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5篇
  125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在温室采用脲酶活性强的稻田土壤进行水稻盆栽试验,比较了脲酶抑制剂NBPT不同浓度(按尿素施用量的0.5%、1%、2%、5%)和不同施用方法(①NBPT与尿素同时施UN;②NBPT和PPD以相同深度混合后与尿素一道施UNP;③NBFT在尿素施用前三天施用N+U;④NBPT与尿素施后通氧一小时UNO;⑤NBPT经双氧水预氧化后与尿素一道施UNH)对尿素水解的抑制效果,定期测定淹灌水的氨态氮浓度和剩余尿素浓度,并测定植株总吸氮量,计算氮素利用率。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脲酶抑制剂NBPT的处理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抑制尿素水解的效果,随着抑制剂施用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明显增强。在低抑制剂浓度条件下,尿素全部水解所需时间为7~8天,高抑制剂浓度条件下为9~10天;而不施抑制剂的对照处理,尿素施后4天可全部水解。NBPT不同施用方法对比,N+U、UNH、UNP和UNO在开始几天均不同程度地较UN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尤以N+U和UNH更为明显,但四、五天后各处理差异不大。淹灌水氨态氮浓度的测定结果与上述结果相吻合。施用NBPT后,淹灌水的氨态氮浓度峰值明显降低,出现时间推迟,有效氮的供应期限延长4~6天,减少了氮的挥发损失。在水稻植株上表现为总吸氮量增加,氮索利用率提高,埴株干重也有一定增长。在盆栽条件下,NBPT与尿素—同施能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不?  相似文献   
392.
稻田15N标记尿素去向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87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应用15N示踪技术进行了多处理的田间微区试验。结果表明: 氮肥作基肥使用时,水稻对N素的吸收利用率差异不显著,而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在土壤中的N素残留率降低,而氮肥损失率显著提高;基肥配施PK肥对肥料N的去向无显著影响响,但配施适量稻草有助于提高水稻对肥料N的吸收量和土壤残留量,降低氮索损失;氮肥的使用期对肥料15N去向的影响十分显著,追肥的K素利用率比基肥高。稻田采用以水带氮施肥技术能明显地提高水稻的氮素吸收,增加土壤残留率和减少氮素损失,表明此技术是一项合理的稻田氮肥深施技术。  相似文献   
393.
不同土壤熟化措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311A最优回归设计,以黄土母质生土为材料,通过盆钵试验,研究了玉米秸、风化煤、尿素3种土壤熟化措施对生土熟化中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熟化的过程中,玉米秸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在3个因子中最大,尿素次之,风化煤最小;玉米秸与风化煤配合,互作效应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94.
尿素与DCD和有机物料配施条件下氮素的转化和去向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采用好气土壤培养试验 ,研究了尿素配施有机物料和DCD条件下土壤不同氮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尿素、尿素与小麦秸秆、苜蓿秸秆、鸡粪配施的条件下 ,硝化作用在 7d之内完成。DCD处理的NH4 N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说明DCD对土壤硝化过程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与单施尿素相比 ,C N高的小麦秸秆显著地降低了NH4 N、NO3 N的含量 ;C N低的苜蓿秸秆和鸡粪显著地增加了NH4 N、NO3 N的含量。土壤易矿化有机态氮不仅含量低 ,且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 ,施肥后土壤微生物氮的含量有所增加 ,但处理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15N标记结果表明 :肥料氮的回收率在 84 .1%~ 92 .0 %之间 ,加入DCD显著提高了肥料氮的回收率 ,其他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DCD处理肥料氮主要以有机固定态或粘粒矿物固定态存在 ,其次以NH4 N形式存在 ;其他处理肥料氮在土壤中主要以NO3 N形式存在 ,加入秸秆增加了化肥氮被土壤固定的比例 ,鸡粪中的氮素几乎全部以极易矿化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395.
为改善苏打盐碱土区的玉米生长状况并提高氮肥肥效,本研究以尿素硝酸铵溶液、氮肥增效剂、调酸剂等材料制备增效液体氮肥(Effectively Urea Ammonium Nitrate Fertilizer,简称Eff UAN),在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区开展田间试验,验证其在滴灌施肥和常规施肥模式下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滴灌施肥与常规施肥两种模式下,增效液体氮肥与传统尿素和尿素硝酸铵溶液相比,玉米产量提高10.2%~18.5%,氮肥利用率提高8.1~18.2个百分点,氮素损失率降低 9.5~23.7 个百分点。在玉米生育期内使表层土壤(15 cm)的 pH 值从 8.8 降低到 7.5~7.7。两种施肥模式下增效液体氮肥都能够显著改善植株的农艺性状(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综上,增效液体氮肥可以有效降低生育期内土壤的pH值,改善植株地上部农艺性状,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396.
尿素对骠马胁迫紫苏幼苗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尿素对骠马胁迫紫苏幼苗的缓解效应,阐明适宜紫苏生长的最佳除草施肥条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紫苏六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0、1、2、4和8g/L)和6.9 %骠马水乳剂(0、1.33、2.66、5.32和 7.98 mL/L),分析其对紫苏光合特性指标、荧光特性、杂草防效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骠马显著降低紫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指数(CCI),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也均不同程度降低,胞间CO2浓度(Ci)升高,说明骠马显著抑制紫苏的光合特性,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除草剂显著降低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及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呈一定的上升趋势。表明在除草剂骠马胁迫下紫苏叶片发生了光抑制,PSⅡ复合体受到损伤伴随着光合电子传递受阻;8 g/L的尿素处理效果相同;而1~4g/L浓度的尿素处理则效果相反。1~4 g/L的尿素和不同浓度的骠马先后处理,比单用骠马处理效果好,A组的P1N3处理可使籽粒产量比单独施用骠马增产11%,杂草防效提高11.35%,表明先施4 g/L的尿素再施1.33 mL/L 的骠马,能显著缓解骠马对紫苏的胁迫,提高其光合性能,并使其光系统Ⅱ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效率,该施药模式具有平衡除草施肥技术,安全高产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97.
藻类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启明  铁文霞  尹斌  贺发云  朱兆良 《土壤》2006,38(6):814-819
本文在总结已有稻田藻类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温室盆栽试验的初步结果,阐述了藻类对稻田氨挥发损失过程的影响,及其在稻田土壤N素转化、供应与调节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减少N素氨挥发损失和合理利用稻田藻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8.
大豆球蛋白变性剂等对豆胶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由碱、脲等组成的复合豆粕变性剂对大豆球蛋白变性效果的影响;采用低液比、高强度变性和均质处理分段进行的工艺技术,研究液比、尿素、烧碱、邻苯二酚等4个关键因素对低温豆粕中大豆球蛋白解聚作用的影响;着重考察大豆基木材胶粘剂黏度指标。分析结果,碱在复合型大豆球蛋白变性剂中是最有效和最关键的变性剂;尿素对大豆球蛋白的变性作用较碱弱;液比通过影响变性剂的浓度显著影响变性剂特别是尿素对蛋白的变性效果;邻苯二酚对豆胶黏度的影响很小。研究表明,采用低液比、高强度的大豆球蛋白变性方法,碱和尿素的用量比现有方法减少1倍以上,而对大豆球蛋白的解聚能力却明显提高;在复合的变性剂中,碱与豆粕干物的重量比为0.0271~0.0300,尿素与豆粕干物的重量比为0.02~0.12时,部分处理中豆胶黏度高达902~1973Pa.s以上,大大高于豆胶用于木材粘接时所要求的>50Pa.s的初黏度指标。采用这种复合变性法制备的大豆基木材胶粘剂达到Ⅱ类(耐热水)胶的标准。  相似文献   
399.
微贮、氨化稻秸饲喂西镇牛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并解决秦巴山区反刍动物的越冬饲料问题,在西乡县西镇牛场利用微贮、氨化稻秸饲喂西镇牛在舍饲条件下进行饲养试验,观察增重效果。本试验选用9头11.5岁平均体重为562kg的西镇牛,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微贮、氨化和未处理稻秸,三组西镇牛麦麸的补饲量相同。结果表明:微贮和氨化稻秸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4.8%,30.0%,1.66%和5.5%,29.9%,1.54%。试验Ⅰ组:(微贮稻秸 麦麸),试验Ⅱ组:(氨化稻秸 麦麸)和对照组(稻秸 麦麸)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004±0.19kg,1.080±0249kg,0.481±0.072kg,试验Ⅰ组和Ⅱ组试验牛的平均日增重大于(P<0.05)对照组,但试验Ⅰ组和Ⅱ组之间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微贮稻秸饲喂西镇牛的经济效益最高。微贮和氨化稻秸可作为冬季饲料缺乏季节黄牛的基本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