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7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林业   93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35篇
  665篇
综合类   580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043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23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71.
罗萌  李桂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37-5939,5955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在介绍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依据当地种植模式和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经过系统分析和筛选,选取生态林、林—草—牧、林—药、经济林和大棚蔬菜5种退耕还林(草)经营模式,选择吴旗镇、白豹镇、吴仓堡乡、新寨乡、薛岔乡和五谷城乡6个乡镇为样本地,对每个乡镇的5种模式分别从乡(镇)、村、农户3个层次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访问获取相关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吴起县退耕还林(草)工程5种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各种经营模式对农村经济效益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模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除经济林模式和林—药模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模式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性;林—草—牧模式和经济林模式的效果最好,分别位于1、2位,林—药、生态林和大棚蔬菜模式分别位于3、4、5。  相似文献   
972.
不同放牧强度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截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对牧草的影响有两种相反的作用,既有降低生长的机制如减少光合面积,同时,也有促进生长的机制.本实验通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地上、地下碳密度的研究,探讨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碳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决定草地碳密度的两个值(生物量和含碳量)中,放牧主要通过影响草地的生物量来改变草地的碳密度;在对照区和各个放牧区中,植被地上、地下部分含碳量的值差异不显著(P>0.05),植被含碳量的值比较稳定,基本不受放牧干扰;轻度放牧可增加植被地上部分生物量,而中度和重度放牧使之减少;轻度、中度、重度放牧都使植被地下部分生物量减小.综合放牧对植被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密度的影响,得出各个放牧区的植被总碳密度均低于对照区,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植被碳密度减少.  相似文献   
973.
研究了高山草地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以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开垦年限而变化的动力学过程.与未开垦草地土壤相比较,开垦导致的土壤总有机碳在开垦最初的5 a内迅速降低了17%,此后降低速度趋于减缓,至开垦约70 a时降低了34%.不同粒径组分的有机碳降低的时间尺度不同,粗组分(particulate)有机碳在开垦后的5 a内显著降低,而矿物结合态(mineral-associated)有机碳则最早在开垦33 a以后开始降低.在亚高山草地开垦过程中土壤氮含量的降低与有机碳的降低具有相似的趋势;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降低主要在开垦开始的5 a之内,其后以至开垦33 a以上团聚体的稳定性基本保持稳定.除机械扰动的破坏作用之外,土壤粗组分有机碳含量的降低是开垦耕种导致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74.
总结我国热带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经验,探讨我国热带草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中国热带草业的产业化开发不应局限于本行业,还要和热带农业的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要和当时当地农民土地经营状况、生产水平和社会文化状况结合起来,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本要求,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为实现热带草业产业化应朝以下8个方向努力:①逐步建立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庭院经济生产模式;②要应对市场,特别是满足城市的需求;③应尽可能和热带优势产业的发展结合;④努力围绕创立和培养品牌;⑤逐步建立起标准化生产模式;⑥坚持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逐步实现机械化;⑦坚持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⑧努力争取国家、企业、科教单位、个人及先进国家智力、财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75.
对甘肃玛曲县中度退化草地进行了氮、磷、钾、有机肥施肥处理,研究了其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各种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增加退化草地的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其中施有机肥O和N-P-K使植被高度分别增加2.208倍、2.274倍,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315倍、3.161倍;在施P处理中,杂类草减少32.90%,莎草科植物增加73.43%,有机肥处理中,禾本科植物增加19.69%,不同施肥处理后,莎草科、禾本科和豆科各物种重要值都在增加,而杂类草各物种重要值都在减少;各种施肥处理(施O除外)均可使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减少;在N-P-K处理中物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增加,有机肥处理的丰富度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增加,N处理中Pielou均匀度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增加,在单施P或K处理中,上述4指数均减少了。从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生产力增加综合考虑,施有机肥和N-P-K是加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重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76.
任晓丽  谢世友  牛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662-4664,4666
选取太原市小返乡30年枣树林地、30年苹果园地和草地样地,结果表明测量地点轻度甚至重度土壤干层发育。除地形、气候和植被类型外,土壤特性也是影响土壤干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生态恢复要根据土壤干层发育情况,并遵循植被演替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977.
放牧和围封对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0a短期围封对贺兰山西坡哈拉乌一带短花针茅群落植被组成及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0a围封使短花针茅群落的植被盖度从围封前的30%增加到80%,旱生灌丛由2种增加到3种,1a生、多年生草本分别从0种和3种增加到2种和5种.围封区的物种丰富度指数(1.46)、多样性指数(2.84)和均匀度指数(0.81)...  相似文献   
978.
补播和施肥对藏北高寒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学红  杨富裕  孙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55-18156
[目的]探讨补播及施肥对高寒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方法]采用细茎冰草、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和冷地早熟禾4种牧草进行补播,并采用牛羊粪施肥对草地进行改良试验,测定其牧草高度、盖度和鲜草产量的变化。[结果]在补播区,2003年牧草长势良好,改良效果十分明显,其中平均高度、盖度和鲜草产量增幅较大的是垂穗披碱草区和无芒雀麦区,经过1个冬天的生长,2004年牧草的平均盖度和鲜草产量明显降低;在施肥区,2003年植被盖度比对照区提高26%,2004年植被盖度较2003年又提高14%,并且鲜草产量上升较快,增幅达到20 g/m2。[结论]采用围栏、补播、施肥、灌溉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改良天然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979.
通过对内蒙古改革开放以来草地制度变迁进行系统梳理,采用锡林郭勒盟1981-2013年数据,分析其草地退化的演化轨迹,探究草地退化与产权制度和政策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从1978-2000年,锡林郭勒盟牲畜数量持续增加,牧民收入大幅提高,然而草地退化面积增加,牧草质量下降,退化问题严重,这主要由于草畜承包时间上的错位及草地公有与牲畜私有产权之间的矛盾造成;从2000-2010年,退化面积下降,退化态势得到遏制和扭转,但由于"草畜平衡"测定标准的局限性及禁牧补贴偏低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2011年至今,退化总体趋势得到遏制,且区域整体呈好转态势,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制度存在禁牧周期短、补助标准固定化的缺陷。草地退化与产权制度和政策有极强的关联性,针对各阶段草地制度与政策的缺陷,结合国内外草地治理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制定草地承包制度期限的长期性;建立基于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最优的"草畜平衡"制度;实行生态补偿制度的长期性;加大生态补贴力度,并建立动态性和市场化的补贴标准;以及提高草地政策的监督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980.
农垦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2、CH4、N2O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1年6~9月,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甸草原及其开垦后的农田(春小麦)和休耕地的CO2、CH4和N2O的通量进行了野外实地观测。结果显示,草甸草原开垦为耕地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2、CH4和N2O源汇状况影响显著。从CO2排放量的平均值来看, 农田(545.8 mg穖-2穐-1)>草甸(301.9 mg穖-2穐-1)>休耕地(74.4 mg穖-2穐-1),其中草甸开垦为农田使CO2的排放增加了81%;在春小麦的生长期内,麦田的CO2排放量是草甸草原的2倍多,小麦死亡和收割后CO2排放锐减,可见农垦明显促进了CO2的排放。另外干旱使得草甸草原、农田和休耕地的CO2排放量表现出减少趋势。草甸开垦为农田后CH4吸收特征表现明显,但干旱减弱了其吸收趋势。就N2O而言,草地开垦后春小麦的种植总体上并未增加N2O的排放,只是改变了其排放特征;除小麦苗期外,N2O的排放都高于草甸草原;极端干旱还导致土壤对大气N2O的吸收。另外,农田的CH4吸收与N2O排放之间还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