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多效唑对一串红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_(333))对一串红进行了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PP_(333)能明显地抑制一串红的茎与叶的生长,使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叶色加深;花序粗壮,花序数增加,花色艳丽,提高了观赏价值。应用PP_(333)对一串红叶面喷施时,500~1000ppm的浓度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芨芨草基因组DNA提取与RAPD反应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出适合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 (Trin.) Nevski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对RAPD反应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包括模板浓度、Mg2+、dNTP、引物和Taq酶浓度,建立了适合芨芨草RAPD分析的PCR反应体系.即在12.5uL的反应总体积中Mg2+浓度为1.5mmol·L-1,dNTPs 浓度0.2mmol·L-1,Taq酶0.5U,20ng模板DNA,10bp附机引物3.2pmol.反应程序为:前6个循环为95℃变性30s,35℃复性45s,72℃延伸80s,后36个循环为94℃ 45s,36℃ 40s,72℃ 70s,最后72℃延伸10 min.该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3.
应2008奥运会的需求,象征中国喜庆的红色花卉的繁育成为热点。本文提出一串红的良种繁育制度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并以新品种的良种繁育为核心,开展了相关研究,以供良种的繁育。  相似文献   
14.
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科  阎平  黄刚  刘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88-4889,4908
通过测定对照(自然状态)与芨芨草地土壤放线菌、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变化,分析了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与芨芨草地土壤中均以放线菌数量最多,细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从微生物总数及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分别来看,芨芨草地均明显高于对照土壤。芨芨草地土壤中放线菌、细菌和真菌均集中分布在土壤的0~10 cm土层范围内,特别是0~5 cm土层。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于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改善土壤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滇池淤泥作为基质种植一串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以土壤作对照,研究滇池淤泥和蛭石不同体积配比对一串红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在促进一串红株高、株冠、花串生长和花期等方面差异较明显,使用纯滇池淤泥种植一串红的长势和开花状况最佳,其它不同淤泥与蛭石配比种植一串红的生长和开花状况都要比单独用淤泥种植的效果差。其长势和开花状况分别为淤泥∶蛭石=4∶0>淤泥∶蛭石=2∶1>淤泥∶蛭石=1∶1>淤泥∶蛭石=1∶3>土壤,单独用土壤种植的一串红其生长和开花状况比其它所有处理差。因此,可以直接应用滇池淤泥种植一串红等花卉。  相似文献   
16.
田士林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072-1072,1076
通过对一串红花前15 d修剪和花前10 d修剪、不修剪处理的分枝数量、花型、株型等观察,发现提前15 d修剪的一串红分枝最多,约4~6个/株,花序形成最多(与分枝数量一致),株型紧凑;提前10 d修剪的效果较前一种差;不修剪的对照组观赏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华细辛自发自交传粉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观察和栽培条件下人工控制试验,对细辛属华细辛的整个开花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对其传粉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华细辛是一种以自发自交为主要传粉方式的物种。其花雌性先熟,单花期一般为3~4d,第1天为雌性期,柱头可以接受外来花粉,雄蕊花丝呈90°下弯,花药不开裂;第2及第3天,两轮雄蕊依次上举,花药依次开裂,并与柱头发生自然接触,完成自发自交传粉。人工自交和异交试验证明,华细辛的异交均是可育的,结实率均达到100%。去雄套袋试验表明华细辛不能单性结实,也没有无融合生殖现象。[结论]华细辛是杜衡亚属植物,但是其传粉机制与细辛亚属植物很相似。  相似文献   
18.
Soil microorganism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ptake of heavy metals from soils. However, assessments of bacterial activ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the rhizosphere of accumulators have been largely ignored. We studied potential effects of a copper (Cu)-accumulator, Elsholtzia splendens, and a non-Cu-accumulator plant, Trifolium repens, on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with increasing Cu add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Cu in the shoots of E. splendens were 2.1, 2.2 and 2.4 times those of T. repens under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Cu concentrations.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the rhizosphere of E. splende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repens. 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 fingerpri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ddition of Cu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bands in bare soil and soil with T. repens. Howev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ands in soil with E. splendens incorporated with either 200 or 500 mg kg−1 Cu. The abundances of five phylogenetic groups related most closely to -, β-, γ-proteobacteria,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CFB group, respectively, were determined in the rhizosphere of plants. Some specific clone such as E13 (metal-contaminated soil clone K20-64) was found in the rhizosphere of E. splenden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 splendens, as a Cu-accumulato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overning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the rhizosphere in response to Cu stress.  相似文献   
19.
细辛精油对5种黄瓜病害致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精油对引起黄瓜病害的5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较好,其次是对褐斑病菌、枯萎病菌和叶斑病菌;而对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较差。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细辛精油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和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如灰霉病菌和根腐病菌,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混种3种观赏植物对白三叶铅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铅污染条件下对白三叶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通过盆栽和小区试验,将一串红、翠菊、德国鸢尾分别与白三叶混种,研究不同混种方式对白三叶生物量及铅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三叶单种相比,混种德国鸢尾提高了白三叶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混种一串红、翠菊则降低了白三叶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就混种系统而言,各个混种处理的植物总生物量均介于混种的2种植物单种之间。混种一串红、翠菊、德国鸢尾均提高了白三叶地上部分铅含量,盆栽试验分别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11.39%,17.88%,42.18%;小区试验分别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2.64%,13.22%,23.94%。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地上部分铅积累总量高于各自单种,其余混种处理均介于混种的2种植物单种之间。小区试验中,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单位面积地上部分铅积累总量最高,达242.777mg/m2,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371.83%,较德国鸢尾单种提高了8.38%;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土壤重金属铅去除率最高,达15.11%,比白三叶单种提高了326.84%,比德国鸢尾单种提高了10.70%。因此,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铅提取效果表现最好,能够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