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篇
  35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33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14.
15.
BackgroundAutoantibody biomarkers are valuable tools used to diagnose and manage autoimmune diseases in dogs. However, prior publications have raised concerns over a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and sufficient validation for the use of biomarkers in veterinary medicine.ObjectivesSystematically compile primary research on autoantibody biomarkers for autoimmune disease in dogs, summarize their methodological features, and evaluate their quality; synthesize data supporting their use into a resource for veterinarians and researchers.AnimalsNot used.MethodsFive indices were searched to identify studies for evaluation: PubMed, CAB Abstracts, Web of Science, Agricola, and SCOPUS. Two independent reviewers (AET and ELC) screened titles and abstracts for exclusion criteria followed by full‐text review of remaining articles. Relevant studies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study objectives (biomarker, epitope, technique). Data on study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were synthesized in independent data tables for each classification.ResultsNinety‐two studies qualified for final analysis (n = 49 biomarker, n = 9 epitope, and n = 34 technique studies). A high degree of heterogeneity in study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reporting was observed. Opportunities to strengthen future studies could include: (1) routine use of negative controls, (2) power analyses to inform sample sizes, (3) statistical analyses when appropriate, and (4) multiple detection techniques to confirm results.Conclusions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resource that will allow veterinary clinicians to efficiently evaluate the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use of autoantibody biomarkers, along with the varie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used in thei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焦晓丹  吴凤芝 《土壤通报》2004,35(6):789-792
对土壤微生物的4类研究方法即: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微生物标记物法、BIOLOGGN微平板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分析,旨在通过比较寻求能够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最佳方法。分子生物技术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等相结合将是大力推动土壤微生物研究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以拟南芥为供试材料,从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分子指标3个层次研究了镉(Cd)的毒理效应,筛选Cd敏感生物标记物。分子指标的研究以18S rRNA为看家基因, 错配修复基因MutS 2 homolog(atMSH2), atMSH3,atMSH7,细胞增殖核抗原1 和2(atPCNA1和atPCNA2)为检测目的基因,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研究Cd胁迫对上述错配修复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0.125、0.25、1.0、3.0 mg·L^-1)Cd 处理7 d后,根长随Cd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0.125 mg·L^-1 Cd处理下,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而在0.25、1.0和3.0 mg·L^-1 Cd时降低,但仍高于对照;幼苗叶片数、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变化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地上部atMSH2,atPCNA1,atPCNA2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Cd胁迫浓度呈明显的倒U字型关系,分别在0.125,0.25和0.125 mg·L^-1 Cd时达到最大值。以上结果表明,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上述3个错配修复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趋势相符,且均对Cd污染胁迫较敏感,可以作为检测Cd污染及其相关生物学效应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选择鲫鱼(Carassiusauratus)作为受试生物,经过40dZn2+不同浓度的暴露后,运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了鱼肝脏组织内应激蛋白HSP70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各试验浓度下,与对照组相比,Zn2+对鱼肝脏内HSP70有显著的诱导(P<0.05)。试验中还发现,在试验浓度低于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时,HSP70相对于对照组仍然表现为明显诱导(P<0.05),充分说明分子生物学指标要比传统的环境检测指标敏感,对污染物早期具有预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心脏原发肿瘤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价值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34例均用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全组病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切除肿瘤(1例同期行股动脉切开取瘤栓术)。结果:术前32例发现心脏病理性杂音,24例有异常心电图表现,但心电图正常有10例。34例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有心脏原发肿瘤特征性表现,与手术所见完全相符,符合率达100.O%。34例中有32例术后痊愈出院并随诊未见复发。2例术后因低排综合征死亡。结论: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是确诊心脏原发肿瘤最有效方法,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20.
土壤铅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溶酶体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蚯蚓溶酶体膜的稳定性作为亚细胞水平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土壤铅污染的毒性效应。将赤子爱胜蚓(Eiseniafetida)暴露于不同浓度乙酸铅染毒的人工土壤,染毒浓度为60、120、480、2400mg·kg^-1,测定蚯蚓体腔细胞溶酶体的中性红保留时间(NRRT)。结果表明,染毒6d后,480mg·kg^-1及2400mg·kg^-1剂量组,NRRT显著下降,抑制率分别为63.06%、68.61%;60mg·kg^-1及120mg·kg^-1剂量组,溶酶体膜稳定性变化不大。染毒14d后,各染毒组NRRT显著低于对照组,抑制率分别为49.43%、56.29%、68.57%、77.14%。将赤子爱胜蚓暴露于沈阳市青年公园、劳动公园、友谊宾馆、冶炼厂原址的现场土壤样品中,随着蚯蚓与土壤接触时间的增加,中性红保留时间逐渐降低,14d后各采样点蚯蚓的中性红保留时间关系为冶炼厂原址〈青年公园〈劳动公园〈友谊宾馆,与土壤铅含量的大小变化相吻合,其中冶炼厂原址差异最为显著,NRRT抑制率为92.55%,表明土壤重金属铅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存在潜在的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