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214篇
农学   179篇
基础科学   22篇
  127篇
综合类   862篇
农作物   172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456篇
园艺   157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Previously, there has not been any in situ conservation sites for crop germplasm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ARS), National Plant Germplasm System (NPGS). Using morphologic and molecular (SSR markers) techniques, we assessed the genetic variation present in populations of rock grape (Vitis rupestris Scheele), a native American grape species, throughout its range. We identified seven in situ conservation sites for rock grape using a strategy based on morphologic and molecular data, taxonomic information, population size and integrity, and landholder commitment. In collaboration with federal and state landholding agencies, we have established the first NPGS in situ conservation sites for American wild relatives of a crop.  相似文献   
42.
范杰 《农业考古》2021,(1):7-16
红山文化出土玉蚕反映出辽西地区至少在距今5500-5000年便已经开始认识和利用桑蚕和柞蚕资源了。这不仅使得辽西所在的燕辽地区成为除黄河中游和长江下游地区之外的又一史前蚕资源利用中心,也将中国最早开始利用柞蚕的时间和地区从汉代的山东半岛,追溯到红山时期的辽西地区。同时,玉柞蚕在数量上的优势,暗示着野蚕资源仍是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蚕丝的主要来源。红山文化“以玉为蚕”和“以蚕化龙”的认识和表现手法与商周时期不谋而合,是红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直根系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43.
盐生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珍  缪金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04-2105
测定了东营市9种盐生野菜和几种日常食用的蔬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证明:茵陈蒿、山苦荬、酸模、苣荬菜、蒙古雅葱符合无公害蔬菜标准,可以食用,并且他们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营养价值较高。灰绿藜、藜硝酸盐含量超标,地肤、翅碱蓬、灰绿藜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这些野菜不宜食用。  相似文献   
44.
吉林省野生草本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进华  王洪俊  白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31-5533
通过对吉林省野生草本植物的抽样调查,筛选出具有较大园林应用价值的野生草本地被植物86种,分属于毛茛科、菊科、景天科等31个科;其中阳性植物30种,阴性植物37种,半阴性植物19种;多数为多年生草本,少数为1年生。吉林省野生草本地被植物在园林造景上具备个体美、群体美、富于季相变化与景观多样化等特点,同时能够体现出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根据不同的植物组成、用途和位置在园林中应用野生草本地被植物可采用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45.
桑树资源概况及其多元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是具有广泛用途的木本植物。就我国桑树种质资源分类以及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情况,从养蚕业、生态建设、畜牧饲料、果业开发、庭园观赏、医药保健、食品生产、化工应用等方面对桑树植物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价值进行了概述,并对桑树植物多元化利用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以云南5个生态区域采集的15株罗望子的果实为材料,对果实的16个性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罗望子果实品质进而筛选优良种质。结果表明:15株罗望子果实性状中,除了果实弯系数差异不显著,其余的果实性状指标差异都极显著。YM3的单果重(14.04g)、果肉重(6.63g)、种子重(4.79g)、种子数(10)最大,可以作为优良单株进行保存、繁殖后代。罗望子果实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的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全国19个省份的415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表现抗病的有96份,占总鉴定资源的23.1%,表现中抗的资源有152份,占36.6%,表现感病的资源有167份,占40.2%.根据野生大豆的来源分析发现,在我国,抗性野生大豆资源分布较广泛.  相似文献   
48.
桑树作为传统中药材的来源,具有抗炎、杀菌等作用,这与桑树各部位中含有多糖、多酚、生物碱等生物活性成分有关。桑叶具有易采集及生物量大的优点而得到了最多关注。桑叶中多糖、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增加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因此桑叶或其提取物应用于动物生产中对动物的健康有积极影响。桑叶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比例均衡,可替代一部分蛋白原料应用于畜牧生产中。但桑叶中抗营养因子含量较高,因此以发酵或青贮后饲喂动物为宜。综述了桑生物活性成分对动物糖脂代谢、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的影响,并通过总结桑叶在畜禽及水产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桑叶在改善肉质、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及提高动物抗氧化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受管理理念的影响,桑树肥培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加剧蚕病的扩散和蔓延,降低桑树 和蚕茧的生产质量,造成整体的经济效益不高。为此,本文深入分析桑树病虫害与蚕病危害的关系, 并提出防治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桑蓟马田间种群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