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9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猪黑素皮质激素受体Ⅰ基因(MC1R)碱基突变与其毛色分离的相关性,为研究猪的毛色遗传分子机制及遗传育种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 Bank已公布的猪MC1R基因同源序列(AF326520)设计引物,以70头不同毛色的长白猪×巴马小型猪杂交F2代(长×巴F2代)猪血液总DNA为模板,PCR扩增MC1R基因序列,并利用PCR-SSCP对长×巴F2代杂交猪的MC1R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结果】长×巴F2代杂交猪MC1R基因编码区序列约963 bp,与参考序列(AF326520)的同源性为99.37%,共有6处碱基发生突变,其中两处(284G→A和306T→C)为错义突变,284G→A导致95Val→Met,306T→C导致102Leu→Pro;其余4处均为同义突变,分别为6C→T、51G→A、364T→C和730G→A。PCR-SSCP检测结果显示,长×巴F2代杂交猪的MC1R基因均未表现出多态性。【结论】长×巴F2杂交猪的MC1R基因存在碱基突变,其基因型为ED1,但在不同毛色的长×巴F2代杂交猪群体中并未发现MC1R基因呈多态性,即猪毛色多样性不能简单以MC1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2.
利用X精子在酸性环境条件下的运动活性比Y精子强的原理,通过酸诱导,用王氏管分离法(实时精子分离技术)分离家兔X、Y精子,同时利用体视显微镜评定所分离精子的活率,并用喹吖因染色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稀释液pH为5.5时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后目的精液精子活率平均达(91±1.4)%,较分离前平均精子活率(82±1.3)%提高了9.1%,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分离后的精液中,X精子的比例为(73.3±1.0)%,Y 精子的比例为(26.7±1.0)%,与分离前精液中X、Y精子各占50%的比例差异均极显著(P<0.01),表明酸诱导条件下的王氏管分离法是X、Y精子分离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综述了趋磁细菌及其胞内纳米磁小体的特性,评述了趋磁细菌磁小体形成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在分析趋磁细菌大量培养和影响磁小体形成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细胞培养和磁小体产量提高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提出了趋磁细菌形成磁小体的机制和生理意义的假说:大量Fe^2+运入细胞是在低氧浓度的胁迫下,以Fe^+2作为电子最终受体呼吸并跨膜转运的结果;避免大量进入细胞的Fe^2+对自身的毒害作用是其进一步转化为Fe3O4原因;提出在细胞膜内表面形成Fe3O4并包裹等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4.
纤维素的结晶区是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效率不高的制约因素.在纤维素生物降解的基础上,从产结晶纤维素酶的微生物,酶的作用机理,酶的基因工程与蛋白工程,以及结晶纤维素酶的研究前景等方面对结晶纤维素的降解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05.
孙丽萍 《中国蜂业》2012,(6X):44-46
<正>从油菜蜂花粉中分离出的花粉紫外吸收因子,具有很好的紫外吸收作用,在UVA和UVB的吸收波长有显著吸收,其中紫外吸收因子Ⅰ可拮抗UVA的作用,紫外吸收因子Ⅱ可拮抗UVB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96-503
旨在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α-MSH)对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增殖和黑色素生成的影响,初步探讨α-MSH调控泰和乌骨鸡黑色素合成的机制。利用体外培养的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观察不同质量浓度α-MSH(0、2.5、5、10 mg/L)及其拮抗剂([D-Trp7,Ala8,D-Phe10]α-MSH(6-11)-amide,D-AD-MSH)处理后黑色素细胞增殖、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1receptor,MC1R)基因表达、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活性、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含量和黑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α-MSH对细胞有促增殖的作用,2.5mg/Lα-MSH处理组细胞的增殖率极显著高于不添加α-MSH的对照组(P0.01)。α-MSH剂量依赖性地提高MC1R基因表达。2.5mg/Lα-MSH处理组细胞cAMP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浓度的α-MSH处理均极显著提高细胞TYR活性(P0.01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2.5mg/Lα-MSH极显著提高皮肤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含量(P0.01),5、10.0mg/Lα-MSH具有提高黑色素细胞黑色素含量的趋势(P0.05)。α-MSH拮抗剂D-A-D-MSH预处理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显著抑制α-MSH对黑色素细胞MC1R基因表达、cAMP含量、TYR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的上调作用(P0.05)。α-MSH能促进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增殖,提高MC1R基因表达、cAMP含量以及TYR活性并进而促进黑色素合成。  相似文献   
107.
绵羊MC4R基因的半定量RT-PCR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绵羊MC4R基因进行组织表达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参考牛MC4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克隆绵羊MC4R基因序列,并利用半定量RT-PCR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同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绵羊MC4R基因全长1 919 bp,含有999 bp的完整CDS编码区,编码332个氨基酸。其CDS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与牛、人、猪、大鼠、小鼠MC4R基因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2%、68.8%、82.7%、76.6%、77.1%,预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0%、92.8%、93.7%、92.2%、91.6%。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MC4R基因在各组织均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大脑表达量很高,其他组织较低。生物信息学预测MC4R蛋白功能发现,绵羊的MC4R蛋白存在7个跨膜螺旋结构域,同时预测MC4R存在10个磷酸化位点和1个特异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结果表明,MC4R是一个非常保守的蛋白,在绵羊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NH4+引起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盐离子引起单核癌细胞THP-1形态的变化,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DH,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和存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反应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结果]通过体外研究发现NH4+能够激活caspase-1和下游的IL-1β,IL-1β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K+能够抑制NH4+引起的caspase-1和IL-1β的激活。[结论]Na+、SO24-、Cl-都不引起炎症反应,对THP-1细胞没有影响;NH4+能够引起单核细胞的炎症反应,并且可以被K+抑制,为氨基酸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9.
试验旨在研究布鲁氏菌侵染宿主细胞过程中AIR对由布鲁氏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对膜融合蛋白Tecpr1中AIR结构域进行干扰(I-A)、过表达(O-A)、干扰后回补(OA-IA),建立羊种布鲁氏菌16M侵染细胞的模型。以二氯荧光素(DCFH-DA)为探针,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ROS产生的变化及各组细胞线粒体分布的动态变化;通过qRT-PCR技术检测16M侵染宿主细胞引起NLRP3、 ASC和Caspase-1表达量的变化;通过ELISA方法检测IL-18、IL-1β和Caspase-1炎性因子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6M能以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ROS,I-A组和 O-A组线粒体异常集聚程度高;qRT-PCR及ELISA检测结果表明,16M侵染宿主细胞能够引起不同处理组细胞中炎性相关基因NLRP3、ASC和Caspase-1及炎性因子IL-18、IL-1β和Caspase-1表达量的变化。AIR缺失后,ROS 释放量发生变化,线粒体出现异常集聚,且AIR与炎性小体的活化、炎症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0.
研究调查了低温处理受精卵诱发的斑纹嵌合体蚕的真皮细胞的性染色质小体(SB)。(1)限性淡灰色斑蚕品种的斑纹嵌合体幼虫的淡灰色斑部位的真皮细胞均存在SB,而素斑或普通斑部位的真皮细胞都不存在SB,表现为体细胞雌雄嵌合体。同一个体内,SB仅存在于持有W染色体的细胞中,不受嵌合体幼虫生殖腺性别的影响。(2)非限性斑蚕嵌合体幼虫有两种:正常受精部分与单性生殖部分组成的嵌合体,其雌核发生部位真皮细胞的SB存在状况与受精核发生部位相当一致;雄核发生部位则不存在SB。由两个正常受精部分组成的嵌合体,其各斑纹部位真皮细胞的SB的存在状况几乎完全一致。(3)认为第二极体是嵌合体蚕形成时雌核发生部分的主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