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24篇
  135篇
综合类   241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标准偏高糖型甜研7号与标准偏丰产型甜研8号2个二倍体纯系品种及水培方法,研究了子叶期(11d)甜菜对NO3^-和NH4^+的吸收特性以及不同NO3^-/NH4^+比对苗期(31d)甜菜吸收特性的影响。发现了子叶期甜研7号较甜研8号对NH4^+有较大的Vmax,有利于NH4^+的吸收。低NH4^+浓度比促进甜菜对N03的吸收。而且甜研7号受到的影响相对大于甜研8号。不同NO3^-/NH4^+也影响甜菜对NH4^+的吸收速率,2品种所受的影响并不相同。2品种遗传特性不同导致了甜研7号对NH4^+的吸收较甜研8号敏感。高浓度NH4^+的存在促进了甜研7号与甜研8号对NH4^+的吸收。说明可以通过调节甜菜对NO3^-与NH4^+的吸收与同化关系来调控甜菜的氮代谢,以提高甜菜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22.
氯化钠影响下蓝藻Anabaena 7120的固氮活性和去铵阻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因  方大惟 《核农学报》1991,5(4):239-245
正常培养液中NaCl浓度增高时,蓝藻固氮活性明显下降,去铵阻抑速率也减慢。NaCl浓度越高,阻抑程度越大。如果NaCl浓度过高,固氮酶活性即完全丧失,铵阻抑效应也不能消除。低光照度、光合抑制剂、O_2、N_2以及N_2+CO_2都加剧高浓度NaCl对蓝藻固氮酶活性和去铵阻抑的阻抑,而外源蔗糖、H_2和H_2+O_2则有一定程度的促进。  相似文献   
23.
NH4+对K+在土壤肥际微域中迁移和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H4^+和K^+共施在农田施肥中是很普遍的现象,研究它们共施后二者在土壤中的交互作用对指导施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共施条件下NH4^+对K^+在红壤和潮土肥际微域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的影响,供试肥料为NH4Cl和KCl。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K^+相比,共施NH4^+没有改变肥料钾在红壤和潮土中的迁移距离,但提高了肥际微域中的水溶性钾含量;在靠近施肥点附近,NH4^+的施用减少了土壤交换性钾含量,这种作用在潮土中的表现不如在红壤中明显;与单施KCl相比,共施NH4Cl明显降低了施肥点附近土壤微域内的非交换性钾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共施NH4Cl减少了土壤晶格对钾离子的固定,增加了钾的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24.
EUF析滤出的矿质氮源及其反映土壤供氮能力方面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EUF,KCl和水析滤浸取了肥力不同的12种土壤中的氮素,并研究了不同方法浸出的氮素与黑麦草吸氮量的关系。研究表明,EUF法析滤出来的NO_3~--N与KCl和水浸出的大致接近,并没有使土壤中易矿化的有机氮氧化成NO_3~--N而浸出;析滤出来的NH_4~+-N仍是土壤中的可代换铵,既没有担负固定铵释放的信息,也没有提供易矿化有机N分解的信息。不同方法浸取的NO_3~--N都与黑麦草吸氮量有密切关系,而获得的NH_4~+-N情况相反。用KCl浸取的NO_3~--N与黑麦草吸氮量的关系比EUF析滤出来的NO_3~--N更为密切,而浸取方法的简单方便又为EUF所不及。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硫酸亚铁铵对毛蚴的趋向作用及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Rorbert比较法。以0.2 mol/L硫酸亚铁铵溶液为实验组,等量去离子水作为对照组,检测不同温度下硫酸亚铁铵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作用的影响。结果:15℃左右环境下,硫酸亚铁铵显示为吸引作用,随温度升高出现排斥现象,尤其在27℃左右,药物排斥作用极为明显,此温度也正是毛蚴活动、繁殖的适宜温度;在31~35℃,药物仍然能够发挥有效的排斥作用。结论:硫酸亚铁铵具良好的抑制毛蚴侵入钉螺的作用,在血吸虫流行地区,春夏之交可能是最适应施用该药的季节。  相似文献   
26.
尿素配施有机物料时土壤不同氮素形态的动态及利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尿素配施有机物料时土壤不同氮素形态的动态和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尿素与C/N比高的小麦秸秆配施时,降低了作物吸氮量;与C/N比低的鸡粪配施时,增加了作物的吸氮量。但尿素单施,尿素与小麦秸秆配施,与鸡粪配施的生物量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尿素的水解和硝化在14d以前完成。与单施尿素相比,尿素配施秸秆降低了土壤中NH4-N和NO3-N的含量,而配施鸡粪增加了它们的含量,这与作物吸氮量的变化是一致的。土壤中微生物氮也参与了对作物的供氮过程。作物对“老固定态铵”的利用能力很弱,施肥会显著的增加土壤固定态铵的含量,这些“新固定铵”在作物生长期能被吸收利用。几种处理氮肥利用率的顺序为:尿素>尿素与鸡粪配施>尿素与秸秆配施。  相似文献   
27.
采用现场采样和室内测试的方法,研究了瓦埠湖沉积物各层的TN、NH4^+-N、NO3^--N的赋存特征。结果发现,TN上层比底层低,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硝化作用相对减弱,NO3^-N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少,NH4^+-N的含量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H〈9时,pH对NH4^+-N释放的影响规律不是很明显,pH〉9时,NH4^+-N释放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NH4^+-N的释放量增大。好氧、厌氧条件下,NH4^+-N都有释放,且在好氧条件下NH4^+-N呈低释放状态,厌氧状态下NH4^+-N呈高释放状态。  相似文献   
28.
通过室内大型模拟土柱研究不同尿素施甩量与砖红壤中NH4-N的淋失关系。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渗漏液中20cm处NH^ 4-N的最高浓度值与施肥量大小成正相关,60cm和120cm处渗漏液中NH^ 4-N浓度值与施肥量关系不大,但120cm处渗漏液中NH ^4-N浓度仍超过水体富营养化标准0.2mg/L。在砖红壤中,尿素以NH^ 4-N形态大量淋失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9.
对14个基因型水稻幼苗的叶片原始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经NO3^-诱导后的NRA以及添加NH4^ 后的NRA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未经诱导的情况下,早稻叶片NRA高于水稻,水稻呈现杂交稻高于常规稻、籼稻高于粳稻的趋势。经NO3^-诱导后,所有供试基因型水稻叶片NRA均大幅度提高,提高幅度为早稻高于水稻、杂交稻高于常规稻、籼稻高于粳稻。NH4^ 的存在对绝大部分基因型水稻叶片NRA有抑制作用,其中以对粳稻的抑制作用最大,对杂交籼稻和早稻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0.
应用标记15_M的田菁和硫铵进行一季水稻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1.田菁和硫铵单独施用,田菁氨素的17.6%和41.8%分别为稻秆和谷粒利用,硫铵氨素的分别为15.1%和29.0%。这两种肥料氮在谷粒中分布的比例较大,稻杆和谷粒对田菁氨的利用率都高于硫铵氮.2.施用硫铵有促进水稻吸收土壤氨素的作用,比不施氨对照增加71.8%;相反,施用田菁减弱了水稻对土壤氨的吸收,比对照减少37.1%。3.田菁和硫铵混合施用,除了可使水稻对田菁氨的吸收增加(5.2%)。对硫铵氨的吸收减少(5.3%)外,亦有促进水稻增加吸收土壤氨素的作用,4.与硫铵单独施用的结果相比,这两种肥料混合施用,可以在消耗较少量土壤氨素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持水稻生长所需的氨营养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