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褐马鸡(Crossoption mautchricum)为我国驰名世界特产珍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山西省的省鸟,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鉴于褐马鸡在濒危物种中的保护意义,1996-2000年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褐马鸡天敌的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2.
2006年2—3月,在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带法对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繁殖早期取食地和卧息地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褐马鸡选择取食地具有以下特征:低海拔,下坡位,小坡度,离道路较近,沟底,乔木和灌丛种类数量较少,乔木、草本、灌丛的盖度及草本高度较小,可视度较大;选择卧息地具有坡度较小,半阳坡,离道路较远,乔木盖度较大,灌丛数量和高度较小,草本高度较小和可视度小的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地理性、乔木数量、灌丛种类和数量及草本盖度等5个因子判别能力最强,由这5个变量构成方程的判别准确率达96.08%,可以较好地将取食地样方与对照样方分开;坡度、坡向、道路距离和乔木盖度等4个因子判别能力最强,由这4个变量构成方程的判别准确率达75.64%,可以较好地将卧息地样方与对照样方分开.  相似文献   
73.
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雉类对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雉类对生境的选择机制,选取44块样方,利用TWINSPAN分类和典范对应分析,对白云山雉类分布及其与生境植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雉类对TWINSPAN分类确定的群落类型有不同的生境选择倾向,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与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选择4种以上的群落类型,而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选择尖叶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angustata)为优势种的群落,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选择川钓樟(Lindera pulcherrima)为优势种的群落,进一步通过典范对应分析表明雉类的这种选择倾向依赖于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74.
彩叶植物在上海地区的种类及应用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彩叶植物具有丰富多彩的叶色,是园林植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上海市城市主干道、公园、公共绿地、居民住宅区及学校的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上海地区选用的彩叶植物约有45种,以灌木和乔木居多,其中最常见且最多的有紫叶李、红花檵木、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在彩叶植物的应用上,上海地区各种园林景观所选用的彩叶植物类型基本相同,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彩叶植物应用面积较小,配置形式相对单调,且以交通干道隔离带中模纹花坛或彩篱、公园草坪中乔灌木的丛植或片植居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改善上海地区彩叶植物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不同酶制剂组合在环颈雉育雏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酶制剂的 3种组合作为饲料添加剂 ,在环颈雉育雏中的应用效果。Ⅰ组为对照组 ,仅饲喂基础日粮 ;Ⅱ、Ⅲ、Ⅳ组为试验组 ,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0 5 %纤维素酶 +0 5 %中性蛋白酶 ,0 3%纤维素酶 +0 3%淀粉酶 +0 4 %中性蛋白酶 ,0 2 %纤维素酶 +0 2 %淀粉酶 +0 2 %植酸酶 +0 4 %中性蛋白酶。经 2 1d试验 ,结果表明 ,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 (P <0 0 5 ) ,Ⅲ、Ⅳ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Ⅰ组 (P <0 0 1) ;同时各试验组料重比均低于Ⅰ组 ,且Ⅲ、Ⅳ组达显著水平 (P <0 0 5 ) ;各试验组体尺 (体长、翅长、尾长 )增长也大于Ⅰ组 ,且Ⅲ、Ⅳ组达显著水平 (P <0 0 5 )。此外 ,各试验组成活率明显高于Ⅰ组。在试验组中进行综合比较 ,以Ⅳ组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6.
我国彩色茧丝资源丰富,彩色茧丝具有保湿、抗菌、抗氧化、防紫外线等特殊性状,作为纯天然纺织材料的彩色茧丝制品充满了新的市场魅力.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天然彩色茧丝资源,将近年来彩色茧丝的有关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7.
以引种于武威的10个彩叶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干旱胁迫处理,对与其抗旱性相关的渗透调节以及酶活性等6项指标进行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彩叶树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系统地评价.结果表明:抗旱性强弱顺序为黄栌>红叶碧桃>金叶锦带>金叶风箱果>红栌>紫叶矮樱>红瑞木>紫叶风箱果>紫叶锦带>紫叶李.6项指标在彩叶树种抗旱性中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综合调节着彩叶树种的抗旱机制.其关联顺序为: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叶绿素(a+b).其中Pro和CAT两者关联度均在0.9以上.  相似文献   
78.
研究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择96只健康育成期环颈雉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益生菌EM(0.1%)、植酸酶(300U·kg-1)进行生长、代谢试验,研究EM、植酸酶对雉鸡育成期生长、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单一添加EM或植酸酶,还是同时添加EM和植酸酶,均能够显著提高促进育成期雉鸡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EM、植酸酶处理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8.95%(P<0.05)、5.34%(P<0.05),对采食量及平均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添加EM、植酸酶处理组代谢能、粗蛋白及总磷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6.2%(P<0.05)、4.8%(P<0.05)、4.9%(P<0.05),而存留氮量提高6.45%(P<005),益生菌EM和植酸酶在雉鸡育成期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存在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79.
通过总结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增绿添彩主题下校园园林景观优化改造技术研究实践,进一步探索园林景观优化改造技术,提出相应的定位和措施,旨在为首都园林景观优化改造和彩色植物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为香菇多糖在雉鸡养殖上的应用提供参考,选用1日龄商品雉鸡40只,随机分成I~Ⅳ组,每组10只,对照组(I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香菇多糖150 mg/kg、300 mg/kg和450 mg/kg,进行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研究香菇多糖对雉鸡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多糖可极显著提高雉鸡全期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试验Ⅱ~Ⅳ组全期平均料重比呈下降趋势,平均日采食量呈上升趋势,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其中,以添加香菇多糖300 mg/kg日粮的效果最好,其雉鸡平均日增重达5.74 g,比对照组增加17.86%;平均料重比为2.91,比对照组低4%;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为2.21 g/kg、3.16 g/kg和3.96 g/kg,分别比对照组高33.94%、20.15%和13.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