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96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5篇
  37篇
综合类   591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朱鹮羽毛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朱鹮(Nipponia nippon)不同部位羽毛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起飞翔作用的飞羽和尾羽主要由有钩羽小枝和无钩羽小枝构成;有钩羽小枝和无钩羽小枝相互啮合形成坚实的羽面来减少飞行阻力。组成羽冠的颈羽有着特殊的特点,先端羽小枝两侧全部为无钩羽小枝,而后沿着羽轴向根部逐渐变化,出现有钩羽小枝。尾羽的有钩羽小枝中的小钩数绝大多数为4个,纤毛为6对;飞羽的有钩羽小枝中的小钩数绝大多数为5个,少部分为6个,纤毛为6对;颈羽的有钩羽小枝小钩数绝大多数为4个,纤毛为5对。朱鹮的各羽小枝的腹齿数变化较大。羽轴及羽枝轴无明显特征,髓质层由多孔的髓腔构成。  相似文献   
992.
为探讨湘西南山地植物区系特征,分析了龙底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单(寡)种属的组成与特性,结果表明: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88科859属2 174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15属21种;植物区系中有单(寡)种属183属,归属于83科,含209种,占区系中总属数的21.30%。单(寡)种属能表征该区植物区系的古老残遗性、特有性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组成特点,能表现出植物的演化阶段与过程;单(寡)种属同植物区系中所有属的生长型组成比例与生活型谱间存在差异,但也具有一些相同的组成变化规律;植物区系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为主,而单(寡)种属以温带成分为主。单(寡)种属以中国特有属、东亚特有属和热带亚洲特有属占优势。  相似文献   
993.
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植物群落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瑶  杜建伟  张汉尧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22-7324,7327
[目的]研究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植物群落分布规律。[方法]以云南高原地区的若干湖泊为例,探讨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水生植被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并分析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的退化现状及原因。[结果]云南高原湿地水生植物种类减少,物种多样性和生物总量下降;耐肥耐污、适应性强、繁殖快的植被易形成单优群落;一些具有代表性、对污染敏感的植被退化甚至灭绝。这反映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水质发生变化、污染加重、水体富营养化、湿地陆地化进程加速等现象。造成云南高原湖泊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压力增加、工农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合理的开发和过度开采、水体富营养化等。[结论]该研究为高原湖泊湿地的保护、环境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动物物种多样性,并讨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2000~2008年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质量及不同水平文章的比例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对其原因进行细致剖析,以期为研究所未来的发展方向、科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提供必要素材。  相似文献   
996.
高温对椰心叶甲啮小蜂保护酶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幼虫、 蛹和成蜂经 30、 33、 36、 39、 42 ℃处理后体内 3 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 (1)经不同高温处理后, 椰心叶甲啮小蜂幼虫、 蛹和成蜂体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 其中幼虫、 蛹体内 CAT 活性高于对照。 39 ℃为CAT 清除 H2O2 的最适温度, 高于 39 ℃则 CAT 活性受抑制。 (2)经不同高温处理后, 椰心叶甲啮小蜂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高于对照, 蛹和成蜂体内 POD 活性低于对照。 幼虫在 33 ℃时体内 POD 活性达最大值, 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 蛹和成蜂体内 POD 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3)经不同高温处理后,椰心叶甲啮小蜂幼虫和蛹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其体内 SOD活性均高于对照。 成蜂体内 SOD 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 在 39 ℃时达到最大值, 但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997.
方健  司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55-20157
在对农业植物遗传资源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最重要的2种知识产权保护形式———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为例,阐述了我国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揭示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不规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高全社会对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意识;设立专门的法律制度保护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完善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管理体制;加强我国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国际保护。  相似文献   
998.
对赣南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进行初步描述和分析,针对赣南植物资源保护的现状,提出保护建议,为赣南的植物资源保护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99.
 Certain cellular responses to stresses and stimuli are regulated by a G-protein-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 A rice dwarf mutant that is defective in the α subunit of the heterotrimeric G-protein was found to be fully protected from blast fungus by the plant activator probenazole (PBZ) despite the 1-day delay in induction of the PR-10 gene PBZ1 by PBZ.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ignaling pathway for protection by PBZ is not via the G-protein, although G-protein is involved in the induction of PBZ1 by PBZ. Received: March 27, 2002 / Accepted: August 20, 2002  相似文献   
1000.
对2004年5月11~1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15届国际植保大会的学术交流进行了回顾,总结出目前国际植物保护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大会取得的几点共识.对照国际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国内研究的优势领域及尚未能充分展开或需要加强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