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1篇
  免费   1216篇
  国内免费   1913篇
林业   2937篇
农学   1669篇
基础科学   885篇
  2826篇
综合类   8633篇
农作物   1244篇
水产渔业   1797篇
畜牧兽医   2723篇
园艺   700篇
植物保护   866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536篇
  2021年   675篇
  2020年   680篇
  2019年   838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921篇
  2016年   1078篇
  2015年   941篇
  2014年   1182篇
  2013年   1285篇
  2012年   1675篇
  2011年   1706篇
  2010年   1385篇
  2009年   1369篇
  2008年   1155篇
  2007年   1244篇
  2006年   1077篇
  2005年   830篇
  2004年   667篇
  2003年   584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429篇
  2000年   357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293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采用光照、pH值、盐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N、P吸收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试图探讨缘管浒苔用于优化虾塘养殖环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光照、pH值、盐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N、P吸收速率的影响显著。在0~1000lx光强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N、DIP的吸收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大,1000~5000lx光强范围内,其对DIN、DIP的吸收速率较大,平均为(0.00030±0.0012)μmol.g-1.h-1,(0.00156±0.0011)μmol.g-1.h-1,超过5000lx时,其对DIN、DIP的吸收速率显著下降;在7.0~9.0的pH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P、DIN的吸收速率较大,平均为(0.00012±0.0012)μmol.g-1.h-1,(0.00168±0.00142)μmol.g-1.h-1,而在这个范围之外,其对DIP、DIN的吸收速率下降显著;在15~25的盐度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P、DIN的吸收速率较大,其对DIP、DIN的吸收速率均在盐度为15时最大,分别为(0.00021±0.00005)μmol.g-1.h-1,(0.0055±0.0006)μmol.g-1.h-1;在20~35℃范围内,缘管浒苔对N、P的吸收速率较高,35℃时对P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值(0.00056±0.0026)μmol.g-1.h-1,30℃时对N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值(0.02456±0.00011)μmol.g-1.h-1,而在这个范围之外,其吸收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92.
对连续27年施肥的南方黄泥田水稻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施用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稻草(NPKS)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分别提高74.9%、96.6%、91.7%,NPKM与NPKS处理产量分别比NPK处理提高12.4%与9.6%,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但NPKM与NPKS产量相当。双季稻年份(1983-2004年),NPK、NPKM、NPKS处理的水稻每5~7年年际增产率随试验年份的延长呈递增的趋势。早稻与晚稻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7.1%与60.0%。不同施肥处理产量与基础地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3.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濒危植物广西火桐幼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其影响因子日变化速率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火桐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变化趋势与蒸腾速率(Tr)相同;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午间净光合速率(Pn)降低主要由气孔导度(Gs)降低引起;影响广西火桐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主要生理因子是蒸腾速率(Tr),主要生态因子是光照强度(PAR)和空气相对湿度(RH)。栽培管理中可通过增加透光度、适当浇水等措施来调节蒸腾速率,提高净光合速率,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994.
为探讨不同处理措施对核桃无融合生殖的影响,以"绿岭"核桃为材料,采用聚乙烯醇封柱头后用不同药剂涂抹子房的方法,研究了2,4-D、赤霉素、硼砂及综合处理后"绿岭"核桃的无融合生殖坐果率。结果表明:0.2%的硼砂、30 mg/L的赤霉素、0.3%硼砂+0.3%磷酸二氢钾处理的"绿岭"核桃无融合生殖坐果率分别为88.37%、86.57%、86.27%,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3.54%、21.74%、21.44%;15 mg/L 2,4-D处理的"绿岭"核桃无融合生殖坐果率为82.50%,显著高于对照,比对照高了17.67%。  相似文献   
99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与丙烯酸发生接枝共聚反应,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得玉米淀粉/聚丙烯酸钠高保水复合材料;通过干燥粉碎,进行性能测定,研究引发剂添加量、玉米淀粉添加量、丙烯酸和NaOH的中和度和交联剂添加量等因素对吸水倍率和耐盐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丙烯酸单体为50.00 g时,玉米淀粉添加量为10.00 g,引发剂添加量为0.15 g,交联剂添加量为0.02 g,中和度为90%时,生成的高保水材料性能最好,吸水倍率可达到240倍左右,耐盐倍率达到40倍左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5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以鱼类常见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为供试菌,测定了5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测定了其中效果较好的中草药的治愈率,确定了其最佳用药剂量。[结果]在相同试验条件下,5种中草药中五倍子(Rhuschinensis Mill)、石榴皮(Punica granatum L.)和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中五倍子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几种中草药(P0.05)。五倍子治疗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治疗剂量为:0.5mg/ml五倍子药液药浴40min,治愈率为100%。[结论]该研究为鱼类暴发性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麦烟套种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汉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40-16841
[目的]研究贵州省铜仁地区高产高效的粮经型栽培模式,实现植烟土地的合理利用。[方法]以川农麦1号为供试小麦品种,采用3行麦、2行烟的麦烟套种模式,研究麦烟套种对植烟环境和烟叶产量、产值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麦烟套种明显减轻烟株马铃薯Y病毒病(PVY)的发生,单作烟马铃薯Y病毒病的发病率是麦套烟发病率的近15倍;麦烟套种可增加纯收入1467.6元/hm2;秸秆覆盖与否对烟叶等级比例、产量、产值和均价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在贵州铜仁地区采用麦烟套种技术可减少烟叶病虫害,增加经济收益,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8.
进行了3种饵料对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 Cantor)稚龟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历时154d.结果表明:1)稚龟平均日增重,鳙鱼肉组为0.13g,配合饲料组为0.12g,黄粉虫组为0.09g.2)成活率,配合饲料组最高,为100%;黄粉虫组次之,为97.1%;鳙鱼肉组最低,为88.6%.3)饵料系数,鳙鱼肉组最高,为6.38,黄粉虫组次之,为3.56,配合饲料组最低,为1.83.结果显示,用配合饲料喂养黄喉拟水龟稚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中国水蛇生长率与死亡率的测定,研究了水温与中国水蛇生长和生存的关系。结果显示:整个过程,特定生长率(S)与水温(T)存在极显著的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S=0.0021 T^2-0.0748 T+0.7984(R^2=0.8475,P〈0.01);在高温与低温条件下,水温与死亡率(D)均存在显著的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分别为难-0.0349/92+0.8345 D+28.895(R^2=0.763,P〈0.01)和T=0.0069 D^2-0.4007 D+13.621(R^2=0.612,P〈0.05)。结果表明,中国水蛇适宜生长水温范围17.81~31℃,最适生长水温范围26~30℃,能耐水温上限31~33.88℃,能耐水温下限7.80~10℃。该研究为今后中国水蛇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毛蚶保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英  齐凤生  王岳鸿  张辉  李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49-14450,14454
[目的]探讨毛蚶的无水保活技术。[方法]以毛蚶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温度组(-1.3~25℃)的贮藏条件,并使用海水浸透的纱布控制100%的湿度对各温度组进行湿度控制,同时进行充氧包装,研究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毛蚶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毛蚶的结冰点为-1.6℃左右,生态冰温区域在-1.6~0℃。随着温度的升高,毛蚶成活率逐渐降低。成活率最高的为冰温保藏(-1.3~0℃),在第6天时存活率仍为100%。控制湿度组成活率总体优于不控制湿度组,充氧包装可以提高毛蚶的成活率。[结论]温度是毛蚶保活的基本条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和毛蚶成活率呈负相关性;控制湿度和氧气供应对毛蚶的保活效果具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