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0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林业   112篇
农学   363篇
基础科学   6篇
  110篇
综合类   1093篇
农作物   187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894篇
园艺   162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胚胎冷冻保存已广泛用于胚胎移植、动物克隆以及动物资源保护.此技术的应用需保证胚胎在冷冻-解冻后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自从1972年小鼠胚胎冷冻保存获得成功以来,许多学者在简化冷冻程序,缩短冷冻时间,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胚胎冷冻的原理、保护剂、冷冻方法以及解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2.
农杆菌介导法将Bt基因转入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尚前  王罡  季静  王萍 《大豆科学》2007,26(1):103-106
以6个品种大豆体细胞胚为受体,以Bt基因为目的基因,应用根癌农杆茵介导法对大豆进行了遗传转化,经体细胞胚萌发、生根及壮苗培养和卡那霉素选择培养,获得了完整的抗性再生苗,经PCR、PCR-Southern和点杂交分析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Bt已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3.
【目的】对菜心小孢子培养的诱导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胚胎诱导率,创制优良DH系应用于育种实践。【方法】设置不同蔗糖浓度和激素(6-BA和NAA)浓度组合的NLN诱导培养基,以10份不同基因型的菜心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及出胚率分析,筛选最佳诱导培养基。【结果】7份材料诱导出胚状体,不同基因型间的胚胎诱导率差异显著,说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形成的主要因素;在无激素处理中,100 g/L蔗糖浓度NLN(NLN-10)小孢子胚诱导率最高,出胚材料诱导率在3.45~30.46胚/皿;NLN含量减半的1/2 NLN-10培养基处理出胚率约为NLN-10处理的2/3;130 g/L蔗糖浓度NLN处理出胚率显著降低,最高仅为14胚/皿,蔗糖浓度为160 g/L的NLN(NLN-16)处理未出现胚状体;在NLN-10中分别添加0.1 mg/L 6-BA和NAA,促进出胚效果最佳,出胚率最高的 Rt19006达46.93胚/皿,是不添加激素处理的1.5倍;当NLN-10 中6-BA和NAA浓度均达到0.2 mg/L时,胚胎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结论】筛选出可有效促进菜心小孢子出胚的诱导培养基配方,即100 g/L蔗糖浓度的NLN+6-BA 0.10 mg/L +NAA 0.10 mg/L。  相似文献   
74.
Selecting beneficial DNA variants is the main goal of animal breeding. However, this process is inherently inefficient because each animal only carries a fraction of all desirable variants. Genome editing technology with its ability to directly introduce beneficial sequence variants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to modernize animal breeding by overcoming this biological limitation and accelerating genetic gains. To realize rapid genetic gain, precise edits need to be introduced into genomically-selected embryos, which minimizes the genetic lag. However, embryo-mediated precision editing by homology-directed repair (HDR) mechanisms is currently an inefficient process that often produces mosaic embryos and greatly limits the numbers of available edited embryos. This review provides a summary of genome editing in bovine embryos and proposes an embryo-mediated accelerated breeding scheme that overcomes the present efficiency limitations of HDR editing in bovine embryos. It integrates embryo-based genomic selection with precise multi-editing and uses embryonic cloning with elite edited blastomeres or embryonic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o resolve mosaicism, enable multiplex editing and multiply rare elite genotypes. Such a breeding strategy would enable a more targeted, accelerated approach for livestock improvement that allows stacking of beneficial variants, even including novel traits from outside the breeding population, in the most recent elite genetic background, essentially within a single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75.
广西西门塔尔肉牛超数排卵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分析广西牛超数排卵技术实施现状,[方法]试验设计在广西宾阳、都安、大化、崇左等4个肉牛养殖场(4组)各选择16头西门塔尔成年母牛作为试验母牛,采用孕酮栓(GIOB)+促卵泡素(FSH)+氯前列烯醇(PGF2)的方法对试验母牛进行超数排卵,观测试验母牛获得总胚胎数、可用胚数、一级胚数,分析超数排卵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76.
水稻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通过分化培养基的再诱导,产生体细胞胚胎(胚状体)。培养条件对胚状体的形成是很重要的。胚状体发生过程中,形成胚原细胞;原胚;球形胚;心形胚;以及不很明显的鱼雷胚(或梨形胚)等形态。胚原细胞可以单个发生,也可群体发生,因此可以形成胚胎群。  相似文献   
77.
蒙古绵羊早期胚胎泌尿及生殖器官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12~16d(意指胚胎发育到12~16d),在胚中轴形成期显示出原肾遗迹。E17~30d,中肾发育成长梭状,悬于背系膜两侧。E21~~30d,后肾芽由杆状变成椭圆形,在肾盂与集合管的周围被后肾组织包围。中肾管与后肾管先后通向尿囊基部。 E24d,胚长10mm,生殖腺发育成长梭状,突向体腔。胚长14mm,米勒氏管的原基呈皱襞状,发生于中肾前部两侧,并向后移位于中肾管外侧。 E21d,尿殖窦腹面开始分化出尿道沟,伸向生殖结节的顶部。E6~30d,生殖结节由丘状变成圆锥形。  相似文献   
78.
家兔早期胚胎体外培养和移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FSH,PMSG,HCG和ICI-80996对20只家兔进行超数排卵,平均每只排卵19.1枚,回收胚胎13.5枚。超排卵数和卵子回收数FSH分别为26.3枚和21.15枚,PMSG为22枚和13.5。将正常的25枚1细胞,7枚2细胞和32枚4细胞期胚胎在TCM-199培养液,5%CO2和 38.5℃环境中培养60-7 0h,63.17%的胚胎可发育至囊胚移植至5只体兔后,产出仔兔13只。  相似文献   
79.
小麦组织培养体细胞胚胎的次生胚状体发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首次通过幼胚和成熟胚培养,对小麦体细胞胚胎的次生胚状体发生潜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幼胚培养效益显著优于成熟胚,主要体现为成熟胚外植体存在严重的难以克服的微生物污染难题,其平均污染率达50%以上,而幼胚仅为0.97%。同时.叶状体化愈伤组织发生率和植株再生率.幼胚极显著高于成熟胚(P〈0.001)。对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物的组织学切片观察发现,成熟胚愈伤组织的细胞大、多呈长形或不规则形、胞质稀薄或空囊状、胞间排列松散,没有明显的分生组织区;而幼胚愈伤组织的细胞小、多圆形、胞质浓密、染色深、胞间排列紧密、具有明显的分生组织区,能分化形成体细胞胚胎,并且还发现材料“Fan-33”具有体细胞胚胎的次生体细胞胚胎发生潜力。这种优异的体细胞无性克隆特性,对优化小麦遗传转化系统,提高转基因工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小鼠体内发育的囊胚、扩张囊胚和从1-细胞期取出在CZB培养液中培养的囊胚、扩张囊胚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39.00,38.43和42.47,39.56.经统计分析。体内与体外CZB培养的染色体数目无显著性差异.体外CZB培养的不同时期添加外源性H2O2,发育至囊胚、扩张囊胚阶段,制作胚胎标本,观察胚胎的染色体数目.结果显示:扩张囊胚的0~72h组的染色体数目与对照组的染色体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它各发育阶段的各处理组染色体数目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经H2O2处理之后存活下来的胚胎与正常体外发育的胚胎染色体数目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