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85篇
农学   98篇
基础科学   6篇
  55篇
综合类   563篇
农作物   83篇
水产渔业   121篇
畜牧兽医   424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5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山药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27-2327,2339
山药炭疽病病株样品10份按照柯赫氏法则分离纯化,测定致病性,并接种到梨和柑桔上,结果表明:引起利川山药炭疽病的病原菌其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d umgloeosporiodes)。选用6种杀菌剂对其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芽伸长作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敌力脱、炭特灵和多菌灵对山药炭疽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多菌灵、炭特灵、异菌脲、速克灵对其分生孢子萌发有强烈的萌发抑制作用,敌力脱和甲基托布津能有效地抑制芽管的伸长。  相似文献   
992.
百合鳞茎腐烂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鳞茎腐烂病是百合贮藏期的重要病害,笔者从北京地区发生的百合典型鳞茎腐烂组织中分离到3种病原真菌,经过对病原菌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的观察以及致病性测定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Penicilliumcyclopium和Rhizopusstolonifer是引起百合贮藏期鳞茎发生腐烂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993.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2个瓜蒌炭疽菌菌株的培养基的最佳组合进行研究,建立具有较好预测性能的培养基反应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利用该模型探讨培养基最优组合的各种重要单因子对菌丝生长量反应规律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S1与S9菌株对生长因子的要求不同,3个因子对S1与S9菌落直径影响大小顺序为pH>葡萄糖>组氨酸;2个因子交互作用对S1菌落直径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葡萄糖与组氨酸互作 > pH与葡萄糖互作> pH与组氨酸互作,对S9菌落直径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葡萄糖与组氨酸互作 > pH与组氨酸互作>pH与葡萄糖互作.  相似文献   
994.
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诊断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pH偏高(>6.5)的棕壤幼龄茶园中,茶树容易发生失绿黄化病症,严重影响了新建茶园的成园速度。为了探明该病害的发生原因,分析了茶园土壤pH、有机质、养分状况和不同病害程度叶片中与叶色有关的6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对患病植株进行了叶面喷施N、Mg、Fe、Mn、Cu和Zn肥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N含量低是导致茶树下部成叶黄化的原因,喷施尿素能使下部成叶快速转绿,但并不能使上部新梢转绿。新梢黄化叶中Mn、Cu元素含量显著低于茶树叶片正常范围的低限值,是导致其叶片黄化的原因;叶面喷施含Mn、Cu元素的肥料能有效防治幼龄茶树新梢的黄化。导致茶树Mn、Cu缺乏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The majority of terrestrial plants form some type of mycorrhizal symbiosis.This established symbiosis therefore exists in most commercially important crops, which includes cotton.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 can colonise 50%–90% of cotton root length under field and controlled conditions.Mycorrhization improves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especially phosphorus) of cotton,particularly at the early growth stages.Mycorrhizal symbioses help plants to counter the stresses imposed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soil constraints; however, adver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ay restrict the mycorrhizal associations and consequently may reduce nutrient uptake and impair plant growth.In Australia, cotton is mainly grown on sodic soils that contain more than 6% of the total cations as exchangeable sodium.High levels of sodium in the soil create adverse physical and chemical soil conditions that may negatively affect mycorrhizal symbioses of cotton.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cotton mycorrhizal colonisation, plant growth, and disease protection effects, potential negative effect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dic soils, and influences of some agronomic management practices.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gaps were identified and som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outcomes we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明确内蒙古贮期马铃薯主要贮藏病害种类。[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对贮期通风库内腐烂的马铃薯进行取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以及形态观察与分子鉴定。[结果]造成化德县贮期马铃薯腐烂的病害有干腐病(Fusarium spp.)、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早疫病(Althernaria solani)、环腐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sepedonicus)、软腐病(Erwnia spp.),其中,干腐病为主要病害。经鉴定,引起马铃薯干腐病的病原菌有4种: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燕麦镰刀菌(FusariumLink)、锐顶镰孢(Fusarium acuminat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及部分茄链格孢引起的早疫病易发生复合侵染,多出现在腐烂较严重的薯块,贮藏后期病薯多存在真菌复合侵染现象,腐烂严重薯块还存在细菌复合侵染现象。[结论]试验结果为马铃薯贮期防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严重危害现代养猪业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在内蒙古包头市一养猪场分离培养出1株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并通过治疗试验发现氟苯尼考和强力霉素对该菌株治疗效果好。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8.
以水杨酸处理后的拟南芥(Col-0)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拟南芥在水杨酸处理后的转录组变化,发现了12个受水杨酸下调的新基因。以Col-0幼苗的cDNA为模板克隆其中一个基因NG314,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NG314的cDNA序列总长为1 097bp,基因组DNA包含1个内含子。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NG314的表达量随着水杨酸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病原菌侵染也能抑制NG314的表达。NG314可能是一个长链非编码RNA或新的miRNA基因,可能通过抑制其靶基因的表达调控植物的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明确瑞丽辣木白粉病的病原种类,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选用5种低毒高效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通过田间观察和形态学方法鉴定病原,结果表明,瑞丽辣木白粉病病原为真菌界半知菌亚门粉孢霉属[Oidium Lk.ex Fr.]真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间隔7 d用药2次,防效达77.94%;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是防治瑞丽辣木白粉病的首选药剂,生产中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000.
槟榔黄化病病原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化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槟榔生产种植的毁灭性传染性病害,目前主要在印度和我国槟榔主产区发生。本文从非生物与生物因素两方面对槟榔黄化病病原认识过程及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