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32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25篇
  242篇
综合类   347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种植年限对设施菜田土壤pH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以山东省寿光地区设施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pH值以及有机质、无机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寿光地区设施菜田各土层土壤pH值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与露地小麦土壤相比降幅达0.05~0.69个单位,其中尤以0~20 cm土层降幅最大,并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下层土壤pH值下降明显,种植10 a后20~40 cm土层土壤pH由8.67下降至7.99。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明显增加,1~3、4~6、7~9、≥10 a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有机质与露地小麦土壤相比分别增加了6.1%、46.4%、66.5%、125.3%。土壤无机氮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小麦土壤,但种植年限影响不大。各土层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显著增加,1~3、4~6、7~9、≥10 a种植年限设施菜田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分别是露地小麦土壤的8.9、14.8、18.1、18.3倍,有效钾含量分别是露地小麦土壤的2.8、3.2、3.5、3.5倍。设施菜田各土层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但与已有研究结果相比土壤pH值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2.
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生物,其饲养方法简单,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的极好模型。本文以家蚕卵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家蚕卵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加,蚕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而死亡率显著升高,当辐射剂量达到300Gy时,蚕卵的孵化率减小到零;在饲育各龄期随着60Co-γ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加,其生长发育状况会出现逐渐减弱的趋势,60Co-γ射线辐射对雌蚕的致死作用比雄蚕明显。  相似文献   
63.
以微小隐孢子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子孢子表面抗原CP15、P23和CP15/60基因。利用重叠延伸PCR(SOE PCR)将该3段基因片段串联在一起,各基因片段之间引入柔性氨基酸接头(GGGGS)编码基因。将串联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获得了CP15-P23-CP15/60融合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蛋白能被牛抗微小隐孢子虫阳性血清识别,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被重组蛋白特异性识别,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64.
探讨不同的灭菌条件,对实验动物配合颗粒饲料(鼠料)中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不同时间的高压蒸汽(121℃、0.14 MPa)(蒸汽灭菌)和不同剂量的60 Co-γ射线照射(照射灭菌)对鼠料灭菌,依据国标做细菌培养,观察灭菌条件及效果,并对鼠料进行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20 min蒸汽灭菌和20.0 kGy剂量60 Co-γ射线照射时细菌培养为阴性;蒸汽灭菌比照射灭菌更容易造成营养成分的破坏,两种方法差异显著(P<0.05),且不同时间下水分、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及维生素的损失都有显著差异(P<0.05),矿物质除铁外损失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剂量照射下,各种营养成分的损失差异不显著(P>0.05)。鼠料消毒灭菌的适宜条件为20 min蒸汽灭菌或20.0 kGy照射灭菌;蒸汽灭菌对鼠料的营养成分影响较大,而照射灭菌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5.
吉林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尤以玉米的高产稳产而闻名。探讨不同降水年型下吉林省中部玉米生长期的耗水特征及玉米生产水足迹的空间分异,对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北部县(市)的玉米生产水足迹较高,而南部县(市)的玉米生产水足迹较低。枯水年玉米生产水足迹最大,丰水年最小。玉米生产水足迹以绿水足迹为主,约占75%。绿水足迹以有效降水足迹为主,丰水年有效降水占绿水足迹的比例最大。玉米生长期土壤水消耗量以枯水年最大,丰水年最小。  相似文献   
66.
The contribution percentage of inherent soil productivity (CPISP) refers to the ratio of crop yields under no-fertilization versus under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with the same field management. CPISP is a comprehensive measure of soil fertility. This study used 1 086 on-farm trials (from 1984–2013) and 27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s (from 1979–2013) to quantify changes in CPISP. Here, we present CPISP3 values, which reflect the CPISP states during the first three years after site establishment, for a series of site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in China collected in 1984–1990 (the 1980s), 1996–2000 (the 1990s), and 2004–2013 (the 2000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PISP3 value for three crops (wheat, rice, and maize) was 53.8%. Historically, the CPISP3 in the 1990s (57.5%) wa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1980s (50.3%), and the 2000s (52.0%) (P≤0.05). Long-term no-fertilization caused CPISP levels to gradually decline and then stabilize; for example, in a mono-cropping system with irrigation, the CPISP values in Northwest and Northeast China declined by 4.5 and 4.0%, respectively, each year for the first ten years, but subsequently, the CPISP values stabilized. In contrast, the CPISP for upland crops in double-cropping systems continued to decrease at a rate of 1.1% per year. The CPISP for upland-paddy cropping decreased very slowly (0.07% per year), whereas the CPISP for paddy cropping decreased sharply (3.1% per year, on average) for the first two years and then remained steady during the following years. Therefore, upland crops in double-cropping systems consume the most inherent soil productivity, whereas paddy fields are favourable for maintaining a high level of CPISP. Overall,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a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China's CPISP3 values to meet growing productivity demands.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西洋参种植过程中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选取了文登地区西洋参种植1~4 年 的土壤作为样品,对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种植年份之 间没有相关性,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相似文献   
68.
齐慧  武小芬  陈亮  邓明  王克勤 《核农学报》2019,33(6):1190-1198
为降低预处理成本,提升稻草纤维素的酶解效果,采用NaOH协同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稻草,研究其对稻草中纤维素酶解转化率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分析协同预处理对稻草微观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协同预处理条件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NaOH协同辐照预处理能显著提高稻草纤维素酶解转化率,优化后的预处理条件为400 kGy辐照剂量的稻草结合2%NaOH溶液,固液比1:15,50℃条件下处理4 h,按照10 FPU·g-1加入纤维素酶溶液,于50℃、130 r·min-1条件下气浴恒温振荡,酶解24 h后,其稻草纤维素转化率达到78.54%±1.20%。本研究结果为农业废弃物资源能源化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为培育新的适应长江流域气候类型的大豆品种,利用60Co-γ射线和EMS分别对大豆天隆一号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构建大豆突变体库。对350份有表型变异的株系进行连续两年田间鉴定,运用60对SSR标记进行分子检测,并对籽粒表型变化明显的突变株进行苯基丙酸类代谢主要酶qPCR分析。结果表明:350份材料中有145份在株高、叶形、花色、种皮色、结荚习性等方面有稳定可见的表型变异,101份材料中检测到与野生型天隆一号存在至少1个SSR位点差异,其中M3-SD-1与M3-SD-2有超过10个标记的差异。SSR分析表明,表型发生变异的突变体主要是由DNA变化引起的,且突变体发生了多位点变异,突变位点也彼此不同。qPCR检测结果显示,种皮色、脐色等发生突变的3个材料苯基丙酸类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既可以为大豆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也有助于大豆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70.
~(60)Coγ射线辐照扶芳藤枝条的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敖妍  潘青华 《核农学报》2008,22(3):271-275
用60Coγ射线辐照扶芳藤枝条,扦插苗平均分枝数与辐照剂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倾斜和匍匐生长的植株比例呈增加趋势。80 Gy处理有利于使植株的叶色在冬季仍保持绿色。V1代筛选出株高、平均节长、粗/长、叶形指数、叶面积以及枝条枯梢、分叉、叶序变化等性状的变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