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106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6篇
  153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16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对北京市延庆山区板栗园生态系统中刺吸类害虫与天敌的时间、空间以及时间-空间二维生态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利用相同资源的物种中,存在着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在3种不同生境的板栗园内,寄生蜂类和栗花翅蚜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都较大,分别为0.998 0,0.992 5和0.965 7。在区域Ⅰ和Ⅱ中寄生性蜂类与栗大蚜在时间上重叠值较大,分别为0.600 0和0.706 1。在板栗树与大豆间作区园(Ⅰ)和自然生草单作板栗园(Ⅱ)中,主要害虫与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除草单作园(Ⅲ)的。板栗红蜘蛛在各区的空间生态位宽度都较大(均在0.806 7以上)。板栗园间作物(或有无杂草)对时间生态位宽度有明显的影响,但对生态位重叠和空间生态位的宽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2.
生态位理论及其测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71,自引:3,他引:71  
许多学者都试图给生态位下定义 ,但最具代表性的当推Grinnell、Elton和Hutchinson分别给出的“空间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和“多维超体积生态位”定义 ;生态位测度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生态位体积及生态位维数等 ,其中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是描述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以及物种生态位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该文列举并分析了每一个测度公式的优缺点 ,进而优选出适合森林群落的生态位计测公式 .指出利用性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生态位重叠 ,但重叠并不一定导致竞争 ,竞争是在资源供应不足且生态位重叠条件下形成的 .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解决传统优化算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估计中存在的早熟、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方法】在标准PSO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小生境和交叉选择算子,对寻优过程中粒子的个体历史最好位置进行多样化处理,提出基于小生境和交叉选择算子的粒子群算法(NCSPSO),建立基于NCSPSO算法的新安江模型参数估计数学模型,并给出具体求解步骤。最后将该方法在具体流域的洪水预报中进行应用。【结果】NCSPSO算法计算时间短,参数估计精度大大提高,且预报结果均达到了规范要求。【结论】NCSPSO算法为新安江模型参数估计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4.
We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e of invertebrate food webs at three glacier foreland sites of an age of 2-34, ca. 60 and ca. 120 years in the European Alps at 2250-2450 m asl. The trophic structure wa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stable isotope ratios of 15N/14N and 13C/12C.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ormation of terrestrial food webs during early primary succession heavily relies on prey out of the decomposer system with Collembola being most important. The diet of decomposers likely is based predominantly on allochthonous humus material blown in by wind and deposited by the retreating glacier. Irrespective of the successional stage the animal community consisted mainly of generalist predators with a number of species occurring at each of the successional stag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errestrial food web form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prolongation of food chains caused mainly by predator species switching their diet to include other predators, i.e. by intraguild predation. This suggests that generalist predators, such as cursorial spiders, carabid beetles, harvestman and centipedes, switch prey and include other predators if these are becoming more abundant, i.e. if ecosystems become more productive. Intraguild predation results in complex food webs with high linkage density which likely affects food web functioning and stability.  相似文献   
45.
2009年秋季在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乔木西拜,系统采集了重引入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蒙古野驴(E.hemionus)和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的新鲜粪便,运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三者的秋季食性及其食物生态位。结果显示:普氏野马、鹅喉羚和蒙古野驴采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46.
黄土塬面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土塬区农林复合系统为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林带(杨树为主)与农作物界面附近土壤中树木和小麦根系的空间分布,利用树木吸收根和小麦根系生物量计算生态位宽度、生态重叠指数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并据此分析林木和农作物种群在水分和养分资源轴的生态位特征。小麦在40cm以上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而林木在距林带1H处20cm以上土层到0.5H处60cm以上土层至林下100cm以上土层内具有较大的生态宽度,但林木在1H以内100cm土层其他空间土壤中也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宽度。树木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虽可利用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农林间作对水分和养分资源的利用性竞争,但树木居于竞争的优势者地位,形成对农作物的胁地负效应,距林带1H内林木对农作物生态位重叠,且在0.5H以内重叠较大,竞争剧烈,在此集流补水增肥有利于缓解林木胁地。  相似文献   
47.
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林下植被生态位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生态位理论,以黄土半干旱区6个不同密度林分林下草本层植被为研究对象,以林分密度作为资源轴,以物种重要值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对林下植被进行生态位计测和分析,揭示林内资源环境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的生态位宽度值普遍较小,其中阿尔泰紫婉、铁杆蒿等生态位宽度较大,这与无林地相似,同时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并不普遍,重叠度普遍不大,各种对间对资源的共享趋势不明显,生态位发生分离,显示了林下植被状况差。  相似文献   
48.
为了评估农村非点源污染对水库水体营养水平的影响,以三亚市半岭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库区非点源污染的构成类型及其污染量,同时,根据模型预测了非点源污染对水库水体TN、TP的贡献浓度.在此基础上,以非点源污染对水库水体TN、TP贡献浓度与实际监测浓度之比来评估农村非点源污染对水库水体营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大部分来自于农业生产活动,其污染物COD、TN和T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77.5%、68.5%和43.3%,其次为禽畜养殖,其污染物COD、TN和TP的贡献率分别为12.2%、12.4%和41.4%,农村生活污染贡献相对较小.库区农村非点源污染对水库水体TN质量浓度的贡献为0.171 mg/L,TP质量浓度的贡献为0.006 8 mg/L.农村非点源污染的TN和TP对水库的N和P的营养水平的贡献率分别为55.4%和75.6%,可见农村非点源污染是水库水体营养负荷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49.
半干旱草原主要植物光能和水分利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3,他引:15  
在植物生长季内测定了内蒙古半干旱草原6种主要植物的光合和水分利用特征,比较了植物之间在光能和水分利用方面的差异,认为水分利用效率难以反应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而其倒数-水分竞争系数是较好的表征指标;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竞争系数之间存在补偿关系;半干旱草原主要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它们在光能和水分资源生态位上存在分离。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就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嵩草—苔草草地在放牧条件下演替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草地在放牧条件下演替有四个阶段:珠芽蓼+线叶嵩草—苔草群落(Ⅰ);线叶嵩草+苔草—垂穗鹅观草群落(Ⅱ);线叶嵩草+苔草—毛茛+甘肃马先蒿群落(Ⅲ);苔草+多茎委陵菜—毛茛+钝叶银莲花群落(Ⅳ);其衰退序列是Ⅰ→Ⅱ→Ⅲ→Ⅳ。封育可使群落中优良牧草的生态体积增大,使草地向进展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