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32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6篇
  168篇
综合类   26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70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陈积山  张强  朱瑞芬  高超  董妍  邓波 《草地学报》2016,24(4):910-914
本文通过控制试验研究了刈割次数与施氮梯度上羊草草甸草原群落中所有物种、响应物种、作用物种和共有物种的多样性变化与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研究表明,刈割能增加物种多样性,并降低净初级生产力,而施氮的作用与前者相反。群落中全部物种的多样性变化受刈割影响较大,而作用物种的多样性变化受施氮影响较大;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主要由少数影响生产力的响应物种和作用物种的多样性决定,而与大量共有物种的多样性无关。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草甸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观测的高寒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a灌丛、丛间草甸土壤微生物呼吸CO2通量结果,结合研究区群落生物量及样方调查,对高寒灌丛草甸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况作了初步估测。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季高寒灌丛草甸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年净固定碳量461.83g/(m2·a),土壤通过微生物呼吸年碳净排放量376.78g/(m2·a)。碳素输入大于输出,系统存在较强的CO2吸收潜力,是大气CO2的汇,其年净交换吸收碳量85.05g/(m2·a)。  相似文献   
993.
甘南牦牛产业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全面分析甘南牦牛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甘南牦牛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发展瓶颈,同时探讨了摆脱困难,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4.
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提供的方法,选择了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等五个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为甘南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协调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计算分析北京市灵山亚高山草甸区内自然坡面和侵蚀沟道两种立地类型上的植物群落特征差异,为侵蚀沟道植被人工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立地类型上的植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1)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均表现为:侵蚀沟道自然坡面,而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表现为:侵蚀沟道自然坡面;(2)侵蚀沟道与自然坡面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884,β多样性指数为0.178,表明侵蚀沟植物群落组成与自然坡面的相似性较高;(3)自然坡面和侵蚀沟道内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 Trin)、苔草(Carex dispalata)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较大,为主要的优势种;多数物种之间存在生态位重叠,但重叠值较小。[结论]侵蚀沟道处于演替初期,趋向于恢复到群落自然状态,硬质早熟禾和苔草为主要的先锋优势种。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双环法对黑龙江省的黑土和草甸土两种土壤,分耕地和荒地两种利用类型进行试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容重都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初始含水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呈正相关。选择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达到稳定入渗所用时间和至稳渗的入渗量四项指标进行灰色关联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在0~20 cm层荒地的入渗性能明显优于耕地,而在20~40 cm层黑土耕地的相对入渗性能有所好转,但总体上看,荒地仍然优于耕地。40~60 cm层耕地和荒地间并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长年耕作对耕层土壤的水分参数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97.
鼠类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对高寒退化草地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种群密度下鼠类对高寒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危害的特征,结果表明,鼠类对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的均匀度、多样性产生影响,但不明显。而群落的高度、盖度、生物量则受鼠类的影响较大,且差异显著。随着危害程度的加深,优良牧草的比例显著下降(P〈0.5),高寒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发生逆向演替。  相似文献   
998.
施用不同形态氮素对高寒草甸草场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用两种不同形态的氮素以研究其对高寒草甸天然草场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H4+-N作为单一施用氮源的处理,地上生物量鲜重达6 080kg/hm^2,地上生物量干重达2 716kg/hm^2,地下生物量干重达84 312.23kg/hm^2,比单一施用NO3-N的处理分别增产147.15%,115.56%和52.87%。在施用氮素总量中NH4+-N比例的减少和NO3-N比例的增加的情况下,高寒草甸草场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变化呈下降趋势,提示施用无机氮肥不同形态牧草增产表现以铵态氮最佳,硝态氮最差。  相似文献   
999.
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植被与土壤因子关系冗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旨在研究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植被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设置研究样地、观测植物群落特征、采集土样、分析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质,依据数量生态学基本原理,利用退化草地植被—土壤因子数据矩阵进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群落莎草科高山嵩草、禾本科垂穗披碱草优势度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降低,杂类草黄帚橐吾、豆科黄花棘豆优势度则呈相反变化趋势;RDA排序图中,第1排序轴反映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及土壤温度、容质量、土壤含水量、全氮等因子的综合变化;第2排序轴反映土壤机械组成的综合变化。第1、第2排序轴解释74.5%的植被变化和83.2%的植被—土壤因子关系,并表明退化草地植被与土壤因子间极显著相关;莎草科、禾本科植物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含水量等极显著正相关,与容质量、土壤温度极显著负相关;杂类草及豆科植物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含水量等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容质量、土壤温度极显著正相关;13个土壤因子边际作用检验表明,土壤温度、容质量、有效氮、全氮等与退化草地植被的关系更密切。利用退化草地植被—土壤因子数据进行冗余分析反映出退化草地植被与土壤因子间关系密切,不同土壤因子对草地植被分布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00.
陈燕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1):99-105
为了说明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对促进甘南州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甘南州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作用,本研究以甘南州7 县1 市(县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因子分析法等方法,对2010—2016 年的甘南州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南州旅游经济总体呈向上发展的趋势,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逐渐增大,相对差异缓慢缩小。区域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且影响着甘南州旅游经济地区差异的总体发展趋势;甘南州7 县1 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空间上呈现出3 种不同的类型区。建议甘南州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合作和拓展宣传渠道方面,着力缩小旅游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