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林业   826篇
农学   626篇
基础科学   743篇
  147篇
综合类   3640篇
农作物   304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1394篇
园艺   410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545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994篇
  2011年   962篇
  2010年   797篇
  2009年   905篇
  2008年   861篇
  2007年   696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北方园艺》2021,(7):I0001-I0001
2021年3月8日,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共同组织评选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目录公布,我院《北方园艺》《黑龙江畜牧兽医》《大豆科学》三刊齐头并进,共同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各种刊物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科研活动,研究工作量浩大。评价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汪洋 《中国农资》2014,(24):15-15
<正>近日,拜耳作物科学与黑龙江植保总站在哈尔滨签署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围绕探索现代农业植保技术服务新模式为方向,通过严控农资投入品的采购和科学使用为前提,保证农产品安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首要任务,积极在黑龙江省大力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相似文献   
83.
84.
85.
金秋十月,全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的庄稼地里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人们在奔梦的路上收获着希望。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委了解到,截至8日全省秋收已经过半,水稻、大豆收获均超七成,马铃薯也已收获完。  相似文献   
86.
从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改,到“人尽其才、百花齐放”的新“土改”,地处东北“旮旯”的元宝村,闯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路。近日,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的“暴风骤雨”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新型“地主”。54岁的郇金德指着墙上“土改阶级划分依据”笑着说:“按当时标准,我可是‘大地主’。”  相似文献   
87.
各地     
《中国畜牧业》2014,(20):20-21
<正>黑龙江实施兽药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为更好规范兽药生产企业的诚信管理工作,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下发了关于《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对兽药生产企业开展诚信等级考评的通知》。该局依据《黑龙江省兽药生产企业等级考核评定标准》,对该省兽药生产企业建立"一企一档"的诚信档案,通过对省内兽药生产企业开展诚信等级考评工作,将企业诚信等级分为"诚信、基本诚信、失信、严重失信"  相似文献   
88.
89.
依据国家现代农业(蜂)产业技术体系的要求,2018年2-12月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和微信交流等形式,对黑龙江省养蜂专业合作社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养蜂合作社得到了迅速发展,自1997年开始建立第1个合作社到2018年1月30日发展到205个;合作社负责人中青年占一半以上,而且学历总体上有了大幅度提高;饲养蜂种以东北黑蜂和意大利蜜蜂为主;在饲养强群、无公害生产蜂产品方面有强烈需求。据此提出发展建议:政府部门、科研部门和合作社紧密合作,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以满足蜂农学习先进养蜂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90.
当前,我们黑龙江省的玉米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播种、中耕、脱粒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机械化收获水平仅为7%左右(我县仅为4%左右),水平相对滞后,严重制约着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就如何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进程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正确认识土地流转与机械化的关系 当前,农村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分割零散,种植品种不同,不连片,制约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土地流转将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也将加速土地流转。2008年我县农村人工收获一公顷玉米需要800~1000元工时费,而机械化收获只需600~7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