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7篇
  11篇
综合类   155篇
畜牧兽医   15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马占斌 《青海草业》2009,18(4):48-50
通过对化隆县天然草场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雌雄比与怀仔率的调查,对系统研究草场高原鼢鼠繁殖活动规律,正确掌握和确定最佳防治季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鼢鼠破坏对天祝高寒草地土壤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天祝高寒草地在鼢鼠破坏条件下土壤氮、磷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鼢鼠破坏后的土壤全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速效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新鼠丘和旧鼠丘的土壤全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而旧鼠丘的土壤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新鼠丘(P〈0.01);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变化为:对照〈新鼠丘〈旧鼠丘,对照和新鼠丘的速效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旧鼠丘的含量(P〈0.01),而对照和新鼠丘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鼢鼠破坏后土壤的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均为:对照极显著高于新鼠丘和旧鼠丘(P〈0.01),新鼠丘显著高于旧鼠丘(P〈0.05)。  相似文献   
63.
张冬生 《中国林业》2009,(13):50-50
一、林木鼠(兔)种类及危害特点 危害林木的鼠(兔)种类主要有啮齿目的鼢鼠、沙鼠、松鼠、姬鼠、仓鼠类和兔形目的鼠兔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危害种类,有危害树木地下部分的,有危害树木地上部分的,还有危害树木种子和果实的。在危害的时间段上,鼠兔类以冬春季食物匮乏时为主,鼢鼠以夏秋生长季节危害为盛。  相似文献   
64.
林地鼠害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生概况 分布于青海省林地的害鼠主要有高原鼢鼠、高原鼠兔、达吾尔鼠兔、根田鼠等。在鼠害发生中,高原鼢鼠危害占发生面积的80%。主要危害树种有沙棘、山杏、榆树、柠条等。自2006年以来,青海林地鼠害发生面积在200万亩以上,其中2007年发生203万亩,2008年发生230万亩。  相似文献   
65.
采用定植3 a林木的被害率和被害存活率指标,将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分为高抗、中抗、低抗和易害树种.油松、侧柏、山杏、刺槐和沙棘个体死亡时根系的被害程度依次为13.58%、19.81%、33.50%、39.62%、42.16%,被害林木死亡率为100%时的根系被害程度依次为72.52%、78.03%、81.25%、89.12%、90.14%.林木抗鼠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林木的生长特性和鼢鼠对其喜食的程度与取食量.林木根系生长愈快、萌生能力愈强,被害程度愈低,耐鼠性愈强.  相似文献   
66.
中华鼢鼠的生态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华鼢鼠主要栖息于山地与丘陵的农田、荒地、草场、林地,且发生严重、为害较大。为了科学控制鼢鼠为害,根据其生态学特征及生态习性,总结出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轮作倒茬和清除杂草相结合、深翻土地和兴修水利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及较为完善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7.
通过中华鼢鼠在油松良种基地的危害调查结果表明:中华鼢鼠发生的适宜条件是全垦地、梯田,其次是林带;阳坡是中华鼢鼠活动最猖獗、危害最严重的地带,其次是半阳坡、半阴坡、阴坡。  相似文献   
68.
门源县天然草场高原鼢鼠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弓箭捕获法对门源县开然草场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的繁殖性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鼢鼠的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5月底,此时的雌雄比例为1:0.64,受胎率为82.2%,平均胎仔数4只左右.建议灭治时间为4月20日至5月底.  相似文献   
69.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鼢鼠严重威胁着泾源县森林资源健康生长,尤其是对未成林地和退耕还林地的危害十分严重。根据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危害规律,介绍了以营林措施、化学防治、人工捕杀、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0.
农林插花地鼢鼠发生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农林插花地鼢鼠的发生特点。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地和人工成林地鼢鼠种群密度相对稳定,年际变动不大。是鼢鼠发生的低密度区。农田、草场鼢鼠种群密度最高,危害程度最大;种群密度在年际和季节之间变动大。是鼢鼠的主要发源地。人工幼林地是鼢鼠发生的过渡区,是造成鼢鼠迁移的主要因素。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鼢鼠密度逐渐下降。不同树种林地鼢鼠密度表现为油松林地大于日本落叶松林地。农林插花地的存在是造成鼠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