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24篇
  135篇
综合类   241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荷斯坦奶牛,试验分4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饲喂日粮I[基础日粮+保护性赖氨酸Ⅰ30g(/头·d)]、日粮Ⅱ[基础日粮+保护性赖氨酸Ⅱ30g/(头·d)]、日粮Ⅲ[基础日粮+保护性赖氨酸Ⅲ30g(/头·d)]和日粮Ⅳ(基础日粮),研究脂肪包被赖氨酸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保护性赖氨酸对瘤胃pH值和NH3-N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2.
绿狐尾藻对不同铵硝配比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高氨养殖废水中一定比例的硝态氮对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采用营养液培养,在总氮浓度为15 mmol/L的条件下,以纯铵处理为对照(CK),设置NH+4∶NO-3=3∶1(以N3∶1表示)和NH+4∶NO-3=1∶1(以N1∶1表示)两个处理,研究绿狐尾藻对不同铵硝配比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培养至第21天,N1∶1处理的相对生物量和相对茎高分别为13.17 g和35.31 cm,显著低于N3∶1(19.59 g,41.78 cm)和CK组(17.82 g, 38.82 cm)(P<0.05)。不同处理下叶片中的氮含量为50.38~58.82 mg/g,显著高于茎中氮含量26.96~35.42 mg/g;但叶片中磷含量5.17~7.38 mg/g显著低于茎中的磷含量8.44~9.88 mg/g(P<0.05)。培养至第21天时,CK、N3∶1、N1∶1处理之间的叶片磷含量(6.76、7.06、7.38 mg/g)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现为N1∶1> N3∶1>CK。N1∶1和N3∶1处理叶片(7.03、6.75 mg/g)和茎中(6.43、5.04 mg/g)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3.58、3.27 mg/g)(P<0.05)。N1∶1处理叶片和茎中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和N3∶1处理(P<0.05)。研究表明,当处理中添加少量或不添加硝态氮时,有利于绿狐尾藻生长和生物量增加;当处理中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时,植株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同时吸收磷的能力增强。绿狐尾藻在不同铵硝配比的水体中均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和较强的氮磷吸收能力,该结果为绿狐尾藻高效净化不同来源的养殖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以河源市新丰江新丰河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丰江流域内水环境NH3-N的污染特征,并对NH3-N的来源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新丰江流域的NH3-N污染呈现季节性变化,并随经济发展有加重的趋势,已成为重要的污染因子之一,其中新丰江流域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是NH3-N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不同盐度、pH和温度条件下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 C1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对高浓度总氨氮(9~10mg/L)和亚硝酸盐氮(1~2mg/L)净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荚膜红假单胞菌C12可在盐度为0~40、pH为7~9、温度为25—37℃条件下的淡水、海水养殖中发挥高效净化亚硝酸盐氮的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较适宜在盐度为0~20、pH为5.5-8.5、温度为20-57℃条件下的水体中发挥净化总氨氮的作用;而假丝酵母菌净化总氨氮的较适宜条件为淡水、pH5.5~7.0、温度20~30℃。  相似文献   
75.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 (MrNV) that causes white tail disease (WTD) is an emerging disease that contributes to serious production losses in Macrobrachium hatcheries worldwide. Mosquito cell lines (C6/36) have been reported to support the growth of MrNV and used to observe the cytopathic effects (CPE) in infected cells.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susceptibility of C6/36 mosquito cells to the Australian isolate of MrNV in order to use fewer animals in further investigations. Different stain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observe MrNV viral activity in C6/36 cells. Typical cytopathic effects such as vacuolation and viral inclusion bodies were observed in infected C6/36 cells with H&E and Giemsa staining. With acridine orange, it was easier to detect presumptive MrNV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in the infected cells. Using neutral red staining to measure mitochondrial activity showed light absorption of infected cells maximized at day 4 (O.D. = 0.6) bu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hi‐square = 41.265, df = 1, P < 0.05) than control groups (O.D. = 2) which maximized at day 12. Using trypan blue staining to count the number of cells with disrupted cell membranes, the maximum number of presumptively dead cells at day 8 (4 × 105 cells) in infected treatm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treatment at day 10 (1.8 × 105 cells). However, TaqMan real‐time PCR did not confirm the replication of MrNV in the cells over 14 days. The mean viral copies and mean cycle times of positive samples were stable at 2.07 × 104 and 24.12, respectively. Limited evidence of viral replication was observed during four serial passages.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mortality of the C6/36 cell line to the Australian isolate of MrNV but suggests limited patent replication was occurring. Trying different cell lines or adapting the virus to the C6/36 cells may be necessary to successfully replicate Australian MrNV in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76.
通过种植两茬油菜,设置7种施肥模式:有机肥施氮量600 kg/hm2;有机肥施氮量30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767 kg/hm2;无机肥施氮量38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45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15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30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38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15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191 kg/hm2,研究了日光温室0~200 cm土壤中NH4+-N和NO3--N的迁移累积。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主要影响0~40 cm土壤中NH4+-N的平均累积量和平均质量比,单施无机肥的相应值大于单施有机肥;不同施肥模式主要影响0~40 cm土壤中NO3--N的平均累积量和平均质量比,当施氮量小于383 kg/hm2时,相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施无机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不同施肥模式也影响40~160 cm土壤中NO3--N的迁移累积。从地下水污染风险和产量考虑,北京农业种植区日光温室油菜种植可按照有机肥150 kg/hm2、无机肥191 kg/hm2的施肥模式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77.
甘蓝型油菜NEA胞质不育高产广适杂交种川油3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油36(03杂-14)具有杂交优势强,综合农艺性状好,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等优点,分别于2008、2009和2010年通过了国家长江上游组、下游组和中游组审定,为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高产广适双低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78.
焦化废水是一种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常规的生物处理工艺难以使其达标排放。本文采用先混凝预处理后生化处理的方法,探讨有机无机改性聚合氯化铝和助凝剂对高浓度、高色度焦化废水预处理的效果,其中CODcr和NH3-N的去除效率与药剂投放量、废水温度、原水浓度以及曝气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药剂投放量为3.0~3.5 mg/L,废水处理温度30~40℃,废水CODcr浓度稀释调整到2 000~3 000 mg/L,其CODcr的去除效率可达70%以上,NH3-N的去除率可达50%以上。滤液经生化处理,曝气为30 h,其CODcr的去除效率可达88.87%,NH3-N的去除率可达59.30%。该试验的混凝预处理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的压力,从而提高了生化系统的处理效率。此外,混凝沉淀物还可作为燃料加以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79.
灌区尺度氮磷的迁移转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中国土壤中残留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特征,以前郭灌区典型灌域为研究对象,通过10组试验处理与小区田间试验,在不同深度提取水样,进行水质观测和数据处理,主要对铵氮、硝氮以及磷酸盐在土壤剖面上的迁移转化规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氨氮浓度在施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一个峰值出现,并随后呈现衰减趋势,在灌水量和施肥量越大的情况下,随水向下迁移的铵氮量越大(灌水量NI处理比SI处理多2.2 kg/hm2,施肥量NF处理比SF处理多1.5 kg/hm2),在施肥越均匀的情况下,随水向下迁移的铵氮量越小(F1处理比F2处理少0.7 kg/hm2);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硝氮浓度具有与铵氮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灌水量越大、施肥量越大及施肥越不均匀的情况下,进入地下水的硝氮量皆越大(灌水量NI处理比SI处理多1.12 kg/hm2,施肥量NF处理比SF处理多0.55 kg/hm2,施肥比例F1处理比F2处理多0.4 kg/hm2),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也越大;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磷酸盐浓度在第一次施肥(底肥)呈现一个极大的峰值,然后迅速回落并持续稳定在一个较小的水平内(不超过2.5 mg/L)。  相似文献   
80.
尽管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农业氮素污染,但大量氮素的流失仍然成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式,选用了3种植被覆盖度(25%,50%和75%)、9种不同的植被格局,对21°坡面铵态氮随径流和泥沙流失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流和泥沙流失的控制关键期在初期产流阶段。植被覆盖度25%时,铵态氮流失规律不明显。植被覆盖度50%时,在中期和后期产流阶段径流和泥沙携带的铵态氮流失量分别占累计流失量71.2%~82.8%,应加强中期和后期产流阶段铵态氮流失量控制。植被覆盖75%时,初期产流阶段是铵态氮流失控制的关键时期。径流与径流结合态铵态氮流失量呈幂函数关系,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泥沙与泥沙结合态铵态氮流失量均呈幂函数关系,并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径流和泥沙流失是坡面铵态氮流失的两种途径。从削减水沙和养分流失量角度来看,坡下植被格局最强,坡上植被格局次之,坡中植被格局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