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17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凤尾蕨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凤尾蕨Pteriscretica和Pteirsumbrosa孢子无菌接种于1/2MS大量元素和KP大量元素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置于温度20~22℃、光照强度为2200LUX连续光照的培养室中培养。用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记载配子体及孢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形态,以此确定配子体发育类型和配子囊个体发育特性。两凤尾蕨孢子培养5~7d后萌发,原叶体早期发育大致相近,与Oeratopteris发育类型类似:幼原叶体匙形具侧生分生区,同时,存在一些不规则的配子体发育类型,凤尾蕨Pteriscretica的一些个体的发育类型介于Adiantum和Ceratopteris类型之间,而P.umbrosa的一些个体介于Kaulina和Ceratopteris之间。培养25~33d后原叶体达到性成熟,P.cretica以雌性配子体为主,而P.umbrosa则以雄性配子体为主。配子囊发育属薄囊孢子型。孢子体无配子生殖。  相似文献   
32.
尖叶杜英等4种景观树种轻基质容器育苗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尖叶杜英等树种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在于筛选出每种树种最佳的轻基质配方。设立15组不同配比的轻基质,测量尖叶杜英、山杜英、铁冬青、仪花的4项生长指标,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出最佳的基质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对尖叶杜英育苗效果较好的基质配比有M3(椰糠)和M10(黄心土:泥炭土=1:4),对山杜英育苗效果较好的基质配比有M4(黄心土:泥炭土=1:1)和M9(黄心土:椰糠:蘑菇渣=2:1:1),对铁冬青育苗效果较好的基质配比有M9(黄心土:椰糠:蘑菇渣=2:1:1)和M8(黄心土:泥炭土:蘑菇渣=2:1:1),对仪花育苗效果较好的基质配比有M12(黄心土:蘑菇渣=1:4)和M8(黄心土:泥炭土:蘑菇渣=2:1:1)。  相似文献   
33.
非洲红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洲红茄的叶片为外植体,MS作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比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了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BA 2.5 mg/L+IAA0.5 mg/L;芽继代和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BA 0.5 mg/L.将不定芽接种于MS培养基10 d可产生根系,壮苗后移栽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34.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砷(As)超积累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creticaL.)与玉米品种云瑞6号(ZeamaysL.Yunrui6)、云瑞8号(ZeamaysL.Yunrui8)、云瑞88号(ZeamaysL.Yunrui88)间作对其吸收积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大叶井口边草的生物量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其生物量。与玉米间作显著提高了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和根部对As、Cd的吸收,同时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对Pb的吸收,而地下部对Pb的吸收却有明显增加,尤其以云瑞8号的间作效应最显著。与单作相比,间作能显著提高玉米各器官重金属含量,只有云瑞88号的茎中As含量明显降低,由单作的310.89mg.kg-1降低至间作的145.86mg.kg-1。研究初步表明,大叶井口边草与云瑞8号间作可提高修复As、Cd、Pb污染土壤的效率。  相似文献   
35.
狗牙根和牛鞭草的消浪减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剧烈的土壤侵蚀和库岸坍塌是三峡水库消落带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而植被恢复是治理消落带的关键措施之一,植物的消浪固土能力是消落带适宜植物配置的重要依据。为了探讨三峡水库消落带典型草本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和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Poir.)Stapf et C.E.Hubb.)的消浪减蚀效应,进行了植物消浪和波浪冲刷的水槽概化模拟试验。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消浪效应有较大差异,在周期较长(1.2~1.5 s)时狗牙根平均消浪系数为0.54,明显高于牛鞭草(0.37);而在周期较短时(0.8~1.0 s)则2种草本消浪性能相当,消浪系数均介于0.15~0.30之间。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狗牙根、牛鞭草平均侵蚀模数分别为17.63、57.28 g/(m2·min)。2种草本的减蚀效应均在89%以上,最高可达98.59%。植物的减蚀效应是其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的综合作用结果,其中牛鞭草根系的固土贡献率在91%以上,而地上部分仅为7.4%~8.6%;狗牙根根系固土贡献率(71.2%~76.2%)显著低于牛鞭草,但其地上茎干部分贡献率(23.8%~28.8%)要显著高于牛鞭草(P0.05)。可见2种植物都有较好的消浪减蚀效应,总体上狗牙根的消浪能力和综合减蚀效果均要略强于牛鞭草。波浪大小和周期、植被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形态对消浪减蚀效应有重要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可适当的推广到其他水库或湖泊消落带。  相似文献   
36.
狭眼凤尾蕨的形态发生及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量元素减半的MS(1/2 MS)+200mg/L NaH2PO4为基本培养基,对狭眼风尾蕨孢子进行无菌培养.研究发现,狭眼凤尾蕨形态发生过程可分为8个具有显著形态特征的阶段,即孢子萌发、丝状体、片状体、幼原叶体、原叶体、性器官形成期、合子和胚形成期.进行组织培养的结果表明,1.O mg/L的BA浓度最适合原叶体的生长发育,0.5~1.O mg,L的2,4-D对诱导原叶体脱分化为愈伤组织最有利,而高于0.3mg/L的NAA浓度对原叶体的发育起抑制作用;基本培养基中30 g,L的蔗糖较适合配子体的发育;而15 g,L的蔗糖最适合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孢子体的发育无需任何外源激素的诱导.  相似文献   
37.
用室内土培试验方法,在采自田间的Pb、Cd和As复合污染土壤中单作或间作龙葵和大叶井口边草条件下,筛选出修复Pb-Cd-As复合污染土壤较好的种植方式为间作。进一步在间作方式下,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EDDS(乙二胺二琥珀酸)、NTA(氨三乙酸)和EDTA(乙二胺四乙酸)对植物吸收Pb、Cd和As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显著促进了龙葵地上部对Cd的吸收量和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对As的吸收量,间作龙葵地上部吸收Cd和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吸收As含量分别是单作龙葵和大叶井口边草的1.3倍和1.4倍,说明间作龙葵和大叶井口边草比单作更有利于修复Pb-Cd-As复合污染土壤。间作条件下,大叶井口边草对螯合剂的耐性比龙葵更强。3、6、12mmol.kg-1EDTA能极显著增加土壤中Pb、Cd有效态含量,从而促进龙葵地上部对Pb吸收和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对Pb、Cd吸收。EDTA比NTA具有更强的提高土壤Pb、Cd有效态的能力,但对土壤As有效态促进作用与EDTA相比,NTA效果极显著,1.5、3mmol.kg-1NTA处理极显著提高土壤As有效态含量及促进龙葵和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对As吸收。  相似文献   
38.
一种分离与纯化半边旗有效成分5 F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地分离和纯化半边旗抗肿瘤有效成分5F的新方法。方法:提取出半边旗成分5F和4F的混合物后,制备含AgNO3的硅胶柱,用此柱分离和纯化5F。结果:获得5F和4F的产品,经测定后其纯度令人满意。结论:含AgNO3的硅胶柱可以有效地分离纯化半边旗有效成分5F。  相似文献   
39.
蜈蚣草孢子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蜈蚣草孢子组织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提高蜈蚣草的繁殖效率。[方法]以蜈蚣草孢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找出合适的萌发培养基、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结果]蜈蚣草孢子在1/8 MS1、/8 MS+0.2 mg/L 6-BAk、nop 3种萌发培养基中均可长出原叶体,之后接种到1/2 MS+1.0 mg/L 6-BA+20.0 g/L蔗糖诱导培养基中,30 d后形成球状体(GGB),将GGB接种到1/2 MS+0.5 mg/L 6-BA+0.05 mg/L NAA+20.0 g/L蔗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将GGB接种到1/2 MS+0.5 mg/L 6-BA+0.2 mg/L NAA+20.0 g/L蔗糖分化培养基上,20~30 d后分化出孢子体,再转入1/2 MS+0.2 mg/L NAA+20.0 g/L蔗糖生根培养基,30 d左右长出细根,缓苗后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结论]该研究为蜈蚣草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和基因转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蔡建秀  刘一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82-4184
对福建泉州地区的九节木果实红色素进行提取,从食品添加剂角度研究了红色素的理化性质及常用食品添加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九节木果实红色素不溶解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是类胡萝卜类色素;低温或者适当加热时稳定性较好;在光照中和酸性、中性条件下稳定;Fe3+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K+、Cu2+、Mg2+、Al3+、Zn2+有一定的增色作用。葡萄糖、蔗糖、苯甲酸钠、抗坏血酸也有不同程度的护色效果。该色素还具有一定的抗还原能力,抗氧化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