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上改建的6年龄垂穗披碱草人工植被中的毒杂草进行了防除试验,分析了甘肃马先蒿的侵入及其对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的侵入,严重降低了垂穗披碱草的盖度和密度,使其生物量降低了75%;当甘肃马先蒿侵入使垂穗披碱草的覆盖度≤70%时,给其他更多的物种造成发展空间,群落物种数量开始增加;采用化学防除可控制甘肃马先蒿的侵入和扩散,并维持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22.
马先蒿属植物花形态的多样化与传粉者的选择密切相关,而同域分布、花期重叠且共享传粉者的亲缘种是如何维持种间差异的,目前还不清楚。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地的甘肃马先蒿和半扭卷马先蒿为试验材料,连续两年测定与传粉相关的花特征,通过雌性适合度(种子产量)估计两种马先蒿不同花特征所受的表型选择大小及差异。结果发现:1)两种马先蒿各自的花特征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甘肃马先蒿的蜜腺深度、花大小及花柱长度之间是显著的正相关,年际间保持一致,而这些花特征与花序数及株高的相关性较低,尤其蜜腺深度与花序数和株高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半扭卷马先蒿的喙长、花柱长度、花大小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但是喙长与其他花特征的相关性在年际间有显著变化。2)两种马先蒿的花序数和株高受到显著的表型选择。除以上特征外,甘肃马先蒿的花大小、花柱长度及蜜腺深度受到显著选择,而半扭卷马先蒿中较少发现对花大小及花柱长度的选择作用,尤其花冠喙长没有受到选择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的蜜腺深度、花大小及花柱长度的发育及功能可能是高度整合的。半扭卷马先蒿中,花柱长度与花大小同样也可能在发育及功能上具有高度整合特性。增加开花数目、延长花期以及增加植株高度,是马先蒿属植物提高雌性适合度(种子产量)的主要手段。甘肃马先蒿种群中,花冠较大、花柱更长、蜜腺更深的个体有更高的雌性适合度,即能够生产更多的种子。半扭卷马先蒿喙长的变化不影响雌性适合度(种子产量),可能与传粉者介导的花粉扩散,即雄性适合度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马先蒿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及土壤含水量。[方法]以马先蒿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和土壤水分对其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恒温条件为20℃时,马先蒿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系数及峰值均最高(分别为43%、35%、12.82、13.79和2.92),萌发时滞、萌发历期和达峰时间均最短(分别为3、9、6 d),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种子萌发。变温条件为25℃/10℃时,马先蒿种子的发芽势和峰值分别为42%和1.55,明显高于其他变温处理。土壤含水量为7.5%时,种子萌发指数、萌发系数、发芽势和峰值最大,达峰时间最短。[结论]马先蒿种子萌发的最适恒温条件为20℃、最适变温条件为25℃/10℃、最适土壤含水量为7.5%。  相似文献   
24.
 为有效灭除草地害草轮叶马先蒿,采用2,4-D 丁酯在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进行了不同时期不同剂量化学防除试验。结果表明,防除轮叶马先蒿的最佳时期为盛花期;最佳药品用量是0.066 mL/m;喷施2,4-D 丁酯后,草地植被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轮叶马先蒿被部分或完全灭除,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在草地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同时杂类草新疆假龙胆受到一定的抑制,草地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5.
人工红松林疱锈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8块典型样地调查,经数据处理后得出:林中红松疱锈病的发生程度与病原中转寄主马先蒿属植物存在与否关系密切。两者相距50m以上时,病害明显减轻。不同罹病程度林分的土壤物理性状调查表明:土壤渗透系数越低,林分患病与马先蒿出现的频率越高。立地土壤中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高低与病害的发生程度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6.
梁瑞  杨敏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12-1113
[目的]为穗花马先蒿的开发利用和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点滴法,研究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种萃取物对枸杞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用95%乙醇作提取剂,料液比1∶10,提取穗花马先蒿杀虫活性成分为15.30%。随着乙醇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枸杞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升高,浓度50.00 mg/ml时,48 h的校正死亡率达96.38%,毒力回归方程为y=2.220x+2.859。5种萃取物对枸杞蚜虫的杀虫活性的顺序为石油醚>正丁醇>氯仿>乙酸乙酯>水,石油醚萃取物48 h的校正死亡率达96.38%。[结论]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枸杞蚜虫有较好的杀虫效果,48 h的LC50为9.21 mg/ml。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活性比较得知,杀虫活性成分主要是酯溶性的弱极性物质,分布在石油醚所在极性范围内。  相似文献   
27.
[目的]有效遏制有害杂草轮叶马先蒿(Pedicularis verticillata L.)在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的大面积发生.[方法]综合2006和2007年的单项除草剂化学防除效果,2008年选用2,4-D丁酯和二钾四氯钠盐2种药剂进行化学防除对比试验.[结果]不同时期不同浓度的药剂对轮叶马先蒿的防除效果不同;喷施2种药剂,防除有害杂草轮叶马先蒿的最佳时期均为盛花期;2,4-D丁酯的喷施对禾本科盖度有一定的影响,而二钾四氯钠盐的喷施对禾本科牧草没有影响.[结论]二钾四氯钠盐为灭杀轮叶马先蒿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28.
围栏措施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条件下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变化是研究其生态功能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乌玛塘高寒草甸示范区为例,对研究区植被进行植物群落学调查,对植物群落功能群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了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在围栏4年和8年后,围栏内外群落的结构变化和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1)围栏内物种多样性大于围栏外;围栏4年后群落内一年生、二年生植物重要值明显高于围栏外;围栏8年后,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优势度降低,一年生、二年生植物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成为优势物种之一;多年生禾草,杂类草以及一年生、二年生植物3个功能群所含物种数显著多于围栏外(P0.05);2)围栏4年后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围栏内围栏外,8年后表现为围栏内围栏外。短期围栏使得群落稳定性高于未围栏的群落,但是群落结构差异并不明显,随着围栏时间增加,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且群落稳定性降低,围栏外群落则趋向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