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5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771篇
林业   1173篇
农学   375篇
基础科学   139篇
  1257篇
综合类   3338篇
农作物   310篇
水产渔业   551篇
畜牧兽医   1115篇
园艺   169篇
植物保护   46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中国北方沙尘天气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强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沙尘暴的发生危害范围亦逐渐从西北干旱经济落后区扩展到经济发达的北京、天津及华北平原区,近年来的沙尘暴造成了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受大气环流场和季风气候类型影响,中国冬、春盛吹西北风,强劲而干燥。发生沙尘暴的天数与大风日数和地面热力稳定程度相关,3-5月中国西北内陆地表增温大,是风力场和热力场极不稳定的季节,地表气候容易发生蠕动,沙尘暴便由此启动并易发。除自然要素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将诱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有些情况下还起到比自然要素更重要的作用。从生态地理区域的角度看,沙尘暴的源地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到下风向的半湿润甚至湿润地区。无论何地干旱、半干旱地区都将存在沙尘暴发生的自然条件,而其下风向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是因为中国的季风气候,决定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发生的沙尘暴必然影响东南部地区。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所能做的就是调节自身的行为。因此,在沙尘暴源地实施生态建设是减缓沙尘暴发生的最重要措施,也是消除东部城市沙尘天气的主要途径。根据生态地理区域的特征,沙尘暴源地的干旱区、半干?  相似文献   
32.
采用22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三江白猪线粒体DNA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60头个体中检出30种限制性态型.归结为7种基因单倍型;其间的差异来自少数限制性位点的突变。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5%,群体遗传多态程度为0.044%。三江白猪遗传多样性非常贫乏,说明三江白猪与地方种猪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在品种形成早期受到创立者效应的制约。  相似文献   
33.
34.
Trypsin modulating oostatic factor (TMOF), a peptide hormone originally isolated from the ovaries of adult Aedes aegypti, is currently under commercial development as a new pesticide chemistry with a novel mode of action for the control of larval mosquitoes. 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is to evaluate potential risks of the use of TMOF as an insecticide on non-target organisms. TMOF (YDPAP6) was degraded in vitro (as determined by HPLC and LC/MS) to DPAP6, PAP6, and then AP6 by leucine aminopeptidase, a pancreatic enzyme found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of vertebrates.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of TMOF and PAP6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DPAP6, while no metabolism of AP6 was found. TMOF technical insecticide was produced on a commercial scale by recombinant yeast (heat-killed before application). The technical TMOF when administered in a single dose by gavage to male and female mice at 2000 mg dry weight/kg body weight produced no negative effects as compared to controls up to 12 days after treatment. When male and female mallard ducks were treated by gavage with 1250 mg dry weight of technical TMOF/kg body weight each day for 5 days, again no toxic effects were noted through 35 days after the last treatment. TMOF technical insecticide was also applied to the shaved skin of male and female rabbits at the rate of 2000 mg/kg for 1-2 days, with no effect. The end point observations in these in vivo experiments were mortality; changes in growth rate, behavior, body structure, and color; and possible lesions observed during necropsy. Finally, Daphnia incubated with technical TMOF in rearing water at the level of 1.0 × 106 yeast cells/ml (10 mg/ml) also demonstrated no negative effects on mortality, growth, molting, time to first brood, and production of viable neonates. It appears from these studies that TMOF can be degraded by vertebrate digestive proteases and technical TMOF is not toxic to the non-target organisms examined.  相似文献   
35.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7):187-195
自汉代苜蓿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民国时期亦不例外,苜蓿种植利用也得到了发展。在收集近现代有关苜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苜蓿种植利用情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结果表明,在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乃为我国苜蓿种植集中区,在陕西、甘肃、新疆、绥远(西部)、宁夏和青海等都有种植,据不完全考查,种植苜蓿的县有52个,其中以陕西最多,达22个县,甘肃次之为14个县,新疆为8个县,绥远(西部)为3个县,宁夏2县(道)和青海1个县。特别是陕甘宁边区发展苜蓿的势头高涨,如1942年边区政府在延安、安塞、甘泉、志丹、定边、靖边等县种植苜蓿达3万亩,陇东种植苜蓿2.3万亩;1944年延川县紫花苜蓿保留面积2.0万亩,到1949年,陕西全省种植苜蓿约98.49万亩。1949年新疆苜蓿保留面积达29300 hm2。绥远河套地区还进行了苜蓿粮草轮作,并建立了苜蓿种植基地。为了鼓励苜蓿种植,边区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例如,1941年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关于种牧草的指示信》,1942年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卅一年推广苜蓿实施办法》等,李仪祉在治理黄河的方略中,从大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出发,提倡广种苜蓿,肥田养畜,并提出了4条种植苜蓿的措施。李烛尘提出,苜蓿根入土深,且能耐旱,适宜西北地区种植和培植草原。苜蓿除用于饲喂家畜外,幼嫩时可当蔬菜食用,在灾荒年也是百姓很好的救荒食物,苜蓿作为农产品常出现在兰州的市场上,试验表明苜蓿保存水土流失的作用要大于作物。  相似文献   
36.
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和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量施氮是目前玉米栽培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计算得出的氮营养指数是诊断氮营养丰缺的重要手段。基于东北地区4个生态点的试验数据,构建了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氮营养指数模型和需氮量模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地上部临界氮浓度与生物量符合幂函数关系。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建立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进行检验,发现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计算的氮营养指数可以准确诊断玉米植株的氮营养状况,并计算出实时的氮素需求量。该研究建立的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稀释模型可以为该地区春玉米的氮营养诊断和动态调控提供较好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7.
38.
值得在华南地区推广应用的3种野生观赏樱属植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华南地区野生樱属植物进行深入的调查,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观赏价值、园林应用等方面,介绍了钟花樱桃、尾叶樱桃和海南樱桃3种适合在华南地区推广应用的樱属植物。  相似文献   
39.
雌性动物的乳腺组织是由胚胎时期的外胚层发育而来,出生时只有少量导管和皮下基质结构,而后在性成熟、妊娠和泌乳期乳腺发育达到峰值,这一特点使乳腺成为出生后唯一可以重复再生的器官。在乳腺发育到退化的循环中,乳腺的上皮细胞、基质白色脂肪细胞、棕色脂肪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经历了一系列转化和更迭,脂肪细胞的动态转化反映了乳腺的功能变化。研究乳腺细胞的转化和更迭与母畜的泌乳直接相关,对延续母畜的生产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乳腺中脂肪细胞转化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度揭示乳腺发育过程中细胞更迭的机制提供前沿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40.
筛选了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兔瘟强毒株GMH881和兔巴氏杆菌C51-17株,研制出了兔出血症-巴氏杆菌二联铝胶灭活苗,对疫苗进行了免疫剂量、免疫产生期、兔出血症抗体测定、免疫保护期、保存期等试验;确定出二联铝胶苗免疫剂量1.0 mL;二联铝胶苗在免疫后7 d对兔病毒性出血症强毒的保护率达到100%,二联苗免疫后10~14 d对兔巴氏杆菌的保护率均达到75%以上;二联铝胶苗的兔病毒出血症抗体测定结果表明:二联铝胶苗免疫家兔后7 d,HI抗体均可达25.0,15 d明显上升,二联苗HI效价60~90 d达到最高峰,最高可达210,二联苗在120~180 d仍可维持在27.0~29.5水平。二联铝胶苗分别在免疫后4个月、6个月用兔出血症强毒攻击均产生100%保护,在6个月用2个MLD的兔巴氏杆菌攻击保护率可达70%以上,二联铝胶苗4~8℃条件下保护期暂定为1年,25℃条件下暂定为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