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9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239篇
基础科学   54篇
  207篇
综合类   1240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612篇
畜牧兽医   810篇
园艺   446篇
植物保护   15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定量衡量黄龙病菌量对琼中绿橙果实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采自海南琼中橘园中感染了柑橘黄龙病的琼中绿橙为实验材料,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的方法测定果实中柑橘黄龙病菌的浓度,同时对果实品质的8个外在指标(果实纵经、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果皮率、残渣率、种子数量、种子重量)和5个内在指标(果汁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进行测定,研究黄龙病菌浓度对琼中绿橙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琼中绿橙果实中柑橘黄龙病菌浓度的增大,果实外观品质变化明显的指标包括果实纵经、果形指数、单果重(p<0.05),其中果实纵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64.97mm下降到57.44mm,相对较少11.59%;果形指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0.83上升到0.94,相对增多13.25%;单果重呈现下降趋势,从166.35g下降到109.66g,相对较少34.08%;果实横径、果皮率、残渣率、种子数量、种子重量等指标变化不明显。随着琼中绿橙果实中柑橘黄龙病菌浓度的增大,果实内在品质变化明显的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从9.65%下降到8.19%,相对减少15.13%;果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和TSS/TA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黄龙病菌浓度增加的情况下,琼中绿橙在果实外观、内在品质等多个指标呈现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定量评价黄龙病对柑橘果实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对农林废弃物菠萝皮进行化学改性处理,以去除大气中的TVOC有害气体,减轻大气污染的同时实现废弃物的多次循坏再利用,为吸附剂的研究与空气净化提供借鉴。利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以及单因素实验对皂化改性菠萝皮吸附剂的制备工艺以及吸附条件优化;对渣粒径、温度和加入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吸附等温、动力模型拟合试验探究机理;通过BET、SEM及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采用横向对比试验与其他材料对比吸附效果并探讨吸附剂的重复利用能力。结果表明:无水乙醇与氢氧化钠体积比为1:2.8,浸泡时间为6 h,离心时间为13 min,预测值Ymax=8.2759%;渣粒径60目、温度22℃、加入量3g为最佳单因素条件;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R2=0.9926),吸附状态为多分子层多位点吸附;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757),即以化学吸附为主的物理化学双重吸附过程;比表面积显著增大、孔隙率升高,表面褶皱增多,且酰胺N-H基团、-OH等有效基团参与吸附;横向对比试验证明吸附效果在1%水平上显著优于其他四种吸附材料,即改性菠萝皮>硅藻土>活性炭>竹炭>树脂,且至少可重复利用7次以上。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贵州柑桔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遗传多样性,分析了54份病原菌株系在两个原噬菌体位点上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地理来源病原菌株系在两位点上扩增情况不同,扩增条带之间序列亦存在碱基的变异及序列的插入/缺失;不同海拔区域原噬菌体类型及组合的情况不同;结合同源性分析,得出贵州南部‘Ca. L. asiaticus’ 菌群存在2种或多种原噬菌体类型的可能,田间存在不同菌系混合侵染,来源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54.
以“大鸡心”黄皮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茶皂素处理对黄皮相关贮藏品质及生理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茶皂素处理能显著抑制黄皮果实贮藏后期褐变现象,保持较高黄皮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相对适宜的酸度,有效抑制了黄皮果实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并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其中贮藏至12 d时,低浓度处理果实PPO活性为0.39±0.03 U.g-1.min-1,低于对照组和高浓度处理组;贮藏至6 d时, SOD活性为5.07±0.08 U.g-1.min-1,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浓度处理组。而高浓度的茶皂素处理可抑制果实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的下降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适宜浓度的茶皂素处理有利于减缓黄皮褐变并维持果实贮藏品质,提高其商品价值。而不同浓度茶皂素处理对黄皮果实在生理指标上具有不同的效果,具体应用浓度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
【目的】明确2018年起在重庆万州柑橘种植区新发生病害的病原菌,筛选有效防控药剂,为田间防治该病害和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患病样品中获得菌株,进行病原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目标菌株的毒力。【结果】此病害的病原菌为柑橘轮斑病菌Pseudofabraea citricarpa。病原菌对万州地区主栽的8个品种柑橘的叶、枝、果和昭通苹果及砀山酥梨果实具有致病性。苯醚甲环唑、咪酰胺、甲基硫菌灵等17种杀菌剂的EC50值小于3 mg/kg,代森锰锌与啶酰菌胺1:64比列复配、克菌丹与苯醚甲环唑1:1比例复配、代森锰锌和矿物油1:50比例复配对菌株生长抑制效果良好。【结论】重庆万州柑橘种植园区发生柑橘轮斑病,病原菌对柑橘枝、叶、果和其它果树果实都具有致病性。17种药剂单用或复配对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进一步用于田间实验。  相似文献   
56.
2018年1月,宜昌市出现两次低温雨雪天气,导致宜昌各县市区的柑橘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本文调查了宜昌市所辖县市区柑橘冻害情况,分析了冻害发生特点,提出科学建园、适地适栽,设防护林、改善小气候,树体保护、减轻冻害,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冻后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7.
摘要:在贡柑黑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Alternaria citri Ellis & Everhart)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1~30 ℃和18~30 ℃,适宜pH值分别为5~12和4~7。供试的6种碳源中,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较利于菌丝生长,蔗糖较利于孢子萌发;供试的6种氮源中,牛肉膏较利于菌丝生长,酵母膏较利于孢子萌发。光照条件对病原菌产孢影响不大,完全光照与光暗交替12 h较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1 ℃水浴10 min。  相似文献   
58.
贡柑黑腐病是近年来在贡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该病害可导致嫩梢快速枯死,大量嫩叶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本研究从病区采集发病枝叶,对贡柑黑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贡柑黑腐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芸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和柑桔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tri Ellis & Everhart)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断该病原菌为柑桔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59.
为了寻找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毒力的测定方法,分别用点滴法和药膜法测定了吡虫啉、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毒死蜱、丁硫克百威等6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用点滴法测出的6种药剂的LC50和LC95高于用药膜法的测定结果,工效只有药膜法的50%,药膜法具有快速、所有药剂都可用的优点,适宜于抗性监测和在丙酮中溶解度低的化合物的毒力测定;点滴法所用药剂不含助剂,具有准确性好,适宜于新的化合物的毒力测定的优点,但具有工效低和在丙酮中溶解度低的原药不能用的缺点。  相似文献   
60.
在柑橘大实蝇防治工作倍受重视的鄂西山区,其防治中的突出问题亦日显月彰。为引起对该类问题的广泛关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客观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基础之上,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推进大实蝇防治工作的完善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