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7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497篇
基础科学   69篇
  338篇
综合类   1440篇
农作物   321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81篇
园艺   262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Salinity is a major abiotic stress that affects crop produc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Biochar is an activated carbon soil conditioner that can alleviate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salinity.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ameliorative effect of 1% and 2% of biochar application on wheat seed germination and growth attributes under salinity. Both levels of biochar improved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conditions under salinity; however, 2% biochar level was more effective compared to 1% level. Root and shoot length increased up to 23% and11% with 2% biochar,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increase of 16% and 10% in leaf water potential and osmotic potential was noted with 2% biochar at 150 mM salt. The decrease in proline content and soluble sugar at 2% biochar was 51% and 27%, respectively. Decrease in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was 15.3% at 2% level of biochar under stress biochar mitigate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alinity and improved wheat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42.
为了研究外源性环核苷酸对动物体内血脂、血糖及血蛋白的动态变化规律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哈白兔为试验动物,通过注射外源注射环鸟苷酸、环腺苷酸及其等量混合物的腹腔注射液,研究了不同处理组4天内不同时间点动物血脂、血糖及血蛋白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发现: cGMP单独处理后,血脂含量大幅度增加,平均增加了17.63%,而经过cAMP处理后的血脂含量有较小幅度的减小;cAMP单独处理后,血糖含量平均增加了1.79%,而cGMP单独处理后血糖含量明显增加,增加率超过了10%;经过cGMP,cAMP和混合处理后血蛋白平均增加率大约为5%左右。此外,cGMP对促进脂肪的合成代谢有明显作用,通过注射cGMP在10h内对血脂没有影响,10~21h对血脂的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21h后血脂才保持一定的增加幅度;而cAMP对降解有较小作用,通过注射cAMP在45h以内对血脂有降解作用,而45~65h又转为合成作用,65h以后作用消失;注射CNT 6~21h时,糖异生作用促进了动物体内血糖含量的增加;注射CNT对血蛋白的作用不明显。这些主要代谢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应用CNT调控动物体内营养物质代谢水平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甜菜耐低温种质筛选和苗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气候箱,采取耐低温发芽筛选方法,对50份二倍体甜菜种质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筛选出耐低温的种质12份,芽期耐冷指数≥0.76。通过苗期耐寒性鉴定发现,这12份种质的苗期耐冷能力与芽期基本一致,但个体间对低温的反应速度及持久性表现存在差异,其中,6份资源具有更强的苗期耐冷能力。试验证明,甜菜种质苗期冷害的生理临界温度为3~6℃,在该低温阈值下,耐冷性强的种质对温度变化不太敏感,而耐冷性弱的资源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1~2℃是甜菜冷害的发生温度,耐冷性强的资源表现为停滞生长,子叶皱缩卷曲,真叶和下胚轴出现似烫伤表现,逐渐死亡;耐冷性弱的资源受冷害症状较早出现,很快发生畸变和死亡。  相似文献   
44.
粘度是黄芪多糖提取、加工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溶液温度、黄芪总糖含量、浸提温度是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粘度随溶液温度升高而降低,粘度越大,温度变化对其影响越显著;黄芪总糖含量低于300mg/mL或高于1000mg/mL时,溶液温度对粘度影响较小;浸提温度超过70℃后,不同粒度物料浸提液的总糖含量未增而粘度明显增大,黄芪多糖浸提温度不宜超过70℃.  相似文献   
45.
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近红外透射检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设计的近红外透射式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检测系统主要包括光纤光谱仪、光纤透射附件、数据采集卡以及自制光源。对50个麒麟瓜SSC进行了预测试验,采用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别建立了样品的原始光谱、一阶微分光谱、二阶微分光谱和SSC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1,均方根校正误差0.347,均方根预测误差0.302,样本真实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10。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不同采收期甜玉米品质性状的变化,以7个国内生产主推甜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授粉后15、18、21、24、27、30天共计6个采收期,动态监测甜玉米籽粒含水率、果皮厚度和糖组分等指标。结果表明:(1)参试甜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在授粉后15~30天呈下降趋势,其籽粒含水率变幅为80.09%~68.76%。不同甜玉米品种间籽粒含水率的平均下降速率各异。‘京科甜608’、‘京科甜533’和‘中农大甜413’籽粒含水率下降速率相对缓慢。(2)参试甜玉米品种果皮厚度随授粉后天数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1天左右。不同品种间籽粒平均果皮厚度以‘京科甜608’和‘米哥’最低,为78.40 μm;‘中农大甜413’最高,为91.63 μm。(3)参试甜玉米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5~30天呈降低趋势,‘京科甜533’、‘京科甜183’、‘京科甜608’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5~24天相对较高。蔗糖和山梨醇含量随授粉后天数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授粉后21~30天,蔗糖含量以‘京科甜158’和‘米哥’含量相对较高。籽粒发育初期(授粉后21天之前),籽粒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之后蔗糖逐渐增加。不同品种间,‘京科甜533’、‘京科甜183’、‘中农大甜413’和‘京科甜608’籽粒中总糖含量均高于‘米哥’,其籽粒中糖组分主要以果糖和葡萄糖等还原性糖为主,而蔗糖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7.
利用35对SSR引物分析40对不同的甜菜单胚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每对引物扩增得到的条带数在2~12之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I)、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分别为2.306、0.891和0.519。采用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遗传距离。聚类结果显示,除供试材料22与其他材料的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单独为一类群;其余的供试甜菜品系可分为4个类群;共有14对甜菜单胚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完全聚合在一起,说明经过回交后,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细胞核基因组之间几乎达到一致,纯度较高,今后可以直接应用于甜菜育种中;另有26对纯度较低,遗传距离较大,还需要继续进行回交至纯合。80份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462,最小为0.120。14对聚合在一起的原配组中的不育系之间遗传距离各不相同,今后可选择14对中遗传距离较大的不育系和其异型保持系配制二元不育系,用于杂交种中的母本。加大培育出甜菜新品种的可能性,同时减少了育种工作中的盲目性,有效的提高了甜菜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48.
不同品种梨汁中糖和有机酸含量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品种梨汁中的糖和有机酸含量,并应用SAS统计软件对各种糖和有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梨汁中的糖主要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不同品种梨汁中果糖、葡萄糖及总可溶性糖含量变异较小,相对稳定,果糖与葡萄糖、总可溶性糖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有机酸有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莽草酸、酒石酸、奎宁酸、乳酸和富马酸,以苹果酸含量最高;不同品种梨汁中各有机酸含量差别较大,其中琥珀酸与乳酸、富马酸,莽草酸与柠檬酸、奎宁酸的含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9.
Cd2+胁迫对紫花苜蓿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紫花苜蓿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2 胁迫对不同茬期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重金属Cd2 胁迫剂量的加大,3茬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倒"N"形规律变化,即降-升-降的变化,这与重金属诱导下紫花苜蓿的防御机制有关。3茬紫花苜蓿的可溶性糖含量不同,依次是第1茬>第2茬>第3茬,3茬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不同:低浓度Cd2 下,第2茬>第1茬>第3茬;高浓度Cd2 下,第2茬>第3茬>第1茬。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苜蓿的收割,导致Cd流失,胁迫作用减弱或者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
西瓜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京欣一号西瓜的亲本及杂种一代的几种同工酶系统及可溶性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酯酶和可溶性蛋白随发育阶段或营养状况的改变而改变;而在相同萌发时期,过氧物酶工酶、酯酶同工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和淀粉酶同工酶在亲本及杂种间未见差异,杂种的可溶性蛋白图谱表现与母本相同,而与父本有差异。此外,对6个品种的西瓜、非洲西瓜和瓠瓜的分析结果表明,非洲西瓜和瓠瓜的过氧化物酶酶谱、酯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