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7篇
  11篇
综合类   155篇
畜牧兽医   15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91.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啮齿动物,研究其种群遗传结构对于了解扩散、基因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区小尺度下4个高原鼢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点。结果表明:1)4个种群有效等位基因(Ne)为83.6,种群平均观测杂合度(Ho)最高为0.32,平均期望杂合度(He)最高为0.5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0,遗传多态性处于中等水平。2)种群遗传结构推导分析结果为 4 个种群被分成 2 组,MYT(马营滩种群)为一组,XNG(下南泥沟种群)、MYR(马营河东边种群)、MYL(马营河西边种群)为一组。3)试验区高原鼢鼠种群间近交系数(FST)都大于0.05,种群间的基因流值(Nm)都小于1,特殊岛状栖息地限制了高原鼢鼠种群基因流,河流和公路可能对种群内和种群间个体交流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2.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vkorc1)的变异是导致鼠类对抗凝血杀鼠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地区5种主要害鼠——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的vkorc1基因序列信息。同时,采集5个种群共54只高原鼢鼠,对vkorc1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从转录组组装结果中成功获得5种动物的vkorc1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其中青海田鼠、长尾仓鼠、高原鼢鼠vkorc1基因编码区长度为486bp,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为492bp;在DNA序列水平上,5种高原动物存在143个变异位点,与大鼠的序列相似性为80.1%~90.7%,而与小鼠的序列相似性为79.7%~89.8%。在氨基酸序列水平上,5种高原动物存在37个变异位点,大鼠的序列相似性为84.0%~92.0%,而与小鼠的序列相似性为85.9%~92.0%;未发现与已知抗凝血杀鼠剂抗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对5个种群54只高原鼢鼠vkorc1基因全序列的测序分析显示,比对后的全长为1 808bp,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其中两个为插入缺失位点,全部变异都发生在内含子区。本研究首次以基因序列为分析对象,可以为青藏高原地区的鼠害防治提供关键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3.
春梅 《山东林业科技》2011,(6):46-47,33
青海省囊谦县位于青海省最南端,玉树州东南部,与西藏昌都地区接壤,地处东经95°21′58″~97°07′0″,北纬31°32′20″~32°43′46″。行政区划辖10乡(镇)69个村278个合作社,人口53856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2741km2,草地畜牧业是囊谦县的支柱产业,天然草地可利用总面积111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6.59%。主要民族有藏族、汉族、回族、土族等,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以上。共有各类草食牲畜饲养量达到186万只羊单位,实现牧业产值近2800万元,占囊谦县国民生产总值的40.21%。然而,由于气候与草地的区域性特征,决定了草地鼠害的地域性分布,致使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成为了囊谦县草地主要的致灾生物种类,鼠害猖獗,草原千疮百孔。其繁衍、扩散与危害程度成为了全县最主要的草地害鼠,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采用溴敌隆和大隆母液两种防控方法,科学防治高原鼢鼠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4.
高原鼢鼠的最适生境及其活动规律研究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实地调查,总结出了高原鼢鼠在甘南地区的最适生境特点,以及通过对高原鼢鼠活动规律的研究,提出高原鼢鼠防治的时机、方法和机理,用以指导鼠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95.
总结固原市原州区鼢鼠危害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营林措施、物理防治、化学药物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大通县农区鼠害以高原鼢鼠、小家鼠、长尾仓鼠、黄胸鼠、达乌尔黄鼠、高原鼠兔等为主,发生密度在0.5%-8.6%,农舍鼠害以黄胸鼠、小家鼠为主,每户平均3-9只。高原鼢鼠发生较为严重,分布在半浅半脑山地区、农牧  相似文献   
97.
一、中华鼢鼠的用途中华鼢鼠,又名塞隆、地羊。是当今代替虎骨制药的世界珍奇草食动物。头大而扁,耳壳不发达、眼极小,背毛银灰色而略带淡赭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部、河北北部、内蒙古、西北山地,青藏高原及川西等地。中华鼢鼠的用途:一是药用。中华鼢鼠其骨代...  相似文献   
98.
刘仁华 《野生动物》1998,19(3):11-12
本文研究了东北鼢鼠的数量和鼢鼠洞穴的关系.发现鼢鼠挖洞在地表留下的土丘数量、土丘群数量和人为挖开鼢鼠洞后又被鼢鼠重新土封埋的洞穴数量(即有效洞穴数量)、均与鼢鼠的数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故在实践中可用这些间接指标来估计实体数量。三种间接估计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的月份。  相似文献   
99.
曲哲夫 《饲料广角》2005,(19):42-44
“草原牧草补播机”、“草原鼢鼠箭”和“高原鼠兔夹”是江河源农牧科技公司的3项专利产品,中国的各个行业的专利多如牛毛,这3个有什么稀奇?你还别不服气,就这3个产品让青海省的高级领导们到了江河源,让各路媒体纷纷找他们董事长.听得风声,身为饲料界的媒体,当然也不能落于人后,立刻行动,非要搞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用“上穷碧落下黄泉”,轻轻松松搞明白——原来这3项产品为草地鼠害综合治理,有效降低三江源地区的鼠害,点播、补播草籽保护草地生态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以探讨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为出发点,分别从药物防治、人工防治、器械防治、引入适合数量天敌等4种防治方法,对防治中华鼢鼠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总结了研究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