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32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25篇
  242篇
综合类   347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1.
Soil microorganis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ycl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nutrients. Soil microb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 have been suggested as possible indicators of soil quality.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MBC in different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bacterial population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actinomycetes, and fungi were the lowest at 0–30 cm soil depth. The amount of soil microorganism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0–10 > 10–20 > 20–30 cm). Soil microbial ratios at different depths proved to be responsive to time (year) variations in continuous monocropping tomato, except those at 0–10 to 10–20 cm depth for fungi and 10–20 to 20–30 cm depth for bacteria. Soil MBC for 12 year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for 5, 8, and 10 years (P < 0.05). Continuous cropping years, soil depth,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wo parameter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soil fungal, bacterial, and actinomycetes populations and MBC. Bacterial population at the 0–10 cm soil layer was a sensitive indicator of continuous cropping of tomato. Soil fungal cou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onocropping time within 5–8 years.  相似文献   
92.
以我国北方寒旱区草原中典型流域——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北方寒旱区草原型河流流域的气候特点、下垫面条件及水文过程的特殊性,通过分析锡林河流域近30 a的降水—径流变化特征,利用锡林河水文站的年径流频率曲线,采用一定保证率条件下的年径流量作为划分流域丰平枯水年的标准,对锡林河流域历史水文年进行划分。基于此基础,以ARCSWAT2012为操作平台,应用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模型建立过程中所需的各数据库进行基础数据整备与参数化,分析影响模型径流模拟精度的主要参数,进行模型的参数率定与结果精度评价,分别对锡林河流域各丰、平、枯水年进行径流模拟,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SWAT模型对细化流域降水—径流分配的径流模拟具有不同的精度,即平水年 > 偏丰水年 > 丰水年 > 偏枯水年 > 枯水年,体现出SWAT模型在中国北方寒旱区丰水年和平水年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3.
60Coγ辐射对木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0Coγ为辐射源,采用不同剂量率(50~500 Gy/h)辐照木槿休眠种子,对辐照后种子进行播种观察。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低于200 Gy时促进种子发芽,低于100 Gy时能提高幼苗成活率;辐照剂量大于200 Gy时抑制发芽,并导致真叶和侧根难以形成,直至幼苗死亡。剂量率对辐照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得出以提高苗木成活率为目的进行辐照时的剂量以50~100 Gy为宜,以促进变异为目的进行辐照时剂量以100~200 Gy为宜。  相似文献   
94.
在不同辐照剂量、不同辐照氛围下用60Co-γ射线辐照蚕丝纤维,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检测蚕丝纤维产生的自由基浓度,分析不同辐照条件对蚕丝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0 kGy剂量范围内,随辐照剂量的增加,60Co-γ射线辐照蚕丝产生的自由基浓度增加,但辐照剂量过大会使蚕丝纤维发生裂解而影响其性能,故辐照剂量应不超过50 kGy;与同剂量空气下辐照蚕丝纤维产生的自由基相比,在真空下辐照蚕丝纤维产生的自由基浓度增加,且主要为氨基己酸自由基,但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真空和空气下辐照蚕丝纤维产生的自由基浓度差异变小。  相似文献   
95.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localization of HSP60 in the heart, liver, and kidney of acutely heat-stressed broilers at various stressing times. The plasma creatine kinase (CK) and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GPT) concentrations statistic increased following heat stress. After 2 h of heat stress, the tissues showe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Hsp60 expressed mainly in the cytoplasm of parenchyma cells heat stress. The intensity of the cytoplasmic staining varied and exhibited an organ-specific distribution pattern. Hsp60 levels in the hearts of heat-stressed chickens gradually increased at 1 h (p < 0.05) and peaked (p < 0.05) at 5 h; Hsp60 levels in the liver gradually decreased at 3 h (p < 0.05); Hsp60 levels in the kidney had no fluctu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Hsp60 expression is tissue-specific and this may be linked to tissue damage in response to heat stress. The Hsp60 level is distinct in diverse tissues, indicating that Hsp60 may exert its protective effect by a tissue- and time-specific mechanism.  相似文献   
96.
60Co γ射线对日本结缕草干种子的辐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不同剂量(200~500 Gy)的60Co γ射线辐射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干种子,通过对辐射后干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室内外观测,结果表明:低剂量辐射处理促进日本结缕草干种子的萌发,提高其发芽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临界辐射剂量(剂量率为1.0 Gy/min)为450 Gy;田间出苗率临界辐射为250 Gy,低于临界辐射剂量时,随辐射剂量的增大,田间出苗率增加,高于临界辐射剂量时,随辐射剂量增大,田间出苗率降低;不同的剂量处理,干种子发芽后根系和幼苗的生长差异显著(P<0.05),在主根长度、幼苗高度和幼苗鲜质量方面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临界辐射剂量分别为400、300和250 Gy;根据辐射剂量与相对出苗率的关系折线图可以初步确定,日本结缕草干种子辐射育种的半致死剂量为480 Gy。  相似文献   
97.
采用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007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以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和6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植年限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草产量逐渐降低,以2年生苜蓿最高,且与6年生苜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全磷含量随种植年限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速效钾、全钾随种植年限增加而降低;各种养分含量在040 cm土层内有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405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高于3040 cm土层。  相似文献   
98.
本文通过最新考古成果——澧县《澧阳平原原始社会遗址群》及《城头山文化遗址》的综合剖析,粗略论述了澧阳平原一万年的文明起步与城头山六千年古文化的演进,同时也考证了"澧县小叶"野茶漫长的进化起源与发展,提出了发掘、弘扬中国茶史的紧迫性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99.
60Coγ辐射对苹果属观赏海棠诱变效应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 要:为探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对苹果属观赏海棠的诱变效应,以观赏海棠品种绚丽(M. ‘Radiant’)和印第安魔力(M. ‘Indian Magic’)的一年生枝为试材,采用4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观察与测试其被辐射枝条上芽体的成活率、成活后新梢的生长状况、新梢叶片形态的变化和对蚜虫的抗性。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射处理降低被辐射枝条嫁接成活率,抑制其新梢和叶片的生长,使叶面积降低,厚度增加,叶色加深,新梢叶片蚜虫的感染率降低。分析认为:60Coγ射线辐射使观赏海棠嫁接后幼树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使叶形态和功能得到改善,表现出明显的矮化征状,同时使植株抗虫性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00.
设施栽培对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中以种植6年左右的大棚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pH则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缓慢降低。由田间栽培改为设施栽培后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和B/F比值先增加后降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由田间栽培改为大棚蔬菜保护地后,设施栽培初期,土壤生态环境较好,种植6~8年以后,土壤盐分累积、养分富集和土壤酸化严重,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调,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下降,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