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4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625篇
林业   312篇
农学   717篇
基础科学   45篇
  379篇
综合类   3766篇
农作物   521篇
水产渔业   601篇
畜牧兽医   2407篇
园艺   374篇
植物保护   26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563篇
  2009年   658篇
  2008年   676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471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3组不同成分的微藻悬浮液中[蓝藻组:只投喂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混合藻组:50%四尾柵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50%产毒铜绿微囊藻;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柵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螺肝组织中的藻毒素浓度。结果表明,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素(MCs)浓度分别为:蓝藻组(36.34±4.12)μg·L-1;混合藻组(18.69±2.12)μg·L-1;对照组未检出。在喂食暴露的前6h内,混合藻组和蓝藻组螺肝组织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持续增长,而后出现下降趋势;第12h更换藻液并将微藻浓度调整至初始值后,肝组织中MCs含量又迅速回升。同期螺肝细胞DNA损伤指标彗星尾长(TL)、彗星尾距(TM)和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Tail DNA%)也随螺肝组织中MCs含量发生相应变化,各项DNA损伤指标均在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6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各项指标值有所回落,但第12h更换藻液后,DNA损伤再次加剧。整个实验期间(24h),混合藻组和蓝藻组的DNA损伤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混合藻组均显著高于蓝藻组。说明铜锈环棱螺经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后,其肝组织细胞的DNA受到损伤,且螺肝组织MCs积累越多,DNA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3.
由于西北土壤理化性质的复杂性和真菌特殊性,所以从土壤中提取真菌基因组DNA就相对细菌更困难。在2种常用的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与在传统提取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了一种专门适用于真菌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并且利用真菌28SrDNA通用引物U1/U2进行扩增。三种提取方法比较结果表明:SDS法提取的DNA纯度最低,传统CTAB-SDS的DNA产量最低,实验室的提取方法既可以提高DNA产量又可以保证DNA的片段完整性,并且本实验室的提取方法扩增效果最好,可广泛应用于西北地区土壤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4.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石斛DNA表观遗传变化的MS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研究不同聚乙二醇(PEG-6000)处理浓度下霍山石斛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和变化模式.结果表明:经5%、10%和15%PEG-6000处理的霍山石斛DNA甲基化比率分别为34....  相似文献   
155.
为了提高瑞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纤维素酶的活力,用类似基因改组的方法改造其碳源阻遏相关基因cre1。以瑞氏木霉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cre1基因,用DNaseⅠ消化cre1基因后,回收50-100 bp的DNA片段,用T4 DNA连接酶连接,以连接产物作为模板进行无引物PCR,并将PCR产物转入瑞氏木霉原生质体,通过测定滤纸酶活的方法筛选突变菌株,并在NCBI上比对分析突变菌株的cre1基因。结果表明,筛选获得1株纤维素滤纸酶活比出发菌株提高0.7倍的突变菌株cre2-3。cre2-3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棉花状,而出发菌株呈小颗粒状,菌株cre2-3发酵液的颜色比出发菌株的更黄亮。推测cre1基因与瑞氏木霉菌株的生长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56.
2008年1月17日,由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市科技攻关项目“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DNA指纹图谱建立与应用”和市科技合作项目“玉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多抗性聚合育种技术研究”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DNA指纹图谱建立与应用”项目建立了玉米、  相似文献   
157.
本文对3种常用的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Martin法、高盐改进法及试剂盒法进行了比较,并通过DNA得率、纯度及16S rDNA V3可变区的PCR扩增结合DGGE法(denatum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分别对3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DNA均能满足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要求。其中试剂盒方法操作简单,提取的DNA质量较高,但DNA得率较低且成本昂贵。Martin法和高盐改进法用时较长,DNA得率较高,纯度较低,但对后续PCR扩增和DGGE分析没有明显影响,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58.
为筛选适宜贵州省栽培种植的优良品种,以Y10、ZY、Y42、QL、Y43、Y8、Y160、ZF等8个薏苡新材料为试验材料,以‘兴仁小白壳’为对照,采用SSR标记对8个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鉴定,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将20对组合的SSR引物扩增结果进行聚类,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67~0.922,供试材料间存在差异,说明这9个参试材料间各不相同;2015—2016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10、ZY、Y42、QL、Y160与对照的产量比较均达到极显著水平,Y10 2年产量均最高,说明筛选出的Y10、ZY、Y42、QL、Y160薏苡新材料具有显著的优势,为薏苡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9.
SSR指纹技术在甜、糯玉米区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9年浙江省甜、糯玉米区试品种为材料,利用SSR指纹技术研究了参试品种的一致性和真实性。结果表明:除T10和T12之外,其他品种一致性均达到国家玉米区试品种纯度标准。真实性检测结果表明,糯玉米区试品种中,N2、N6、N73个品种在40个SSR位点上均无差异,并且这3个品种均与已审定的京科糯2000相似。从检测效果看,应用SSR技术进行参试品种的一致性和真实性检测非常必要,可有效防止雷同及一致性差的品种通过审定,确保品种审定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60.
为探讨染色体加倍对四倍体枳橙(Citrus sinensis (L.) Osb.×Poncirus trifoliate (L.) Raf.)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的影响,明确四倍体枳橙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枳橙二倍体为对照,利用MSAP分子标记技术对同源四倍体枳橙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775条条带,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枳橙扩增带数分别为391条和384条,对应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31.97%(含全甲基化率16.37%,半甲基化率15.6%)和31.25%(含全甲基化率18.49%,半甲基化率12.76%);MSAP扩增条带统计表明,同源四倍体的总甲基化率变化较小,全甲基化率高于二倍体,半甲基化率较二倍体均有所降低,相比二倍体对照,四倍体枳橙叶片基因组DNA主要发生了甲基化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