禽,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色彩漂亮,面部无羽毛,布满条纹,有点像京剧中的花脸脸谱。它喜亲近人的特质使其在动物园特别受欢迎。我园饲养蓝黄金刚鹦鹉已10多年,偶有繁育成活。近年来,上海野生动物园通过饲养管理方式的调整、人工巢箱的改进和亲鸟自然孵化与人工育雏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蓝黄金刚鹦鹉繁育成活率和数量。1饲养管理1.1饲养环境  相似文献   
252.
条石鲷生物学及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T.&S.)(图又彩中插2),俗称日本鹦鹉鱼,隶属于鲈形目、石鲷科、石鲷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域,  相似文献   
253.
应用引物2550F/2718R对上海动物园内蓝黄金刚鹦鹉和红绿金刚鹦鹉的CHD基因进行PCR扩增,进行性别鉴定。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雄性个体扩增出1条片段,大小647 bp;雌性个体扩增出2条片段,大小分别为630和411 bp。蓝黄金刚鹦鹉群体的雌雄比为10∶17,红绿金刚鹦鹉群体的雌雄比为5∶4。该方法能准确、快速、有效地进行2种金刚鹦鹉的性别鉴定,为该鸟类种群饲养繁育提供基础性别信息。  相似文献   
254.
从重庆市某野生动物园病死鹦鹉的肝脏、脾脏及心血中,分离到了1株细菌,经鉴定为革兰氏阴性,单个、成对或成丛分布.在SS、麦康凯和枸橼酸盐琼脂培养基中均能生长.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乳糖、蔗糖不发酵,对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均能发酵,产生H2S,显示该菌为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庆大霉素、苯唑西林、诺氟沙星、卡那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新霉素、氟罗沙星中敏,而对痢特灵、阿莫西林、链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强力霉素等药物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255.
鹦鹉常指的是虎皮鹦鹉,又称娇凤或长尾爱情鸟,是人人喜爱的笼养观赏鸟.养鹦鹉是近年我国发展起来的一条致富路,国内鹦鹉交易需求量很大,但应注意疾病的防治,其中大肠杆菌病已成为养鸟业严重的疫病之一.本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56.
中国发现澳洲长尾小鹦鹉幼雏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4年7月以来,青岛地区爆发流行一种以15~30日龄幼雏鹦鹉呈腹泻、羽毛发育障碍为临床特征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在呈大理石样病变的肝组织、肾病变组织和肠上皮细胞内看到核内包涵体。取病变内脏,经磨碎、超声波处理、离心等系列处理后,经负染于电镜下可看到直径45~55nm圆形病毒颗粒,病毒形态与乳多空病毒相似。将组织悬液接种于鹦鹉胚成纤维细胞,盲传4代后即可见到细胞病变(CPE)。CPE表现为细胞肿大、变圆、脱落,HE染色可见到病变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将细胞培养物接种于1日龄鹦鹉,能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似的临床症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地区目前流行的此种传染病为澳洲长尾小鹦鹉幼雏病,是由乳多空病毒科的多瘤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257.
鹦鹉喙部损伤是鹦鹉常见外科疾病之一,常见于因饲养密度、发情期争斗以及笼舍栖架摆放等造成鸟喙骨折。论文通过一例米切氏凤头鹦鹉喙部损伤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经临床检查,实验室各项检查后个体化分析,进行喙部修复。经光固化树脂对喙部损伤进行修补,使喙部避免感染风险。修复2月后喙部损伤痊愈,树脂全部自然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