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4篇
农学   279篇
基础科学   5篇
  118篇
综合类   322篇
农作物   13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选用幼穗、幼胚、茎尖等五种外植体进行组培,结果表明,幼穗和幼胚的分化率最高,最适宜选用进行高粱体细胞克隆变异利用研究。对9个高粱品系的166个R2代株系进行了观察分析,除两个品系外,其余7个均有变异株系出现,其中晋粱5号的变异频率高达26%,9个品系的平均变异频率为11.24%。筛选到多个高粱骨干恢复系的无性系变异材料,并且以优良变异系R111为父本育成了优良杂交种一个,已通过审定,定名为晋杂18号。  相似文献   
82.
采用模糊聚类方法,选取16个性状作为刻划指标,对25个常用高粱恢复系、保持系材料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由于品种间的相互杂交和复式杂交,大部分恢复系材料间的贴近度已很大,遗传分歧性变小,聚为一类。多数保持系材料间的贴近度很小,它们多为外引材料及多个材料的杂交后代,遗传异质性较大,独立成类。选育杂交种时,在类间选配亲本易获得强优杂交组合。对一些差异不太大的性状的改良,宜在类内选择亲本,以便于后代的迅速稳定;而对一些差异大的性状的改良,则宜在类问选配亲本,这样后代类型丰富,易于选择。  相似文献   
83.
郑卓  李健  圣忠华  彭智勇  罗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58-11759
[目的]探索高粱总DNA的快速、高效提取方法,为将其导入水稻提供大量、高质量的DNA。[方法]以高粱幼叶为材料,分别采用SDS法、CTAB法、尿素法和NaOH法提取高粱总DNA,并对不同方法提取DNA的纯度、浓度和产量进行检测。[结果]尿素法提取DNA纯度和质量最好,SDS法和CTAB法次之,NaOH法最差。采用尿素法、SDS法、CTAB法和NaOH法分别可从1g高粱样品中提取到约292.00、21.75、152.25和243.75μg的DNA。4种方法提取的高粱总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NaOH法不能有效提取高粱总DNA,其他3种方法在提取高粱总DNA时能较好地保证其完整性。高粱总DNA分子量约为50KB。[结论]尿素法提取DNA的纯度最好、产率最高,是一种理想的高粱总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84.
广东省砖红壤旱地土壤养分状况的网室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Hunter介绍的技术,对广东省砖红壤早地11个样本进行了土壤养分状况的网室调查,结果表明,砖红壤旱地土壤中氮、磷缺乏非常严重,减氮、减磷处理减产50%左右,钾则在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效果很明显,其他母质减钾处理减产30%或更少,石灰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pH5.0以下的土壤,其影响不亚于氟、磷、镁是一个普遍有效的元素,施镁可增产16%~40%。该类土壤不缺硫,施硫没有显著效果。微量元素要注意施用钢,11个样本中有6个效应显著,这类土壤施用硼、钼,锌效果一般,需要量多的作物可以考虑,至于铁、锰,这类土壤本身不缺乏,施用投有效果。  相似文献   
85.
高粱A2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是美国高粱育种家舍尔茨教授于1976年创制,1979年引入中国。它的细胞质来自埃塞俄比亚,细胞核产自印度。A2型不育性是由一对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作用。不育系的基因型是S2(ms2ms2),其保持系的基因型是F2(ms2ms2),恢复系的基因型是F2或S2(Ms2Ms2)。对A1型不育系恢复或保持,大多对A2型也恢复或保持,少数恢复系呈保持型,说明A2具有更广泛的保持源。温度是影响育性的主要因子,在自然条件下,A2不育系雌蕊败育轻或不败育,雄蕊遇高温可散出花粉,使不育系产生少量自交结实。A2型胞质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与A1胞质无明显差异。山西省农科院1987年育成了第一个在生产中可以利用的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V4A,并组配出A2型杂交种——晋杂12。该杂交种于1997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A2V4为母本组配并经省级审定杂交种5个。因此,该不育系的创制,于1998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原四平市农科院,用A2TAM428与南133组配成四杂25号,于2002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农科院用A2型不育系培育出吉杂80、吉杂83、吉杂96、吉杂97,辽宁农科院育出辽杂10等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文中讨论了非迈罗胞质的育性反应及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86.
高粱抗旱性状的变异系数与杂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个杂交种及其相应亲本在水地、旱地两种环境条件下9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和杂种优势进行了统计分析。变异系数旱地变幅较大,表现在二级技梗数的变异上,水地变异幅度相差2.3倍,而旱地变异幅度则相差4.4倍。在杂种优势的表现上,水地明显超过旱地,这说明培育高产抗旱杂交种的难度所在。从而提出在旱地育种上,在注意提高茎叶重的前提下,直接选择二、三级枝梗数多的材料,有可能培育出抗旱和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87.
两种野生花灌木硬枝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燕山东段两种野生花灌木蚂蚱腿子(Myripnoisdioica)和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为材料,进行了硬枝扦插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花灌木均为皮部生根类型,蚂蚱腿子不形成愈伤组织,胡枝子仅有少量插穗产生极微量的愈伤组织;(2)两种花灌木的最适外源激素和浓度并不相同,其中100mg·kg-1的NAA对蚂蚱腿子的生根率影响最显著;100mg·kg-1的IBA可有效提高胡枝子的生根率、根长及不定根根数。  相似文献   
88.
HS-57为高粱两用不育系,对其雄性不育的不育性和恢复性研究表明,HS-57在晋中盆地的育性表现,不同年份存在差异。其不育性的恢复受两对等位显性基因控制。A1类型保持系不能恢复其育性,A2类型保持系和恢复系对其育性表现恢复。  相似文献   
89.
高粱不同分类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份高粱不育系和24份恢复系组配的72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高粱分类组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7种性状的总平均优势为121.5%。株高和穗长正优势占98.6%和97.1%,产量和产量组分在52.8%~81.9%之间,出苗至50%开花日数负优势占87.5%。不同分类组小区产量、穗粒重和穗粒数的杂种优势差异较大,除穗粒数外,顶尖族组和混合族组的平均超高亲优势水平和次数都高于都拉族组。顶尖族组的SC72614和SC5414,都拉族组的S21014和混合族组的SC37014和S11014E的产量及其多数产量组分具一般配合力正效应,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平准。在10个最高产杂交种中,父本是顶尖族的6个,属顶尖工艺群;父本是混合族组的4个,分属惹拉—惹拉、顶尖—考拉和浅黑—菲特瑞塔工艺群。因此,从顶尖族和混合族组里选择亲本更易获得强优势杂交种。  相似文献   
90.
国家作物种质库长期贮藏的高粱种子生活力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国家作物种质库贮藏高粱种子的生活力状况,为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高粱种子及其它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及更新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达到长期安全保存种质资源的目的。【方法】对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藏10年以上的3 300份高粱种子的生活力进行了监测,分析了不同起始发芽率和来自不同供种单位和年份种子的生活力变化,探讨了种子起始质量对贮存效果的影响。【结果】90%的种子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10年后的发芽率仍保持在入库最低标准85%以上,有33份(占被监测份数的1.00%)出现了明显下降,发芽率从85%以上下降至70%以下。从总体上看,低发芽率水平的种子份数增加,高发芽率水平的种子份数减少。来自不同供种单位和不同年份种子间的发芽率下降差异显著。【结论】在进行种子生活力监测时应首先监测生活力出现显著下降的送存单位提供的种子。另外,监测时应按顺序一份一份地检测,不能进行抽测,因即使是同一单位在同一年份送存的种子生活力变化范围非常大。种子在繁殖或更新时还应将其生长季节,特别是种子成熟和收获时候的气候条件进行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