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3篇
  9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参照木材流体渗透特性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大型丛生竹种———龙竹竹材的纵向气体渗透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和含水率对竹材纵向渗透性有显著影响。预处理可提高竹材气体渗透性,水煮预处理试件的渗透性优于汽蒸预处理试件的渗透性;随竹材试件含水率降低,竹材纵向气体渗透性增加。这些结论可为竹材防霉处理、染色处理、防火处理等改性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2.
聚丙烯纤维对木/塑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木/塑纤维复合材料组分中添加聚丙烯纤维和对聚丙烯纤维进行预处理引起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和模压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聚丙烯纤维有助于改善材料的模压性能,但导致材料物理力学性能下降。对聚丙烯纤维进行预处理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3.
指出了微塑料是尺寸介于0.2~5.0mm不同形态塑料的统称。如今我国对微塑料污染的研究已经开展起来,但是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内容与成果都较于局限。而国际社会对此也没有对微塑料分离分析提纯方法达成共识,建立统一的标准。因此,建立准确、高效的微塑料分析方法十分必要。总结了微塑料采集、预处理、分离等研究方法,针对现阶段微塑料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4.
提高团花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水浸种可以提高团花种子种皮的透水性,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其中以50℃、60℃的温水处理效果最好,温水处理时间长短无显著差异,采用不同浓度的GA3处理团花种子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使种子萌发,且以100~200μl/l的浓度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5.
在目前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测量方法中,定量燃烧法虽具有很高的精度,但是价格比较昂贵;烧失法和湿氧化法比较费时,且测定中使用的化学药剂容易产生环境问题。化学试剂的使用和测定条件的专一也使得化学方法容易产生偏差,因此,需要一种快速、准确、低耗和环保的方法来测量土壤样品SOC含量。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作为一种无损、快速的分析手段,在农业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1-2],但是利用NIRS对土壤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最近才刚刚开始[3][5]。近红外光谱由被测样品的近红外特征光谱主导,包含了噪声、各种外界干扰  相似文献   
36.
该研究对硅藻土进行酸改性,并用来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得出2 mol/L硫酸为最佳酸改性剂,酸改性硅藻土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投加量为6 g/L,最佳pH为4.5,最佳搅拌时间为25 min,此时对垃圾渗滤液COD的去除率为33.1%,去除效果较为理想,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7.
以9个大白菜一代杂种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大白菜胚状体诱导率受基因型、预处理时间等因素影响。花药在接种后的15~30 d出现胚状体,最后得到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8.
从泥炭中提取腐殖酸的工艺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从泥炭中提取腐殖酸效果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碱提取液及其酸析液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硝酸对试验样品进行预处理提取率最佳,通空气氧化和超声处理对提取率有益,但是提升效果不明显。碱溶分析表明,若投加0.1mol/L的Na4P2O4与碱液混合,腐殖酸的提取率会得到显著提升,且随着碱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碱溶效果表现为:Na4P2O4+KOH>Na4P2O4+NaOH>KOH>NaOH>Na2CO3;酸析时,当CH+<2 mol/L时,HCl与H2SO4效果相当,且随着酸度的增加提取率增大,当C+>2 mol/L时,HCl优于稀HSO,这是由于硫酸将腐殖酸部分氧化,造成提取率降低。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对大豆秸秆、豆皮的最优水解条件和大豆秸秆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提高秸秆糖化效果及饲料转化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大豆秸秆、豆皮为材料,研究纤维素酶水解大豆秸秆的最适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大豆秸秆的最佳预处理条件。[结果]纤维素酶水解大豆秸秆的最适酶解温度为40℃,最适酶解pH值为6。在最适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可维持9~10h。底物经表面活性剂吐温.20和吐温-80处理后可以将产糖量提高,在两种处理条件下,糖产量分别可提高28%(吐温-20)和38%(吐温-80)。经薄层层析,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和麦芽糖两种成分。[结论]纤维素酶水解大豆秸秆、豆皮的最优条件为40℃、pH值6,并且表面活性剂吐温-20和吐温-80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豆秸秆产糖量。  相似文献   
40.
沼气工程高效稳定运行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分析了沼气工程相关技术现状和技术需求,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我国的原料收贮和预处理技术亟待升级,仍需大量的科研投入以研发关键的核心技术装备。实现沼气工程运行情况的有效监测和及时预警,以及开发合适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和功能微生物菌剂对推动我国沼气工程的高效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并研发新型膜材料和对常规材料的共混与改性处理是提高沼气膜分离提纯能力的主要手段。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是摆脱沼气工程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关键。结合沼气工程产业发展需求,充分论证技术瓶颈,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加大科技攻关投入,实现自主化技术研发、标准化工程设计、工厂化装备制造、模块化安装建设以及专业化安装调试等标准化集成,同时创新沼气工程技术的应用模式能更好地推动沼气工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