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吴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442-3444
考察了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在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一黄一蓝"经济区的建设为山东省乡村旅游带来的机遇,结合已有学术成果和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的实例,针对山东省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2.

Native Danish oak stands are fragmented and decreasing because of the extensive use of foreign seed sources. Therefore,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natural Danish oak stands was analysed by means of six polymorphic enzyme loci. A total of 17 stands of Quercus robur L. (including an ''outgroup'' sample from The Netherlands), seven Quercus petraea [Matt.] Liebl. and two putative hybrid stand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average genetic diversity was similar for the two species as well as for the putative hybrid stands: 0.25 for Q. robur, 0.27 for Q. petraea and 0.26 for the hybrid stands. The genotypic proportions at two (Pgm and Mnr) of the six loci showed many significant deviations from Hardy-Weinberg expectations, always with an excess of homozygotes, whereas the remaining four loci accorded to Hardy-Weinberg proportions, suggesting a low level of inbreed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Q. petraea and Q. robur populations was quantified with Wright's F-statistics. The within-species component was low, 0.022, reflecting the wind-pollinated reproductive mode of the two species. The betweenspecies component was 10-fold higher, 0.235, indicating two separate groups. A phylogenetic tree estimated from allele frequencies also supported the presence of these two groups. Despite the two well-separated groups in the tree, it was not possible to assign all individuals to the species to which they supposedly belonged. In total, 10% of the Q. robur individuals and 14% of the Q. petraea individuals were assigned to the other species, suggesting a limited amount of introgression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相似文献   
23.
为建立新西兰兔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比较新西兰兔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实验采集 1 日龄新西兰兔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方法,分别从 2 种组织中分离前体脂肪细胞,进行细胞原代培养,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对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利用 RT-PCR 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细胞在分离后 2 h 已经贴壁,24 h 时呈现出短梭形的细胞形态,第 2 天细胞变成长梭形,第 3 天进入对数生长期。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在诱导分化后均被油红O 染色,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脂质积累在诱导分化的第 2 天显著高于肌内前体脂肪细胞(P<0.05);荧光定量结果表明,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 CCAAT 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基因的表达趋势在诱导分化过程中相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γ)第 4 天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第 6 天,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 PPARγ表达量差异不显著;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蛋白脂肪酶(LPL)表达量在第 0天和第 2天差异不显著,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第 2 天显著高于第 0 天(P<0.05);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肪酸合酶(FAS)基因第 0、2、4 天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第 2、4 天显著高于第 0 天(P<0.0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新西兰兔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模型,并发现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早于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为进一步研究新西兰兔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机制和脂肪沉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4.
精原干细胞(SSCs)是具备自我更新与分化潜能的生殖干细胞,其通过协调自我更新与分化之间的动态平衡来维持SSCs群体数量的稳定并保证精子发生的持续进行。SSCs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受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和其他增殖分化相关蛋白等多种因素调控。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很小的非编码内源性RNA,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且差异性表达于精子发生的各个时期,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miRNAs对SSCs自我更新和分化相关转录因子及其他蛋白等表达的调控,并简要论述了miRNAs调控SSCs增殖与分化的其他方式,以期为后续SSCs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5.
26.
对白刺离体培养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腋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BA2.0mg/L+IBA0.5mg/L,继代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IBA0.6mg/L、生根率达100%;20日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7.
不同激素浓度及培养基对烟草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烟草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MS+IAA0.5mg/L+KT2.0mg/L培养基上可获得较高的绿苗分化率,在分化培养基中,除必需的大量元素外,一些有机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也对烟草愈伤组织的分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ADD1不但是脂肪分化过程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同时还可以调控与脂肪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在人类和老鼠的研究发现ADD1基因与肝脏、脾脏等非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有明确的连锁关系。实验研究提示:ADD1基因可能是影响动物肉质性状和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9.
菊花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细旺 《广东园林》2009,31(4):16-18
以12个菊花品种为试材,采用三步培养法研究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特点。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共有4种类型,其中黄绿色致密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最好;‘玉人面’、‘铺地金’、‘紫妍’、‘杭白菊’间接体细胞胚发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0.
不同覆土材料对鸡腿菇子实体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功成  邹茂彬  杨川 《农技服务》2009,26(9):17-18,29
用菜园土、腐殖质土、细河砂、黄黏土、混合土(菜园土60%、煤灰30%、腐殖质土10%)、煤灰作为鸡腿菇覆土材料,进行常压高温灭菌和未灭菌处理,用钵栽鸡腿菇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覆土材料对鸡腿菇子实体形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土作为鸡腿菇栽培的覆土材料,子实体分化早,产量最高。同一覆土材料经灭菌和不灭菌处理,鸡腿菇子实体都能形成,土壤中非生物因子是诱导鸡腿菇子实体形成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