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19篇
综合类   251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93篇
畜牧兽医   36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为探究胡兀鹫肠道菌群多样性,本研究利用5种培养基进行胡兀鹫肠道菌分离、培养、鉴定、耐药性试验及抑菌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27株肠道菌,隶属于2门8属12种;这些菌株对3~22种抗生素及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屎肠球菌对5种常见肠道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粪肠球菌仅对大肠杆菌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42.
【目的】 查明江苏某鹅场鹅发病及死亡原因。【方法】 剖检病死鹅,运用细菌分离纯化、染色观察、生化试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16S rDNA测定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通过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探究分离菌株的特性。【结果】 从患病鹅肝脏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此菌株可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枸橼酸盐、尿素;MALDI-TOF MS鉴定结果显示,此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发现,分离菌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相似性最高,达98%以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庆大霉素等10种抗菌药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唑林表现为中介,对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6种药物表现为耐药,是典型的多重耐药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5.0×106.5 CFU。【结论】 本试验首次报道了从鹅体内分离到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通过药敏试验筛选了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西丁等有效的临床常用抗菌药,分离株对小鼠致病性较强,提示其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43.
为研究牛粪厌氧发酵沼渣中多重耐药细菌的环境污染风险,选用畜禽养殖中常用的5种抗生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金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对牛粪沼渣中可培养抗生素抗性细菌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多重耐药细菌的比例高达76.5%,其中,抗5种和4种抗生素的细菌分别有11,21株。所有多重耐药细菌均对氨苄青霉素具有抗性,抗红霉素、金霉素和链霉素的细菌分别占总多重耐药细菌数的92.0%,89.3%,61.3%。通过细菌16S rRNA测序鉴定,32株具有4种以上抗性的细菌分别属于福氏志贺氏菌、摩根氏菌和假中间苍白杆菌,均为重要的临床致病菌。使用全基因组测序对7株典型多重耐药细菌携带的抗性基因进行分析,共检测出28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对应9种抗生素抗性类型。通过分析抗性基因及插入序列所在位点信息发现,多重耐药细菌普遍携带含有抗性基因和插入序列共存的质粒,表明抗性基因具有高度的可移动性和较强的传播风险。综上所述,牛粪沼渣中含有大量的多重耐药细菌,可视作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储存库,应重视沼渣农业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监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844.
为探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细菌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的影响,以山西寿阳褐土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采集5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N0P0M0,N2P1M1,N4P2M2,N3P2M3和N0P0M6)0~20 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褐土中细菌群落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样性,细菌优势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门。不同处理土壤共同抗性基因亚型有256个,土壤特有抗生素抗性基因亚型随施肥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N3P2M3处理中达到最高。土壤中丰度较高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种类有大环内酯类、多药类、万古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其中含量最高的抗性基因亚型为MacB、BcrA、MexW、MexF和pbp1a。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细菌群落及ARGs的组成和变异,冗余分析进一步表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变化受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抗生素抗性基因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潜在污染物,农业生产中施用畜禽粪污时应充分腐熟并与化肥配合施用,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