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6篇
  11篇
综合类   235篇
农作物   10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小麦纹枯病又名小麦尖眼点病,是小麦上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引起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有性态为禾谷角担菌[Ceratobasidium graminearum(Bourd.)Rogers.],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均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该病原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株残体上越夏和越冬,成为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未经腐熟的带有病残体和病土的有机肥亦可传播该病。小麦播种萌发时,幼苗地下部分的幼根、幼芽即可被病原菌侵染和危害。  相似文献   
92.
水稻纹枯病重发原因及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海兵  朱凤生  张国林 《农技服务》2011,28(4):449-450,549
纹枯病在高邮市水稻上重发的原因在于大面积种植高感品种、氮肥用量偏高、夏季多雨的高湿气候等。其防治应在种植抗病品种、注意湿润灌溉、合理施肥的基础上,重点选用优良药剂,及时开展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香蕉根颈象甲在海南香蕉上的产卵特性,指导田间防控技术,室内研究了香蕉根颈象甲成虫对寄主植物、叶鞘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及不同饲养方式下的产卵率。结果表明,在巴西蕉和泰国蕉上,香蕉根颈象甲的产卵率分别为32.87%和30.93%,均显著高于台蕉、大蕉、皇帝蕉和粉蕉;香蕉根颈甲成虫嗜好在香蕉假茎中部叶鞘产卵,在第2层叶鞘的选择性最高,选择系数为45.78%,显著高于其它几层叶鞘的选择系数;分别提供腐烂和新鲜的香蕉假茎让香蕉根颈象甲产卵,周平均产卵量分别为4粒和2粒,可见,香蕉根颈象甲喜欢在腐烂的假茎上产卵。  相似文献   
94.
从黑龙江省27个县市采集分离到77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经显微镜观察全部为多核菌株。利用载玻片定位融合法,将分离纯化得到的77个菌株分别与AG1-1A、AG1-1C、AG3、AG5、AG-6和AG-8等6个标准菌株作对峙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主要菌丝融合群为AG1-1A、AG1-1C和AG-5,出现频率分别是80.51%、12.99%、2.60%。营养亲合群判别结果表明,77个待测菌株分为23个营养亲和群,其中有11个亲和群由单个菌株独立组成,出现频率为47.83%。遗传变异分析中,当遗传距离为0.6667时,从不同菌丝融合群中选取的15个代表菌株可划分为5个类群,与菌丝融合群判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
氯苯醚酰胺[N-(2-(2,4-二氯苯氧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Y13149]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基于药效团连接碎片虚拟筛选策略(PFVS)快速发现的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创制化合物的农药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氯苯醚酰胺对真菌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供试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EC50值在0.008~15.25 mg/L之间,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活性最强,但对辣椒疫霉和链状腐霉活性较弱。田间试验表明,氯苯醚酰胺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75 g/hm2时的平均防效为79.6%,其防效总体略好于噻呋酰胺(75 g/hm2的平均防效为77.3%)。此外,氯苯醚酰胺对采自浙江和江苏两省的125株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分布在0.002~0.259 mg/L之间,且呈近似正态单峰曲线,平均EC50值为(0.021 ±0.008) mg/L,因此可将其作为水稻纹枯病菌对氯苯醚酰胺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96.
生防菌株2LN3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验证生防菌株2LN3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大田生产试验研究生防菌剂2LN3、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井冈·腊芽菌、井冈霉素和清水对照5个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2次用药后第7和第15天的防效分别达60.85%和72.16%,2次调查防效均超过生防菌剂2LN3、井冈·腊芽菌和井冈霉素,而单用生防菌剂2LN3则表现为药效持续时间较短,在2次用药后的第15天防效比井冈霉素略高,但与井冈·腊芽菌相比防效则降低了6.5%;与井冈霉素相比,生防菌株2LN3具有促生作用,能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喷施生防菌剂2LN3和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都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与井冈霉素相比分别增产3.8%和12.1%,均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将生防菌剂2LN3和井冈霉素复配可替代井冈霉素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来提高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97.
新农抗诺沃霉素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井冈霉素、苯甲·丙环唑、戊唑醇不同剂型产品为对照,研究了新的农用抗生素抗诺沃霉素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5%诺沃霉素WP 1 500~3 000 g/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81.6%~85.8%,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达到39.0%~41.4%,与对照相比增产10.5%~11.8%。  相似文献   
98.
A 15‐year‐old, neutered male, Shih Tzu cross developed progressive corneal stromal thickening and vascularization of the right eye, and 5 months later, of the left eye. Both eyes became blind due to extensive corneal opacification and were enucleated. Light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revealed a diffuse corneal infiltrate of neoplastic mesenchymal cell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vealed diffuse cytoplasmic vimentin immunoreactivity and variable cytoplasmic and nuclear immunoreactivity for S100 in the neoplastic cell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desmosomes between contiguous cells, thread‐like cytoplasmic processes coated with basement membrane, extracellular bundles of collagen, and axonal degeneration consistent with features of a nerve sheath neoplasm.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primary, bilateral corneal nerve sheath sarcoma in a canine.  相似文献   
99.
丁章忠  强红  孙成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39-640,698
[目的]研究水稻生育前中期主要株型指标的动态变化,为水稻高产株型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汕优63和粳稻武香粳14为材料,通过栽插密度及肥水调控等措施,培育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分析水稻生育前中期几个株型指标的动态关系及其时产量的影响。[结果]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的叶片松散度和叶鞘载叶量对单茎蘖干重的影响要高于拔节期,并通过调节拔节期株型而间接影响单茎蘖干重。同时抽穗期叶片的光合作用对产量的影响要高于拔节期,而拔节期叶片光合量通过抽穗期的光合速率对产量有较大的间接影响.其影响程度已接近抽穗期的直接影响。[结论]水稻有效分蘖·陆界叶龄期(N-n)控制叶面积发展、促进叶鞘干物质积累与拔节期同等重要,同时提高拔节期及抽穗后叶片的光合能力对进一步提高产量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寻求一种能够有效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方法。[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研究对照和处理多年生黑麦草根、叶鞘、叶中铅的分布情况。[结果]多年生黑麦草根是积累铅的主要部位,且皮层中积累了大量的铅,而中柱则很少。[结论]可通过更新多年生黑麦草来修复铅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