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38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4篇
  31篇
综合类   318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176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聚维酮碘对海湾扇贝等贝类幼虫的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豪  梁峻  龙强 《水产科学》2003,22(6):8-11
测定了聚维酮碘(PVP—I)对虾夷扇贝、海湾扇贝、牡蛎的壳预期幼虫以及牡蛎的眼点期幼虫的24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2.5mg/L,31.7mg/L,44.4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25mg/L,3.17mg/L,4.48mg/L,4.44mg/L。  相似文献   
22.
水温和盐度对大菱鲆稚鱼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突然改变温度和盐度的方法,试验不同水温和盐度对大菱鲆稚鱼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温为15.0~18.0℃、盐度为28~32,大菱鲆稚鱼存活率最高;用曲线回归的方法求出24 h内存活率与温度的关系式,其回归方程为y=-0.5506x2 18.4970x-53.13,依此得到大菱鲆稚鱼的高、低起始致死温度为26.54℃和7.06℃。依同样方法得到24h内存活率与盐度的回归方程为y=-0.4353x2 23.4226x-213.81,高、低起始致死盐度为37.76和16.05。经t检验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3.
Cd2+、Hg2+、As3+对可口革囊星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次生体腔注射、静水法研究了Cd2 、Hg2 和As3 对可口革囊星虫的单一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d2 、Hg2 和As3 对星虫的24 h LD50分别为:158.79 mg/kg,87.39 mg/kg和295.80 mg/kg;48 h LD50分别为:74.94 mg/kg,39.89 mg/kg和46.35 mg/kg。Cd2 、Hg2 、As3 对星虫的毒性大小为:Hg2 >As3 ≈Cd2 ,LD50均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毒性反应:注射Cd2 组星虫身体伸长,吻变细,肠管排出;注射Hg2 组身体变硬,分节;注射As3 组身体变软。相对增重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注射浓度,相对增重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时间,Hg2 、As3 处理的星虫有显著差异,而Cd2 处理的星虫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淀粉粒形成与粒度分布特征,以小麦品种藁城8901与豫麦50为材料,研究了籽粒胚乳淀粉粒形成、生长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花后4d,小麦胚乳出现不同范围大小的淀粉粒,最大粒径8μm。花后7d,籽粒中淀粉粒增多增大,最大粒径20μm左右。花后10~14d,淀粉粒体积继续增大,并产生了一个新的小淀粉粒群体。花后17d,淀粉粒以体积增大为主。花后21d,淀粉粒最大粒径较成熟期变化较小。花后24d,小于0.6μm的淀粉粒数目急剧增加,大于0.6μm的淀粉粒数目占比则明显减少,表明这一时期又产生了一个新淀粉粒群体(后期形成的B型淀粉粒)。花后24~28d,小于0.6μm的淀粉粒数目仍不断增加,而直径较大的淀粉粒数目增加减少,表明籽粒中新淀粉粒的产生仍在继续,但以小粒径淀粉粒为主。花后28d至成熟期,最小粒径淀粉粒进一步生长,其他淀粉粒粒径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5.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sis virus,EoNPV)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为进一步明确该病毒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采用叶盘法对3龄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进行了EoNPV的毒力测定。研究显示,EoNPV对灰茶尺蠖的半致死剂量LD50(median lethal dose)为茶尺蠖的28.9倍,EoNPV对灰茶尺蠖的致死中时间LT50(median lethal time)大于茶尺蠖。结果表明,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间的毒力存在差异,EoNPV对茶尺蠖具有更高的致病力,研究结果对EoNPV田间防治茶尺蠖两近缘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三种兽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滤纸接触法、人工土壤法和自然土壤法3种方法研究了洛克沙胂、氯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3种兽药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Andrei)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用滤纸接触法测得的3种兽药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洛克沙胂5.50g·kg-1、氯霉素5.40g·kg-1、磺胺二甲嘧啶13.32g·kg-1;用人工土壤法测得的3种兽药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洛克沙胂3.23g·kg-1土壤、氯霉素1.67g·kg-1土壤、磺胺二甲嘧啶4.68g·kg-1土壤;用自然土壤法测得的三种兽药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洛克沙胂3.45g·kg-1土壤、氯霉素2.44g·kg-1土壤、磺胺二甲嘧啶5.33g·kg-1土壤。3种兽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都较低。  相似文献   
27.
氟化钠对雏鸡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氟对禽类的毒性影响,选用1日龄罗曼褐蛋鸡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经饮水添加不同量的氟化钠,1次性灌喂,观察7d内动物中毒死亡情况,计算LD50等指标。结果:急性LD50及其95%可信限分别为960.48mg/kg,594.72~1326.24mg/kg。结论:鸡对氟的耐受量较大,禽产品中氟残留量不容忽视,它可能危及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28.
四种重金属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探讨了Cu、Zn、Cr、Cd四种重金属离子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Cu2 + 、Zn2 + 、Cr(Ⅵ )、Cd2 + 对仔虾的 96hLC50 分别为 0 .46 2mg/L、0 .5 80mg/L、0 .114mg/L、0 .0 15mg/L ;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 :Cd2 + >Cr(Ⅵ ) >Cu2 + >Zn2 + ;Cu2 + 和Zn2 + 、Zn2 + 和Cd2 + 对罗氏沼虾仔虾的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 ,Cu2 + 和Cd2 + 、Cu2 + 和Cr6+ 、Zn2 + 和Cr(Ⅵ )则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9.
油桐鹰尺蠖Biston suppressaria (Guenée) 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速生桉树林分中大 面积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文中研究了不同来源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菌株生长与产孢 特性及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旨在筛选出高效防治该虫的生物资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 绿僵菌菌株间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显著,MaZPTR-01 菌株15 d 的菌落直径为6.5 cm,显著较其它 菌株大;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培养15 d 产孢量最高,分别为1.33×108 孢子· cm-2 和1.28×108 孢 子· cm-2。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接种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的幼虫校正死亡率、僵虫率均较其它菌株高,接种后15 d 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 94.5%、92.7%,僵虫率分别为75%、61.7%;这2 个菌株的致死中时(LT50)显著比其它菌株短,分别为 4.34 和4.52 d。绿僵菌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强,且具有良好的生产性 状,可作为该虫的生物防治资源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30.
木麻黄毒蛾高致病力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麻黄毒蛾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木麻黄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8株绿僵菌和2株白僵菌菌株对该木毒蛾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综合考虑产孢量、校正死亡率、LT50等多项指标,筛选出M aYDTR03和BbSMYXTR03为优良菌株,此2菌株对木毒蛾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了95%,僵虫率分别为72.5%和80%,LT50分别为6.68,6.57d,均好于其它菌株。同时,分析了绿僵菌产孢量与LT50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