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147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2篇
  69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藏羊对严酷的高原低氧环境适应性很强,是高寒牧区最适宜发展的畜种之一,开展藏羊与低海拔绵羊脑血管形态的比较研究,可为探讨藏羊的高原适应性机理奠定基础.研究以高原藏羊—欧拉型藏羊和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滩羊脑为试验材料,采用管道铸型腐蚀技术,运用比较解剖学方法对二者脑动脉系统的结构特性开展研究.比较发现,藏羊和滩羊脑动脉系统的大体解剖结构相同,但藏羊的大脑后交通动脉、上颌动脉的管径显著比滩羊粗,其它脑动脉管径平均值也略大;藏羊脑硬膜外异网显著长于滩羊;藏羊主要脑动脉中的侧支更发达,伸展较长,细小分支更丰富.藏羊有相对发达的脑动脉系统,利于向脑组织有效供血,可能是藏羊适应高原环境的结构特征之—.  相似文献   
64.
为了了解油茶叶片生理指标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关系和规律,为北缘油茶的推广提供相应理论依据,以舒城县晓天镇海拔100 至800 m的油茶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叶片细胞活性物质含量和活性,比较不同海拔油茶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从100 m上升到800 m,油茶叶片的MDA、Pro、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759.01%、294.39% 和40.93%;POD、CAT和SOD 3种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20.06%、165.32%和62.47%。油茶各项细胞生理活性物质指标与海拔高度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由此可见,油茶的内在抗逆性随海拔升高而得到显著提高。中国油茶栽培正在向北缘地区推进,在生产中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运用水、肥、光等条件的调控等抗逆性栽培技术,从而提高植株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65.
无人机遥感在农田信息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快速实时地掌握农田信息是实施精准农作的基础。以无人机为平台的低空遥感探测技术,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时效性强和成本低等特点,可填补地面监测和高空遥感间的测量尺度空缺,因此在农田信息精准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无人机飞行平台稳定性增强、操作难度降低,机载遥感设备的轻量化和多样化,以及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无人机遥感在农田信息监测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对常用遥感技术类型和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具体应用方向和实施效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推动无人机遥感在农田信息监测和精准农业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对不同采集地割手密无性系进行耐寒性综合评价,探究割手密耐寒性与其生长地海拔、纬度的关系,筛选耐寒性种质资源。以40份割手密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苗期低温胁迫后测定各无性系材料的7项生理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其耐寒性差异进行综合评价。低温胁迫处理后,割手密的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电导率(PMP)、可溶性蛋含量(SP)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脯氨酸含量上升最大,升高了43.81%,而叶绿素(Ch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叶绿素含量减少35.01%,下降程度最大;叶绿素、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异系数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增长最大的是叶绿素,是对照的1.76倍;相关性分析显示,40份割手密无性系耐寒性与其生长地的海拔、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7、0.686;模糊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将40份割手密无性系的耐寒性分为三类,其中高耐寒类型有10份材料,中耐寒性有19份,不耐寒性11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集地割手密材料之间耐寒性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耐寒隶属函数与海拔、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即高海拔和高纬度的割手密耐寒性强、低海拔和低纬度的割手密耐寒性弱,表明在相近海拔范围内决定耐寒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在相近纬度范围内决定耐寒性的主要因素是海拔。该结果为割手密种质资源在甘蔗耐寒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土壤动物群落结构随海拔的变化及其多样性指数的表现。【方法】于2021年6-9月,采用手捡法和干漏斗法,对念青唐古拉山南坡海拔4 500,4 600,4 700,4 800,4 900,5 000,5 100,5 200 m区域的草地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相似性指数Srensen和Cody。【结果】从研究区域共采集土壤动物2 061只,隶属5纲20目97科(群)。同一海拔区域在科级水平未出现优势类群,说明在科级水平上各海拔区域土壤动物的分布较为均匀;从目级水平看,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弹尾目、双翅目、前气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数的11.80%,24.07%,11.70%,19.55%和14.70%;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蜘蛛目、甲螨亚目和石蜈蚣目,分别占总数的1.60%,1.75%,8.83%和1.75%,其余目均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海拔4 700,5 000和5 200 m区域较高,海拔4 500 m区域较低;Shannon wiener指数以海拔5 0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100和5 200 m区域;Pielou均匀度指数以海拔4 5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000和5 200 m区域;群落丰富度指数以海拔4 5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100 m区域;相似性指数Srensen以海拔4 700 m以下区域总体较低,海拔4 700 m以上区域较高;Cody指数以海拔4 700 m以下区域相对较高,海拔4 700 m以上区域逐渐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量与其个体数量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在藏北高寒草地,海拔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有影响,放牧强度及不同季节的降水可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8.
以移栽的野生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为材料,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分析10%光照和全光照下低海拔区域引种云锦杜鹃的光合日变化,结果显示10%光照下生长的云锦杜鹃蒸腾速率低于全光照下生长的云锦杜鹃,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全光照下云锦杜鹃的60.17%。两种光照下的云锦杜鹃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型。全光照下净光合速率下降是非气孔限制引起的,而10%光照下则为气孔限制引起。研究说明种植在低海拔环境的云锦杜鹃喜光的特性并不因为温度高而改变,但夏季遮荫措施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9.
海拔梯度对橡胶树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拔梯度对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生理特性和胶乳产量的影响,对4个海拔水平(A1,650~750m;A2,750~850 m;A3,850~950 m;A4,>1 000 m)的2个橡胶树品种(GT1和RRIM600)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梯度的上升,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而土壤养分呈低-高-低的规律。海拔梯度对橡胶树生理生态特性和胶乳产量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2个橡胶树品种的Chl含量呈下降趋势,MDA和MP呈上升趋势,而非酶保护物质(SS、Suc、Pro和SP)系统和抗氧化酶(CAT、SOD和POD)系统相互协同发生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8个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得出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和主成分载荷矩阵,最终提取前3个主成分(POD、SS和Pro)对不同海拔下橡胶树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经计算,2个品种在各海拔下综合得分(Q值)高低顺序为:GT1-A3>RRIM600-A3>RRIM600-A2>GT1-A2>RRIM600-A4>GT1-A4 RRIM600-A1>GT1-A1。此研究结果验证了云南热区山地植胶海拔上限为950 m的合理性,而超高海拔(>1 000 m)的确不适合植胶。  相似文献   
70.
在500m~1200m高海拔林场内进行“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鸡腿菇的研究,结果证明,较之传统大棚或菇房设施化栽培,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鸡腿菇无需占用耕地,彻底解决了当地鸡腿菇栽培中的“菇粮争地”矛盾;可节省出菇棚等固定资产投资70%以上;另外生物学效率为149%,较之传统菇棚栽培提高40%左右;产出的菇品明显具有野生菇的口感和风味。另外,菌糠废料直接被林地树根就地分解利用,提高了林地土壤肥力,改善了林地土壤结构,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减少了人工处理菌糠废料的费用,同时,由于保湿的需要以及出菇管理人员的频繁出入林场操作和巡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森林火险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