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6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某奶牛场犊牛相继发生肺炎和关节炎,为确诊该牛场犊牛群发病的原因并提出防控方案,本试验剖检新生犊牛并采集病料,分别开展牛支原体及其他病原菌的分离培养、PCR鉴定及药敏分析;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口蹄疫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制作犊牛肺脏组织病理切片并进行观察和评估。从犊牛肺脏组织分离到牛支原体和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口蹄疫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检测均为阴性;肺脏组织病理切片可见肺泡结构破坏、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牛支原体和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对泰乐菌素和头孢唑啉敏感,但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和氨苄西林均呈现耐药。该犊牛群确诊为牛支原体肺炎继发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采用泰乐菌素联合头孢唑啉肌肉注射,配合对症治疗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了该场犊牛疾病。  相似文献   
322.
为了对疑似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犊牛进行病原鉴定,本研究采用常规病毒经细菌分离鉴定和PCR方法分别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株能在BT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特征性合胞体形态的细胞病变;无血凝性和血吸附特性;能被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分离的病毒经RT-PCR鉴定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根据菌落形态、细菌染色特性及生化特性,鉴定分离的细菌为巴氏杆菌。提示,该牛场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23.
为了克隆从患肺炎犊牛和健康犊牛上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血红素结合受体(heme acquisition system receptor,HasR)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分别以致犊牛肺炎和健康犊牛携带的多杀性巴氏杆菌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出血红素结合受体基因的全部序列,PCR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MD19-T载体上,经菌液PCR和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各菌株HasR基因序列比对结果发现,Pm-BS-a、Pm142-x-4、Pm142-x-3、Pm149-x、Pm-BS-d的序列之间亲源关系较近,而Pm149-xby与参考菌株Pm70的同源性较高。健康牛源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与致犊牛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之间HasR基因的同源性非常高,说明致犊牛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其引起的犊牛肺炎可能属内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324.
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本地分离菌株,分别液体培养、灭活,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油佐剂制成二联灭活油乳剂疫苗。以0.5mL/只、1.0mL/只两个剂量分别肌肉注射免疫2月龄非免鸡30只,同条件设非免疫对照组8只,免疫后21d用两种分离菌株分别攻毒及两种菌混合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保护率为80%,对大肠杆菌病的保护率为100%,对两种菌混合攻毒的保护率为80%。本试验结果说明研制的二联灭活油乳剂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25.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of Pasteurella (P.) multocida have been known to be protective immunogens. Pasteurella lipoprotein E (PlpE)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n important cross reactive outer membrane protein in P. multocida. The gene encoding the PlpE of P. multocida serotypes A: 3, B: 2 and D: 1 was amplified from the genomic DNA. The amplified products were cloned and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was determine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recombinant clones revealed a single open reading frame of 1,011 bp, 1,008 bp and 1,017 bp encoding a protein with a calculated molecular mass of 37.829 kDa, 37.389 kDa and 37.965 kDa for serotypes A: 3, B: 2 and D: 1 respectively. The comparison of the plpE sequence in different capsular types revealed a high degree (>90%) of homology. Furthermore, the plpE gene of Haemorhhagic septicaemia causing serotype (B: 2) was expressed in E. coli and recombinant PlpE was strongly immunostained by antiserum against whole cell antigen, indicating that the protein is expressed in vivo.  相似文献   
326.
从病死兔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两极着色、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根据发病情况、病理变化、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其16S rRNA序列测定结果,确定为兔多杀性巴氏杆菌。通过动物试验证实,该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特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有较强的耐药性,在所检测的22种抗生素中仅对氟苯尼考、头孢氨苄、磺胺六甲氧嘧啶、头孢噻肟、洛美沙星、菌必治等8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因此防治时应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耐药基因检测发现,该分离菌株携带有多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27.
2008年冬新乡一猪场突然发生一起以呼吸困难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诊症状观察和剖检变化,有目的地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包括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流感病毒的检测,证明该起疫情是由猪流感继发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328.
巴氏杆菌是引起牛出血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之一,其致病血清型主要有荚膜A、B和E型。本试验选择、合成了针对3种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引物,建立了检测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多重PCR鉴别诊断方法。试验用2.5ngDNA模板即可扩增出目的基因,通过对引进的参考菌株进行检测表明,用该方法进行牛源巴氏杆菌的诊断和菌株分型特异性好,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329.
为了诊断患病死亡兔,对死亡兔进行临床解剖,细菌分离培养,获得DX01、DX02、JX01、JX02等4株菌.按照常规生化鉴定法,对分离菌进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DX01、DX02对甘露醇、乳糖、葡萄糖、麦芽糖均产酸产气,不发酵蔗糖,枸橼酸钠、尿素、V-P、硫化氢、明胶等反应均为阴性,靛基质、M-R、硝酸盐等反应均为阳性,与大肠杆菌标准株完全一致;JX01、JX02均发酵甘露醇、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不发酵乳糖,靛基质、M-R、V-P、硫化氢、明胶等反应均为阴性,硝酸盐反应为阳性,与巴氏杆菌标准株基本一致,JX01、JX02进一步经过16SrDNA检测与测序分析,与巴氏杆菌同源性为100%.分离菌动物接种试验结果,试验组小白鼠在2日内均死亡.死亡小白鼠体内均分离出了原培养物.结论:DX01、DX02为大肠杆菌,JX01、JX02为大肠杆菌,患病死亡兔由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按照琼脂扩散法做药敏实验,结果DX01、DX02只对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甲氧嘧啶敏感,对其他的药物不敏感;JX01、JX02对氧氟沙星、甲氧嘧啶、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强力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大观霉素等敏感,对头孢拉啶等中度敏感.治疗该病临床用药首选氧氟沙星、甲氧嘧啶.  相似文献   
330.
为确定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种类及其病原基因型,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并应用PCR扩增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典型培养特征,菌落形态和菌体染色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均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PCR扩增到457 bp的基因片段。采用5对分型引物对分离菌进行基因分型显示,仅有A型引物扩增到大小1 05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也显示分离菌荚膜基因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菌株荚膜特异性基因同源性高达97.6%~100.0%,系统进化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果表明,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研究结果将为禽霍乱的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