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肉用绵羊瘤胃pH、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选用(47.21±1.01)kg安装有瘤胃瘘管的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1代肉用公羊12只,采用12×4不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分4期进行,每期16 d,分别饲喂NFC/NDF为0.25、0.34、0.36、0.52、0.60、0.80、0.87、1.13、1.30、1.58、2.17和2.49的12种饲粮.结果表明:随着NFC/NDF的增加,试验羊瘤胃pH极显著线性降低(P<0.01),氨态氮浓度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及丁酸比例呈显著三次曲线变化(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中的丙酸、戊酸和异戊酸比例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极显著线性降低(P<0.01).由此可见,饲粮NFC/NDF对瘤胃pH、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2.
研究山羊瘤胃内放入装有不同种类牧草的尼龙袋后,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选用带有瘤胃瘘管的山羊为实验动物,结合尼龙袋法测定3类牧草在山羊瘤胃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表明,添加装有不同牧草的尼龙袋后,山羊瘤胃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及乙酸/丙酸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并在4h达到峰值,其中乙酸浓度约为70.49%、丙酸浓度约为15.38%,瘤胃的发酵类型总体上偏向于乙酸-丙酸型.3类牧草均适用于山羊的科学饲养。由此可见,添加装有不同种类牧草的尼龙袋均会对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产生影响,其原因主要与原料的蛋白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3.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试瘤胃液VFA可行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羊瘤胃液为样品,选择极性FFAP毛细管柱,利用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瘤胃液中VFA的含量。结果表明,程序升温初始柱温110℃,升温速率为10℃/min至150℃保持5min,可以有效的分离乙酸、丙酸和正丁酸,重复性好,平行样间偏差低于3%,测试快速准确,是测定反刍动物瘤胃VFA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25.
瘤胃内丁酸钠灌注对山羊瘤胃发酵类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对青年山羊进行瘤胃丁酸钠灌注研究其对瘤胃发酵类型的影响。6只安装有瘤胃瘘管的山羊分为试验组(n=3)和对照组(n=3),每天饲喂精料2次,并自由采食羊草。试验组每日早晨喂食1 h后开始每天按体重灌注丁酸钠(0.3 g/kg),对照组灌注等量蒸馏水,持续14 d。于灌注期的第1,5,10和14天分别于灌注前1.5 h,灌注后2 h、4 h采集瘤胃液,以气相色谱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结果显示:灌注前、后,试验组瘤胃内乙酸、丙酸摩尔百分比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无显著变化;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试验组丁酸摩尔百分比在灌注2 h后显著上升(P<0.01),4 h后呈下降趋势,次日采食前恢复至正常生理范围。对照组与试验组pH在各采样时间点间基本无显著差异。试验表明青年山羊瘤胃灌注该剂量丁酸钠不引起瘤胃发酵类型的改变。  相似文献   
26.
以8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徐淮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设计,研究丙酮酸钙对山羊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喂丙酮酸钙后,在0~8h内,对pH值无显著影响。4h时,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升高25%(P<0.01);丙酸浓度升高60%(P<0.01)。0~8h内,丙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17%~30%);乙丙比均低于对照组(20%~29%)。说明在山羊日粮中添加一定量丙酮酸钙,可在不影响pH值的情况下,提高丙酸比例,降低乙丙比,改变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27.
Our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forage ensiling and ration fermentation on total mixed ration pH, ruminal fermentation and animal performance. Thirty Holstein‐Zebu cross steers were allotted to feeding treatments for 188 days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including: fresh grass‐total mixed ration (GTMR; pH 4.7), grass silage‐TMR (STMR; pH 4.0) and fermented‐TMR (FTMR; pH 3.5). Average daily gain for STMR was greatest during the first 3 months period; however, that for FTMR tended to be greater than GTMR during the second 3 months period (< 0.10). During the second period dry matter intake for STMR was the greatest (< 0.01), but feed conversion ratio (< 0.01) and cost per gain (< 0.01) were the least for FTMR. Protein digestibility tended (< 0.10) to be greater for FTMR than STMR and fat digestibility was greater (< 0.05) for GTMR and FTMR than STMR. FTMR had less (< 0.01) ruminal NH3‐N content than STMR. 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s post‐feeding was greatest for GTMR (< 0.01). Ruminal proportions of acetic and butyric acids were greater for FTMR than GTMR (< 0.05); in contrast, propionic acid was greater for GTMR (< 0.05). Utilizing silage or total ration fermentation did not negatively impact on ruminal pH. STMR and FTMRs can be used to maintain performance of growing crossbred Holstein steers.  相似文献   
28.
[目的]建立奶牛左方真胃变位模型,为深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早期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经产荷斯坦奶牛6头,随即分为2组,利用手术法制作奶牛左方真胃变位模型,并于手术前后采样测定。[结果]奶牛真胃人工变位后,瘤胃液和真胃液中的K+和Cl-浓度升高(P〈0.05),Na+浓度降低(P〈0.05);而血清中Na+浓度升高,K+,Cl-和Ca2+的浓度降低。瘤胃液中pH值和乙酸浓度降低(P〈0.05),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上升;真胃液中乙酸、丙酸的含量上升,丁酸和pH值含量下降。[结论]真胃人工变位可导致奶牛瘤胃和真胃内环境发生改变,酸度增加,发酵类型改变,进而影响奶牛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9.
选用敖汉细毛羊的育成母羊和成年母羊进行了3年试验.第1年试验在同一饲养水平下设对照组、常规驱虫组和缓释胶囊驱虫组;第2年和第3年又在常规饲养和改进饲养2种饲养方案下进行驱虫试验.所有试验羊在以披碱草、羊草和冰草为主的同类草场上放牧,每年进行3次驱虫处理.试验表明:放牧绵羊瘤胃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随季节呈动态变化.其挥发性脂肪酸总量(TVFA)在青草期内较高;在枯草期内较低.放牧绵羊瘤胃发酵水平较低,特别在冬春季节内瘤胃发酵处于最低水平,发酵质量不高.另外,绵羊瘤胃液pH值随季节变动幅度较小.但发现在枯草期内的瘤胃液pH值高于青草期,特别在冬春季节内较高.蠕虫感染严重的时期内,蠕虫会影响绵羊瘤胃发酵水平,使瘤胃液VFA浓度降低;但常规驱虫法与缓释胶囊驱虫法间差异不显著.改进饲养与常规饲养方案对绵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讨复方健胃散对广西本地黄牛瘤胃生理指标的影响,实验采取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第一阶段为对照期,第二阶段饲喂健胃散。与第一阶段相比,瘤胃液中瘤胃纤毛虫活性与微生物活性在第二阶段显著增强;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在第一阶段中为51.5±2.17a,在第二阶段提高到63.9±4.19b,差异极显著(P<0.01);原虫蛋白含量在第一阶段中为0.177±0.0051c,在第二阶段提高到0.228±0.0133d,差异极显著(P<0.01);细菌蛋白含量在第一阶段中为0.175±0.0071e,在第二阶段提高到0.228±0.0119f,差异极显著(P<0.01);pH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化。而反刍动物瘤胃内VFA是一项很重要的发酵生理指标。VFA来源于微生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分解,生长与繁殖,也给动物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