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李燕  顾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6,(27):245-246
[目的]研究高粱的分蘖发生与播期、肥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选取的高粱材料进行分播期和分肥力区域播种试验,观察其分蘖的发生情况。[结果]高粱分蘖的发生与温度、肥力、材料自身均有关系,与肥力呈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而起决定作用的是材料自身是否具有分蘖基因。[结论]该研究可为高粱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目的]为大面积生产所需的综合配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粳稻品种皖稻68为试材,研究N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对旱直播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N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基∶蘖∶促∶保=4∶2∶2∶2)与5∶5(基∶蘖∶促∶保=3∶2∶3∶2)的产量最高;不施基蘖肥不利于提高分蘖率,对叶龄影响较大,但过重施用基蘖肥,则使无效分蘖增多,有效叶面积率降低;适当增加穗肥,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群体的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结论]N肥基蘖肥与穗肥的最适比例为6∶4(基∶蘖∶促∶保=4∶2∶2∶2)与5∶5(基∶蘖∶促∶保=3∶2∶3∶2)。  相似文献   
113.
旱育秧密度对杂交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旱育秧情况下秧苗密度对秧苗素质的定量影响,为制订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案和有关理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旱育秧密度下的分蘖数、株高、根长、根数和干物质等性状的调查,研究旱育秧秧苗素质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秧苗密度下,播种后43d内各指标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43d后一次分蘖、二次分蘖、总分蘖、根数和干物质等指标的变化逐渐出现显著性差异。不同秧苗密度相比较,秧苗密度6.32cm×6.32cm和5.35cm×5.35cm的处理其分蘖和干物质含量都最高,是合理的旱育秧密度。[结论]密度、秧龄和密度×秧龄对各指标的影响都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4.
运用营养生长积温对冬小麦分蘖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C、N、P代谢状况进行分组研究表明:①京郊小麦生产中分蘖的有效营养生长积温临界值约为250℃,营养生长积温不足175℃的冬前、春生蘖群很难成穗。②分蘖发育成穗及其穗部性状的改良与起身拔节阶段分蘖体内的C、N代谢水平密切相关。在良好N素代谢基础上增加拔节期间分蘖体内的糖分积累既有利于分蘖成穗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分蘖穗部性状的改善。③不同蘖群间,C素代谢优势始终表现为大蘖群>中蘖群>小蘖群;P素营养返青初为小蘖群>中蘖群>大蘖群,拔节后呈大蘖群>中蘖群>小蘖群,返青—拔节为优势转化阶段;N素营养的优势转化期同P素相比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115.
本研究比较了晚季杂交水稻上进行的两种栽培措施。其区别在于:新栽培措施的施氮比例为5:2:2:1(即基面肥50%,分蘖肥20%,保花肥20%,粒肥10%),而常规栽培措施的施氮比例为7:3:0:0;新栽培措施在分蘖盛期采用灌深水控蘖而常规栽培措施则采取传统的搁田控蘖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新栽培措施对3个不同穗型的供试组合均有明显增产效果,其中大田和盆栽试验中分别比常规栽培措施增产6.2%~10.7%和10.5%~12.6%。新栽培措施能增产的机理有:(1) 群体得到有效控制,成穗率提高;(2) 冠层结构合理,株型得到改善;(3) 个体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物质生产和积累多,茎鞘物质转运率高,经济系数大。  相似文献   
116.
柴青  钟芳  李春杰  南志标 《草地学报》2010,18(6):854-858
以兰州市常用的护坡绿化草种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针茅(Stipa capillata)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供试材料,测定了在20%,40%和60%最大饱和持水量(WHC)的土壤湿度条件下微生物菌肥对其株高、分蘖、根长和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微生物菌肥在绿化护坡中提高绿化固坡效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及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子发芽试验中,微生物菌肥对3种草的种子发芽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盆栽试验中,微生物菌肥在3种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对3种草均有不同程度地促进作用。其中:在3种土壤湿度条件下,对针茅的株高、生物量和根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而只有在40%WHC条件下,对其分蘖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对扁穗冰草除在60%WHC下分蘖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土壤湿度条件下对其株高、分蘖、根长和生物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而对紫花苜蓿在3种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的4个生长指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土壤微生物菌肥与水分互作效应中,水分在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生长中的作用要大于微生物菌肥,而微生物菌肥在扁穗冰草和针茅2种禾草生长中的作用大于水分。  相似文献   
117.
黄河源区草地早熟禾生长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河源区草地早熟禾生长节律的研究,论述了草地早熟禾生育期、分蘖、株高及地上生物量的发育规律和动态。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在海拔3 780m的果洛州玛沁县一般于4月下旬返青,9月上旬成熟,生育期为134d左右;分蘖数与单株分蘖数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分别为240株/0.25m2,7.5个/株,分蘖速率在成熟期最大为0.143个/株.d-1;株高到成熟期达到93.6cm,日均增高在拔节—抽穗期最大为2.33cm;地上生物量在成熟期达到最高为530g/m2,日均增重在拔节—抽穗期达到最大值为7.474g/m2。  相似文献   
118.
为探明旱育秧模式下苗期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辽粳401为供试材料,选用2种育苗载体(基质和营养土),设置3种喷淋间隔(24、48和72h),研究秧苗素质、大田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喷淋间隔由24h延长至72h,秧苗株高降低,根数增多,根冠比增大,秧苗综合素质提高。喷淋间隔72h秧苗机插后分蘖发生早,分蘖数量多,生育时期提前。在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喷淋间隔72h处理的叶面积指数较高,干物质积累量较多;喷淋间隔72h处理成熟期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提高,实际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