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8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74篇
农学   89篇
基础科学   5篇
  39篇
综合类   528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235篇
畜牧兽医   1141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35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报导了1984—1986年碧流河水库鱼类寄生虫调查.共检查、解剖鱼类49种,计846尾。查见寄生虫13个类群.计51种.对寄生虫在鱼体上的寄生部位、感染率、感染强度作了记录.根据调查和鱼种放养情况.提出了鱼病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82.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能侵染多种茄科植物,它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为了开发能在田间快速检测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的方法,利用P. infestans T30-4基因组测序数据的contig 1.18131,设计qPCR和LAMP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后得到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后通过检测田间收获薯块,比较形态学传统方法、qPCR及LAMP的差异。特异性检测结果发现,qPCR和LAMP仅在含有P. infestans DNA模板的体系有阳性扩增,在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中均无扩增;在优化的条件下,qPCR和LAMP的检测下限可达1×10 -6ng/μL,在有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存在的条件下,引物的灵敏度没有显著差异。利用两种快速方法对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田间收获薯块上检测发现,qPCR和LAMP方法得到的检出率差异极为不显著(P=0.420),两种快速检测方法和形态学鉴定方法检出率差异极显著(P=0.009)。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的薯块中,两种分子检测方法检出率均比形态学方法高。其中,qPCR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2.00%、2.00%、8.70%;LAMP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1.30%、2.00%、8.70%。  相似文献   
83.
Armillaria (honey fungus) is a virulent necrotrophic pathogen that causes Armillaria root disease. Conventional Armillaria inoculation assays use young saplings as hosts and consequently are cumbersome, frequently conducted outdoors, and take many years from establishment to analysis of infection. We have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a faster inoculation assay for Armillaria that uses herbaceous plants as hosts, is carried out in controlled conditions, and reduces experimental durations to 3 months. Plant species of known susceptibility to Armillaria and comparisons between virulent A. mellea and opportunistic A. gallica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assay. Mortality and diagnostic symptoms of Armillaria root disease such as epiphytic rhizomorphs and mycelial fans were used to assess levels of infection. We also attempted to reduce assay preparation time by substituting woody inocula with agar inocula, but typical symptoms of Armillaria root disease were only observed on plants infected with woody inocula. Through our assay, we identified five new potential herbaceous hosts of Armillaria: Kniphofia hirsuta, Hordeum vulgare, Lobelia cardinalis, Nicotiana tabacum and Helenium hoopesii – further expanding the extensive list of plants with susceptibility to Armillaria and suggesting infection of herbaceous species may be more widespread than currently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84.
我国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来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0):130-134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如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的改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产中使用的高抗茎腐病的玉米品种不多等因素,致使田间病原菌数量增加,我国玉米茎腐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针对玉米茎腐病危害逐年加重的现状,本文系统综述了玉米茎腐病致病菌、发病症状表现、病情分级标准、病害侵染规律、抗性鉴定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玉米茎腐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5.
葡萄霜霉病菌侵染抗病和感病品种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苯胺蓝染色结合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在葡萄感病品种‘红提’和抗病品种‘北玫’中的侵染过程,发现两品种从接菌到显症的过程基本一致,但孢子囊伸出气孔的时间、伸出孢囊梗气孔比例、孢囊梗数量及孢囊梗分支,‘红提’比‘北玫’多;菌丝在‘北玫’上生长速度慢,后期生长量也较少。‘红提’的潜育期为4 d,而‘北玫’的为5 d,‘红提’和‘北玫’的长菌丝、分支的长菌丝、疏松菌丝体出现的时间也不同。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在‘北玫’上停留在疏松菌丝体阶段,而‘红提’96 h时叶片组织内长满致密的菌丝体。两品种在初生菌丝和长菌丝阶段产生吸器的频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6.
山核桃溃疡病与营养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并分析了安徽省宁国市不同种植区山核桃溃疡病与土壤因子、树皮中营养元素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核桃林分中土壤条件与溃疡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其感病指数与土壤密度,树皮中P、Fe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层深度,土壤中N、P、K元素的含量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及树皮中N、K、M g的含量等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7.
昆明红粘土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效应影响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昆明市区红粘土进行了野外勘察,确定了昆明市区红粘土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利用X-荧光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昆明市区50多个红粘土土样进行了分析,从土样的化学成分、粒度分布和表面形貌上研究了它们的基本物理特征。同时研究了昆明市区红粘土的力学特性,并与黔桂地区红粘土的力学性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8.
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2003~2006年间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在中国湖北等十余省市猪群中的流行病学分布和协同感染特性并对部分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采用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PCR鉴定,从2 057份有肺炎或萎缩性鼻炎症状猪的肺脏等病料组织中分离出190株Bb和不同数量的其它共感染菌。经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血凝试验及动物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在中国湖北等十余省市的猪群中,不同省份Bb的总分离率介于7.3%~14.1%之间;不同年份Bb的总分离率介于7.3%~11.8%之间;2003~2006年间的Bb总分离率为9.2%;Bb的分离率与猪日龄有一定的关系。Bb最常见的共感染菌依次是链球菌(55.9%)、副猪嗜血杆菌(50.0%)、大肠杆菌(43.1%)、巴氏杆菌(25.5%)、绿脓杆菌(17.6%)和沙门氏菌(11.8%)。在43份有典型萎缩性鼻炎症状猪的病料中,分离出22株Bb、7株产毒素巴氏杆菌和6株绿脓杆菌;在分离出产毒素巴氏杆菌的7份病料中均同时分离出了Bb,而其中6份又同时分离出了绿脓杆菌。对2003年分离的31株Bb进行药敏试验、红细胞凝集试验和乳鼠皮肤坏死试验。结果表明:各菌株对15种药物的耐药谱不同,但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环丙沙星和舒普深高度敏感;各菌株均可凝集猪和羊的红细胞且能不同程度导致乳鼠皮肤坏死。【结论】在中国湖北等十余省市的猪群中,Bb与其它病原菌的共感染情况非常严重,且在萎缩性鼻炎的病猪中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89.
额尔齐斯河凶猛鱼类复口吸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鱼类寄生虫调查方法对额尔齐斯河(新疆段)4种常见凶猛性鱼类复口吸虫(Dipolostmum sp)的流行病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复口吸虫感染率及感染强度为:白斑狗鱼为25%,1.3;梭鲈为30%,13.7;河鲈为50%,16.2;江鳕为83%,8.3。  相似文献   
90.
规模化猪场爆发急性高热病,采集死猪肺脏病料和血清5份用RT-PCR方法进行PRRSVNSP2基因扩增,3份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编号为scwhn01,scwhn02和scwhn03.对scwhn01 NSP2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分析,有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与VR2332,JXA1,BJ-4,HuN4,CH-1a,HB-1(sh)2002和HB-2(sh)2002的NSP2的同源率在74.2%~91.0%之间,并从病料中分离到2株细菌,编号分别为SNC0901和SNC0902,均使被攻毒小鼠死亡.16S rDNA测序并在Genbank中blast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17种抗生素药敏实验,对头孢噻呋、头孢噻吩等敏感;对克林霉素、阿莫西林/棒酸等中度敏感;对荷兰、林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土霉素等耐药.表明该猪场因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导致猪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