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82篇
  免费   1966篇
  国内免费   4021篇
林业   1257篇
农学   3700篇
基础科学   143篇
  1680篇
综合类   12452篇
农作物   2870篇
水产渔业   1575篇
畜牧兽医   9333篇
园艺   3563篇
植物保护   1996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528篇
  2022年   1072篇
  2021年   1361篇
  2020年   1413篇
  2019年   1597篇
  2018年   1178篇
  2017年   1588篇
  2016年   1992篇
  2015年   1832篇
  2014年   1861篇
  2013年   1829篇
  2012年   2642篇
  2011年   2702篇
  2010年   2152篇
  2009年   2099篇
  2008年   1926篇
  2007年   2146篇
  2006年   1719篇
  2005年   1423篇
  2004年   1008篇
  2003年   825篇
  2002年   589篇
  2001年   550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62年   13篇
  1956年   27篇
  1955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51.
从大豆(Glycine max)中克隆了一个与抗逆相关的DREB (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基因GmDREB5。功能分析证明, GmDREB5基因能够显著提高烟草的抗旱性和耐盐性。为了筛选GmDREB5的互作蛋白,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GmDREB5蛋白73~226位氨基酸区段为诱饵筛选干旱处理的大豆cDNA文库, 发现一个互作蛋白含有保守的WD40结构域, 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和水稻(Oryza sativa)的G蛋白β亚基分别具有61%和52%的同源性, 说明蛋白可能是一类新的大豆G蛋白β亚基, 将其定名为GmGβ1。将GmDREB5与GmGβ1共转化酵母菌株AH109, 转化的酵母能够在四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SD/ trp- leu- his- ade-)正常生长, 而对照不能生长; 同时, 共转化的酵母能够激活LacZ报告基因的表达, 证明GmGβ1与GmDREB5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表达特性分析表明, GmGβ1基因受干旱、低温、高盐等胁迫和激素ABA处理的诱导而表达, 证明GmGβ1不仅参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同时参与对GmDREB5蛋白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952.
管敏  崔洪志  张锐  郭三堆 《作物学报》2008,34(4):565-570
在新一代Bt作物以及Bt作物安全性研究方面, Bt毒蛋白在植物特定发育阶段的表达特性渐受关注。本研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GBI121.A1Bt, 其携带棉花arf1启动子驱动Cry1A基因的表达盒, 启动子后面有一个Ω序列; 对照载体pGBI121.4AB携带P2E35S启动子(增强子加倍的修饰CaMV 35S启动子)驱动Cry1A基因的表达盒, 在启动子后面也有一个Ω序列。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 将植物表达载体pGBI121.4AB和pGBI121.A1Bt转化烟草, 分别获得44株和42株转基因烟草再生植株。ELISA检测表明, 在pGBI121.A1Bt转基因烟草的蒴果、蒴果壳、花瓣和叶中Cry1A基因的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pGBI121.4AB的1.5、1.5、1.4和0.3倍。棉花arf1启动子在烟草中表达, 证明了该启动子在植物生殖器官中具有优势表达特性, 为arf1启动子应用于转基因抗虫棉, 在棉花蕾铃中优势表达Bt毒蛋白, 提高转基因棉花蕾铃抗虫性的新一代抗虫棉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3.
建立柑橘成年态节间茎段的离体再生和遗传转化系统是实现柑橘转基因育种实用化的前提基础。本试验以纽荷尔脐橙成年态节间茎段为试材,初步建立了脐橙成年态节间茎段的离体再生和遗传转化系统。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预处理灭菌法对成年态茎段进行消毒处理,污染率明显降低。节间茎段在MS+3mg/L6-BA的培养基上,不定芽再生率较高。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抗真菌病基因chit42导入其中,抗性芽通过二次嫁接后获得再生植株,PCR检测4株抗性植株中有2株扩增出该特异性条带,RT-PCR分析进一步确认外源基因chit42能够在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表达。  相似文献   
954.
955.
应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从小麦叶片中分离出一个条锈菌诱导的编码MBF1基因的cDNA序列,暂被命名为TaMBF1a。TaMBF1a包含一个完整的42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2个氨基酸,具有MBF1保守结构域;小麦TaMBF1a氨基酸序列与水稻OsMBF1相似性达92%,与拟南芥AtMBF1a相似性达80%。TaMBF1a编码的蛋白可能是核蛋白,且该基因在小麦根、茎、叶组织中表达量基本一致。在小麦与条锈菌的亲和、非亲和互作中,TaMBF1a基因均受条锈菌诱导高水平表达,且非亲和组合表达量高于亲和组合。外源植物激素水杨酸、乙烯、脱落酸也可诱导该基因快速上调表达,表明TaMBF1a可能通过水杨酸、乙烯等信号途径参与小麦对条锈菌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956.
本研究以小麦骨干亲本矮孟牛及其33个衍生品种(系)为材料,利用低分子量(LMW)麦谷蛋白Glu-B3位点的STS-PCR标记、醇溶蛋白Gli-B1位点的SSR标记和黑麦碱SEC-1b位点的STS-PCR标记进行复合PCR,检测1BL/IRS易位.结果表明,矮孟牛Ⅱ、Ⅳ、Ⅴ、Ⅵ和Ⅶ型含有1BL/1RS染色体,矮孟牛Ⅰ和Ⅲ型不含1BL/1RS;在矮孟牛的33个衍生后代中,25个含1BL/1RS,其余8个则不含1BL/1RS.利用A-PAGE技术对上述材料进行了黑麦碱蛋白的检测,结果与复合PCR一致,两种方法相结合能准确的检测1BL/1RS.  相似文献   
957.
‘Blanquilla’ pears processed as fresh-cut products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browning and softening. Common postharvest methods, such as the use of antibrowning compounds and/or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fail to preserve ‘Blanquilla’ pear slices long enough to be marketable. However, treatment with 1-MCP before cutting and peeling considerably improved their textural properties (9.2 N vs. 1.1 N with and without 1-MCP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nd color (a* values of 1 vs. 5 after 15 d at 4 °C, for slices pear treated with 1-MCP and without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se positive chang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a decrease in respiratory activity determined on whole pears after 3 months of storage in air at 0 ± 1 °C and 95% R.H. (0.40 ± 0.05 mmol CO2 kg−1 h−1 vs. 0.77 ± 0.04 mmol CO2 kg−1 h−1 with and without 1-MCP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nd ethylene production (1.18 ± 0.36 nmol C2H4 kg−1 h−1 vs. 5.751 ± 1.12 nmol C2H4 kg−1 h−1 for samples treated with and without 1-MCP, respectively). The use of 1-MCP allows fresh-cut ‘Blanquilla’ pears to be sold up to about 5 d after processing. Treatment with 1-MCP could be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common technologies for extending the shelf-life of ‘Blanquilla’ pears as a fresh-cut product.  相似文献   
958.
通过对已构建的羊驼皮肤cDNA文库进行筛选和ESTs分析,发现与其它动物AIF基因相应cDNA序列高度同源的序列,经序列分析证明命名为羊驼AIF基因序列,已经向Genbank提交。与其他动物(褐鼠、小鼠、人等)的AIF基因相应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相似性分别为100%、91%、71.6%。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显示AIF在羊驼毛囊的毛根、根鞘、毛球、毛乳头位置均呈阳性表达,且棕色皮肤比灰色皮肤表达量高,提示该基因可能和羊驼毛色形成或毛的生长相关。  相似文献   
959.
叶绿体型转昆虫抗冻蛋白基因烟草的耐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马纪  黄薇  邱立明  叶锋  张富春 《作物学报》2009,35(7):1253-1360
根据已构建的大豆叶绿体表达载体pJY01,设计特异性引物,将昆虫抗冻蛋白基因MpAFP149插入此载体中构成叶绿体表达载体pJY01-MpAFP149,利用基因枪轰击法转化烟草,经壮观霉素筛选获得4株叶绿体型转抗冻蛋白基因烟草株系。PCR和PCR-Southern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整合至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但同质化水平不高,RT-PCR结果也表明昆虫抗冻蛋白基因已发生了转录。将野生型烟草、叶绿体型转抗冻蛋白基因烟草及核转化T1代转抗冻蛋白基因烟草(pCAMBIA1302- MpAFP149)于–1℃低温处理3 d,观察耐寒表型及测定相对电导率。结果表明, 叶绿体型转基因烟草的耐寒表型优于野生型烟草,但与核转化的T1代转抗冻蛋白基因烟草无显著差异。处理3 d时,叶绿体型转基因烟草和T1代转抗冻蛋白基因烟草的电导率分别为39.2%和38.2%,而野生型烟草已达73.7%。本实验获得的异质化转叶绿体抗冻蛋白基因烟草与转核基因烟草的耐寒力无差异。  相似文献   
960.
转甘蔗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的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是C4双羧酸循环途径中CO2固定初始反应的一种酶,在该酶作用下,C4植物的光合速率,特别是在强光高温条件下,明显高于C3植物.甘蔗属于禾本科甘蔗属,为C4作物之一.本研究对转甘蔗pepc基因水稻恢复系N175的转基因后代进行遗传学分析,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甘蔗pepc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恢复系N175基因组中,在一些转基因株系中,甘蔗pepc基因以单拷贝的方式整合到杂交水稻恢复系N175的基因组中.对转甘蔗pepc基因的水稻恢复系N175株系进行光合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光合效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在转基因株系中,最高的光合效率为26.50μmol·m-2·s-1,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光合效率提高了106%,说明甘蔗的pepc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转基因水稻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