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ex on the quality of meat from farmed pheasants. Male (roosters, n = 18) and female (hens, n = 18) pheasants were slaughtered at 25 weeks of age. The breast muscles (Pectoralis major) were cut out from chilled carcasses and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proximate chemical composition, fatty acid profile, and physicochemical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 meat. Chemical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meat of male had higher (p ≤ .05) content of collagen, Na, Cu, and Zn, whereas meat from females had higher (p ≤ .05)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 of water‐soluble compounds, nitrogen of water‐soluble non‐protein compounds, K, and Mn. The meat of male was characterized by greater (p ≤ .05) cooking loss. A sensory evaluation revealed that meat from females had lower (p ≤ .05) taste intensity and aroma desirability. Meat from male and female pheasants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of minerals as well as low‐molecular‐weight water‐soluble nitrogen compounds, which may affect the flavor of cooked meat. Irrespective of these differences, the analyzed pheasant meat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quality, which indicates that it could offer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other types of meat.  相似文献   
82.
江志  黄淑芳  胡新波  胡松华 《野生动物》2013,(6):346-348,354
杭州动物园从北京动物园引进5对蓝鹇种源。日常食物主要是青菜、稻谷、家鸡用颗粒料、少量苹果。饲养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疾病有细菌性肠炎、发情期的雄性打斗后的外伤等。杭州动物园经过精心饲养,3a繁殖达60多只。蓝鹇在杭州动物园的饲养和繁殖是全国人工饲养繁殖最好,且是全国最大人工种群。由于没有蓝鹇等野禽专用禽流感疫苗,杭州动物园使用家禽禽流感疫苗对蓝鹇进行禽流感免疫。根据家禽的禽流感免疫方法,每年对蓝鹇进行2次禽流感疫苗免疫,由于它的飞翔能力较强,每次免疫进行捕捉时均会乱飞,有时还会造成应激死亡,但最终免疫结果是否有效也未曾进行过检测。本研究中蓝鹇流感疫苗抗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禽流感病毒H5抗体酶联免疫(ELISA)的检测方法。结果证明家禽流感疫苗对蓝鹇有效,经胸部肌肉注射0.5ml/次,每4个月肌注1次,每年免疫3次。雏鹇首免应在出壳后第8天、第9天或第10天。  相似文献   
83.
成龄母雉鸡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选用15 只成龄母雉鸡以测定血清中甲状腺激素( T3 + T4) 的年周期变化。测定结果表明:①成龄母雉鸡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在4 ,5 ,6 ,7 月份产蛋期间明显低于其他月份,而10 ,11 ,12 和1 月份的含量水平为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②环境温度与成龄母雉鸡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呈负相关;③甲状腺激素具有加强雉鸡体内产热、增加氧的消耗率、提高基础代谢率和促进生长及羽毛更换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84.
采用梯度饲养试验、代谢试验和比较屠宰试验 ,结合营养化验和统计分析 ,对 9~ 14周龄育成后期雉鸡的能量代谢参数及能量需要量进行了全面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雉鸡育成后期维持代谢能需要量为每千克代谢体重每天 4 6 2 0 0kJ ;雉鸡育成后期生长代谢能的利用效率 (Kpf)为 4 2 18% ,每克增重需要代谢能2 2 86kJ;雉鸡育成后期随着采食量的增加 ,其体蛋白能沉积量、体脂肪能沉积量和体脂肪沉积能占总净能的比例均相应提高 ,但体蛋白沉积能占总净能的比例随着采食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5.
雉鸡口角炎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及病原ITS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广东顺德某珍禽场种雏鸡出现单侧口角炎,从发生口角炎的230日龄的公雉鸡口角病灶中分离到1株酵母样菌,经鉴别培养、生化试验、动物接种试验和ITS序列测定,鉴定为致病性白色念珠菌,其序列与常见的引发幼龄雉鸡嗉囊炎的白色念珠菌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86.
以福建省主要城市彩色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比较分析,总结出福建主要城市彩色植物共29科44种,分析目前福建彩色植物存在的种类发展不均衡、色彩单调、造景手段单一等问题,提出加强彩色植物选育和引种驯化、丰富彩色植物多样性、创新造景手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87.
贺兰山蓝马鸡春夏季对栖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刚  胡天华  翟昊 《野生动物》2009,30(6):310-313
2008年4~8月,在贺兰山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蓝马鸡春夏季的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春夏季分别测定了135个和126个样方的16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春夏季贺兰山蓝马鸡在优势乔木、灌木密度、灌木高度、灌木距离、坡向、坡位、海拔高度、人为干扰距离和隐蔽级上差异极显著(P〈0.01),而其余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春季生境而言,贺兰山蓝马鸡夏季更偏爱选择灌木密度小、高度低、距离近,海拔较高,人为干扰距离较远,隐蔽程度较高的栖息地。典则系数显示春夏季蓝马鸡的栖息地选择存在一定的重叠和分离,Wilk'sλ值显示春夏季蓝马鸡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Wilk'sλ=0.692,x~2=121.769,df=12,P〈0.001)。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春夏季蓝马鸡栖息地选择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海拔高度、人为干扰距离、灌木高度、隐蔽级、灌木密度和乔木高度,由这6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春夏季蓝马鸡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84.6%,其中对春季的误判率为15.4%,对夏季的误判率为17.2%。  相似文献   
88.
辽宁省环颈雉种群密度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瑞 《野生动物》2009,30(4):201-202,228
2005年4-6月,作者在辽宁省实验林场、灯塔市铧子林场和建平县罗福沟乡对环颈雉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采用样带法。辽宁省实验林场环颈雉种群密度为2.0只/km^2,灯塔市铧子林场种群密度为3.2只/km^2,建平县罗福沟乡种群密度为6.8只/km^2。造成环颈雉种群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生境质量、猎捕压力和天敌数量。辽宁省调查地区的环颈雉种群密度明显低于其他省市和欧美地区,应采取加强宣传教育,保护栖息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89.
作者旨在研究美国七彩雉鸡种蛋的物理性状,为雉鸡种蛋选择提供参考。采集9月龄美国七彩雉鸡种蛋30枚,测定蛋重、蛋比重、蛋形指数、蛋各组成部分比例、蛋壳厚度、蛋白高度、蛋黄色泽,计算哈氏单位和血肉斑率。结果表明,雉鸡蛋平均蛋重为28.56 g,蛋比重1.091,蛋形指数1.22,蛋壳厚度0.326 mm,哈氏单位66.39,蛋白、蛋黄、蛋壳占蛋重比例分别为55.24%、33.10%和11.67%,血肉斑率为10%,蛋黄颜色罗氏比色为7.03级。  相似文献   
90.
为了解广东某七彩山鸡种禽场禽白血病流行情况,通过接种DF-1细胞、ELISA抗原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囊膜基因克隆测序等方法分离并鉴定出两株ALV-F,分别命名为FGD1801和FGD1802。为进一步了解分离株遗传进化特点,利用PCR方法扩增出env基因并测序,同时与各亚群参考毒株的gp85核苷酸序列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这两个分离株env基因gp85片段长度都为1080 bp,预计编码360个氨基酸,FGD1801和FGD1802分离株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2.8%,与A、B、E、J和K亚群共26株ALV参考毒株相似性在47.0%~64.5%之间,而与F亚群参考株的相似性在92.0%~92.5%,显著高于其他亚群,且位于同一进化分支上。研究表明,从七彩山鸡分离的FGD1801和FGD1802属于ALV-F,是我国华南地区新发现的ALV亚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